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谈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37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连乘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99页例1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和初步学习两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学会筛选有用的数学信息;正确分析数量关系,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并有效地提炼分析与综合的数学思想。在教学中,针对部分学生存在信息收集不全面,解题步骤不完整,不能正确表达解题过程和结果等问题,我结合教学的需要从以下四方面谈谈如何实施教学。
  
  一、创境导学,提出问题
  
  1 观察一张小楷本格子。
  师: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这张纸的一面共有多少格子?每行11个格子,有15行,15个11,15×11=165(个)。
  生:这张纸的两面一共能写多少个字?有2个165,165×2=330(个)
  2 出示教科书上例1学生广播操表演的情景图(略)。
  师:看着图,你想解决什么问题?
  生:1个方阵有多少人?
  生:2个方阵有多少人?
  生:3个方阵共有多少人?
  (选择问题“3个方阵共有多少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3个方阵共有多少人?
  2 汇报交流。
  生:已知每行10人,一个方阵有8行,可以算出一个方阵有几人?8行有8个10人,列式为10×8=80(人);又知有3个方阵,再乘3就算出3个方阵的总人数,列式为80×3=240(人)或10×8×3=240(人)。(方法一)
  生:已知一个方阵有8行,有3个方阵,可以算出一共有几行?有3个8行,列式为8×3=24(行);又知每行有10人,再乘10就算HJ3个方阵的总人数,列式为10×24=240(人)或8×3×10=240(人)。(方法二)
  3 建立模型。
  师:方法一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一个方阵的人数,再乘3算3个方阵的总人数。,
  师:方法二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3个方阵一共有几行,再乘每行10人,就算出总人数。
  
  三、点拨概括,提升思想
  
  1 分析思路(综合法)。
  师:上述解答思路可以简单地分别表示成以下形式:
  师:两种解题思路的思考方向都是从已知条件人手,思考“可知”什么,将算出的结果再与另外的条件相结合,即可逐步解答所求问题。(板书:从“已知”想“可知”)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呢?能不能从问题去想?
  2 分析思路(分析法)。
  生:从问题人手想,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生:问题要求总人数,需知一个方阵的人数和有几(3)个方阵;一个方阵的人数不知,要求一个方阵的人数,依据每行10人,一个方阵有8行这两个条件,问题即迎刃而解。列式为10×8=80(人),80×3=240(人)或10×8×3=240(人)(方法一)
  生:要求总人数,需知一共有几行和每行几(10)人;一共有几行不知,要求一共有几行,依据一个方阵有8行,有3个方阵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总行数,问题即迎刃而解。列式为3×8=24(行)。24×10=240(人)或3×8×10=240(人)(方法二)
  


  师:这种解题思路同样可以简单地分别表示成以下形式:
  方法一:
  方法二:
  


  


  师:两种解题思路的思考方向都是从问题人手。想“需知”什么条件。在“需知”的条件中,有的是已知的,有的需要根据其他已知条件算出来。
  小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思考的有序性和完整性。可以从条件人手想“可知”,也可以从问题人手想“需知”,还可以二者结合思考。逐步解答所求问题。
  
  四、应用拓展,提升能力
  
  1 基本练习。
  (1)出示鸡蛋图(见教材)。
  我们年级共有248名学生。这些鸡蛋每人分一个,够吗?
  学生讨论后一致认为本题应先求出鸡蛋总数,再和248比较大小看够不够分。引导学生按以下思考顺序理解解题策略。
  A 已知每行有5个鸡蛋,一盒有6行,可以算出一盒有几个鸡蛋?列式为5×6=30(个);又知有8盒,再乘8就算出鸡蛋的总数。列式为30×8=240(个)或5×6×8=240(个),240<248,不够分。
  B 问题要求鸡蛋总数需知一盒有几个和有几(8)盒;一盒有几个不知,要求一盒有几个,需知每盒有几(6)行。一行有几(5)个,这两个条件都为已知。问题可解。列式为6×5=30(个),30×8=240(个)或6×5×8=240(个),240<248,不够分。
  (2)独立完成第101页第1、2题。集体订正,说说解题思路。
  2 拓展应用。
  (1)观察教室里学生的座位情况。编一道用连乘方法解决的问题。
  生:教室里每张课桌22人,每组有6桌,有5个组,一共有多少人?列式
  (2)看算式编题。
  师:联系生活实际编一道用8×6×3解决的问题。
  生:鞋店里每个鞋柜有6层,每层摆8双鞋,有3个鞋柜。一共可以摆多少双鞋?
  生:每框苹果有8袋,每袋重6千克。3框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3)自由编题。
  生:每人发3本练习本,每组有12人,全班有5个组,一共要多少练习本才够发?
  立足长远,追求长效,促进学生全面、主动、持续、和谐的发展,是小学数学教学永恒的主题。数学家乔治·波利亚说过:“完美的思想方法犹如北极星,许多人通过它而找到正确的道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并不是数学知识,而是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感受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在教学“用连乘解决问题”时,我总是在想:怎样把力使在刀刃上,以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在互动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自身“教学引导者”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认真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寻找不同的解题途径,适时概括解题策略,并通过及时的总结和反思,提炼数学思想,让学生在情境性应用的基础上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精髓,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进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责任编辑:李瑞龙
其他文献
一、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二、教学目的:1.学习巴西儿童歌曲《小红帽》,能轻松、愉快地用歌声表现歌曲情绪。2.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用小打击乐器演奏、表演唱、情景剧等多
“自行车里的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6~67页)是综合应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实际问题。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从而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认真研究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