五峰山长江大桥北锚碇沉井基础首次下沉方法研究

来源 :铁道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l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五峰山长江大桥北锚碇沉井首次下沉为工程背景开展现场载荷板试验,得到沉井荷载作用下土体固结后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了沉井首次开挖下沉所需开挖面积,对比分析了锅底开挖下沉、新型十字拉槽以及预留核心土开挖下沉方法.结果表明:由于沉井接高过程中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明显提高,须考虑复合地基的固结效应,得到真实的地基极限承载力.采用锅底开挖下沉方法沉井开裂风险大;采用新型十字拉槽以及预留核心土开挖下沉方法,沉井结构安全.与预留核心土和锅底开挖下沉方法相比,十字拉槽法对下沉困难和地基不均匀性有更好的适应性,是一种适用于大型沉井首次下沉的方法.十字拉槽法首次应用于五峰山长江大桥北锚碇特大型沉井施工,保证了沉井顺利安全、快速下沉.
其他文献
文中主要根据长春轻轨三期车辆原有牵引逆变器的技术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了改造后轻轨车辆牵引逆变器自主化研制方案,并开展了装车后的线路型式试验工作.该改造方案在保障车辆运行安全、可靠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全面提升检修效率,为促进公司在牵引逆变器检修技术、检修手段等方面发展搭建了新平台.目前,装有改造方案牵引逆变器的车辆已完成全部型式试验工作,并于长春轨道交通3号线路开始载客运营,性能稳定,满足车辆检修设计需求.
根据天文学理论光线追踪方法构建了高墩太阳辐射分析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太阳辐射、环境、上部结构遮阴等主要因素,并以宜万(宜昌—万州)铁路马水河桥为例进行高墩温度分布分析和现场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山区桥梁高墩温度场受气象、桥梁走向、周围山体影响较大,在合理考虑这些因素的情况下所建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出高墩的日照温度场,而得到的最不利温差计算值略大于实际值,用于分析温度作用效应是安全保守的.
在分析铁路装配式桥墩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从装配式桥墩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入手,对比分析了不同桥墩形式、不同连接方式的优缺点.结合地形、地质、自然气候、施工装备等因素研究铁路装配式桥墩的适用性,提出了铁路装配式桥墩推广应用所需具备的社会条件和技术条件.经分析得出,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和“环保、高效、协同”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预制装配式桥墩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为研究黏滞阻尼器和摩擦摆隔震支座对矮塔斜拉桥的减隔震效果,以福厦客运专线雷公山矮塔斜拉桥为研究对象,通过MIDAS/Civil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研究该桥分别采用黏滞阻尼器和摩擦摆隔震支座后关键截面的内力与位移,并对减隔震装置的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黏滞阻尼器使固定中墩墩底内力减小了24.7%~37.9%,固定中墩墩顶位移减小了25.5%,活动中墩墩底内力增加了432.6%~508.5%,活动中墩的墩梁相对位移减小了37.4%;采用摩擦摆隔震支座后减震效果显著,固定中墩墩底内力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