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棘皮动物的数量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来源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gree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998~2002年19个季度月胶州湾10个站的海洋调查资料,对底栖棘皮动物的数量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胶州湾棘皮动物平均总生物量11.82g/m^3,平均总栖息密度5.63个/m^3.分布区主要在1、3、4、7号站,底质沉积类型为粉砂-粘土、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区域.棘皮动物的分布除与底质有关外,其数量变化与温度、初级生产力关系较明显,二者升高,其生物量、密度也较明显升高.图5表3参9
其他文献
专性自养极端嗜酸性氧化硫硫杆菌缺乏EMP、ED途径以及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如磷酸果糖激酶等),不能氧化有机物获得能量.本文利用PCR技术扩增E.coli K—12磷酸果糖激酶-1基因(pfkA
期刊
分别用NBS、DTNB、Phenylgloxal、PMSF、WRK等对海栖热袍菌极耐高温木聚糖酶B进行化学修饰.结果表明,酶蛋白分子上的色氨酸和谷氨酸(或天冬氨酸)残基是维持酶活性的必需基团.半
光资源的时空异质性普遍存在.为了提高光利用效率或有效避免强光的伤害,植物通常采取多种调节措施.植物适应林下异质、多变的环境过程中,表型的可塑性是非常关键的.植物表型
研究了环境和营养条件等对嗜热放线菌Thermobifida fusca WSH03-11生长及产角质酶的影响;并考察了苹果角质对角质酶诱导效果,分析了该菌产角质酶的机理.摇瓶研究确定了角质酶
研究了COD对颗粒污泥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并对颗粒污泥的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进行了分析.厌氧颗粒污泥取自实验室长期运行的EGSB生物脱氮反应器,实验用水为人工配水,以葡萄
分离获得4株能利用乳酸作为唯一碳源分别进行好氧生长和厌氧生长的光合细菌菌株,对其无细胞抽提液进行透析和乳酸转化为丙酮酸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这4株光合细菌在好氧和厌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水分亏缺时,氮、磷营养对春小麦幼苗渗透物质及相关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使春小麦幼苗叶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增加,RWC降低,POD、CAT
用小鼠和大鼠分别研究了白眉蝮蛇(Agkistrodon halys ussuriensis )蛇毒中精氨酸酯酶的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腹腔和静脉给药小鼠急性毒性分别为:半数致死量LD50,ip =5.7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