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随迁子女逾九成就读公办校

来源 :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报讯(记者 缪志聪)日前,南京市召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表彰大会,宣布将逐步实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三个延伸”,即从义务教育向非义务教育延伸,从关怀学生向关注家庭延伸,从机会保障向文化融合延伸,确保2015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90%以上在公办小学就读,100%在公办初中就读。
  近年来,在南京就地入学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数逐年增加,2012年达7.08万人,其中96.9%在公办中小学就读。南京市教育系统采取多种措施,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施“同城待遇、同班学习、同步发展”的“三同教育”,确保适龄随迁子女能够顺利入学。南京每年安排一定经费,对义务教育阶段接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中小学补助公用经费,对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进行帮扶,自2003年至今,已累计下拨经费近7000万元。
  “我们要把随迁子女教育工作的重心从义务教育阶段扩展到教育工作的全阶段,进一步推进随迁子女教育从学有所教全面走向学有优教。”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表示,为给随迁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学生、教师、家长间的和谐互动,南京市部分区县还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建立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开办“家长学校”。
其他文献
根据原教育部[84]高教—司字0O4号文件《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教学的几点意见》的通知和要求,全国各地高校相继开设了文献检索与利用课(以下简称《文检课》)。
摘要:高等院校新专业的设立,在给高校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培养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如何根据新设专业学生的思想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增强学生对新专业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是新设专业的班主任、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必须面临的问题。在分析高校新设专业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方法进行探讨,以促进高校新设专业的大学生专业思想的巩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新专业 心理健康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有其自身的优势,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它最大的问题是工厂式的批量生产,在统一授课标准及进度下,统一评价方式及检测方式中进行班级教学。接受知识很快的孩子往往吃不饱而浪费时间,且形成不专心等不良的学习习惯;对知识慢热型的孩子则往往跟不上,导致挫伤学习的热情且可能导致失去学兴趣。而微课教学则能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