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进入高中课堂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pe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伟大的科学,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与自然科学相比,数学更是积累性科学,而数学史是研究数学发展历史的学科,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和所有的自然科学史一样,数学史也是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纵观世界数学史,正是一代代的数学家经过承前继后的不懈努力才使数学得以不断的向前发展,然而另一个问题又摆在了世人的面前,数学有什么作用,研究数学有什么意义;怎么才能学好数学,又能充分地利用数学。这是每一个时代的人们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也正是这个问题的解决才极大的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关键字:数学思维方式学习兴趣美学
  
  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历经数载的酝酿,已经真实而坚定的向我们走来,作为这一复杂系统工程的一部分,数学课程也真正开始了,其中数学史已经作为一门新的数学选修课程进入了高中课堂。
  一,学习数学史是新时代的要求
  学习一门课程首先要弄清楚这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标准》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而现阶段高中学生对数学的看法大都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枯燥、难学。数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当今数学究竟发展到了哪个阶段?在科学中的地位如何?与其它学科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大都不被学生全面了解,而从数学史中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介绍必要的数学史知识可以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所学问题的背景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认识到数学绝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很多学科都关系密切,甚至是很多学科的基础和生长点,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从数学史上看,数学和天文学一直都关系密切,海王星的发现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与物理学也密不可分,牛顿、笛卡儿等人既是著名的数学家也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在我们所处的新数学时期,数学(不仅仅是自然科学)逐步进入社会科学领域,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可以说一切高技术的背后都有某种数学技术支持,数学技术已经成为知识經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些认识对于一个学习数学十余年的高中生来说是很有必要,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 学习数学史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数学史通过讲解一些有关的数学历史,让学生在学习系统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对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说微积分的产生:传统的欧式几何的演绎体系是产生不了微积分的,它是牛顿、莱布尼兹在古希腊的“穷竭法”、“求抛物线弓形面积”等思想的启发下为了满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需要创造得到的,产生的初期对“无穷小”的定义比较含糊,也不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严密,在数学家们的不断补充、完善下,经过几十年才逐步成熟起来的。数学史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探索与研究的习惯,去发现和认识在一个问题从产生到解决的过程中,真正创造了些什么,哪些思想、方法代表着该内容相对于以往内容的实质性进步。对这种创造过程的了解,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活的、真正的数学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对一些数学问题形成更深刻的认识,了解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而不是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从而可以在这种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
  三、 学习数学史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动机
  数学史中有很多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是与数学有关的小游戏,例如巧拿火柴棒、幻方、商人过河问题等,它们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作为课堂活动或是课后研究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二是一些历史上的数学名题,例如七桥问题、哥德巴赫猜想等,它们往往有生动的文化背景,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还有一些著名数学家的生平、轶事。
  四、学习数学史为德育教育提供了舞台
  首先,学习数学史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现行的中学教材讲的大都是外国的数学成就,对我国在数学史上的贡献提得很少, 其实中国数学有着光辉的传统,有刘徽、祖冲之、祖暅、杨辉、秦九韶、李冶、朱世杰等一批优秀的数学家,有中国剩余定理、祖暅公理、“割圆术”等具有世界影响的数学成就,对其中很多问题的研究也比国外早很多年。《标准》中“数学史选讲”专题3就是“中国古代数学瑰宝”,提到《九章算术》、“孙子定理”这些有代表意义的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然而,现阶段爱国主义教育又不能只停留在感叹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上。从明代以后中国数学逐渐落后于西方,20世纪初,中国数学家踏上了学习并赶超西方先进数学的艰巨历程。在新时代的要求下,除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不是体现在“以己之长,说人之短”上,在科学发现上全人类应该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我们要尊重外国的数学成就,虚心的学习,“洋为中用”。
  其次,学习数学史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家的优秀品质。任何一门科学的前进和发展的道路都不是平坦的,无理数的发现,非欧几何的创立,微积分的发现等等这些例子都说明了这一点。数学家们或是坚持真理、不畏权威,或是坚持不懈、努力追求,很多人甚至付出毕生的努力。阿基米德在敌人破城而入危及生命的关头仍沉浸在数学研究之中,为的是“我不能留给后人一条没有证完的定理”。对那些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稍微繁琐的计算和稍微复杂的证明就打退堂鼓的学生来说,介绍这样一些大数学家在遭遇挫折时又是如何执著追求的故事,对于他们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最后,学习数学史可以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数学是美的,无数数学家都为这种数学的美所折服。能欣赏美的事物是人的一个基本素质,数学史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领悟数学美。很多著名的数学定理、原理都闪现着美学的光辉。例如毕达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是初等数学中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一个非常简洁而深刻的定理,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两千多年来,它激起了无数人对数学的兴趣,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印度国王Bhaskara、美国第20任总统Carfield等都给出过它的证明。同时,在感叹和欣赏几何图形的对称美、尺规作图的简单美、体积三角公式的统一美、非欧几何的奇异美等时,可以形成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数学素养和审美素质也得到了提高,这是德育教育一个新的突破口。
  纵观世界数学史,正是一代代的数学家经过承前继后的不懈努力才使数学得以不断的向前发展,学习数学史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了解中国近代数学落后的原因,中国现代数学研究的现状以及与发达国家数学的差距,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民族科学。
  
  【1】 徐树成.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J].数学通报.2006年3月
  【2】李文林 编 数学史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其他文献
物理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浸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如何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爱好,引导他们学好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每个从教人员的热门话题,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适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
期刊
课堂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家教委仪器研究所曾对一万余名学生进行实验能力测试,结果是我国中小学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几乎都不及格。说明了我国中小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
期刊
伴随着中学英语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浩荡春风,教纲在变,教材在变,教师的教学思想也在变,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广大英语教师通过层层培训学习,对新课程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积极地应用于教学实践。就高中英语教材(人教版)在课堂上的深入使用方面,许许多多的英语教师大胆改革,成效显著。但是,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不能说就完美无缺,没有问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期刊
在英语学习中,初中学生应该具备“听、说、读、写”四种技能,而“写”这一技能又是一种较高的综合语言能力的训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很高。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写作有一种畏惧心理,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初中开始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那么,如何进行英语写作教学,便成为我们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写作教学中的几种训练方法:   一、佳句摘录,实施激励性评价,促进发展   教师批改作文的时候
期刊
学英语难,教英语更难。作为英语是我们掌握的第二种语言,它缺乏了象汉语一样的语言基础,学习起来总有千斤坠身,困难重重的抑压和累赘的感觉,很难有兴趣可谈。在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尽快地将学生带进英语之门,历来就是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门槛”,这无疑给英语教学工作提出了一大难题,所以说“教”比“学”更难。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满堂灌”。课堂上只有教师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
期刊
新的教学改革,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新的学力观。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现状及今后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因此,构建和谐、愉快的课堂对于师生的发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人为本
期刊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依赖于自己的具体经验,因此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只在一定范围内可行。  小学低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词汇量,但不够丰富,缺少可以同化吸收新内容的知识和经验。他们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占优势,但习惯于形象思维、被动思维,思考的问题多是教师提出的,学习上依赖教师和家长;他们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较为敏感,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且注意力
期刊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将语言智能列在首位,一方面说明语言智能在人的多元智能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语言智能必须优先发展的客观要求。语言智能是指有效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能力。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如何科学有效发展幼儿语言智能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幼儿多元智能协调发展的关键。  一、优化环境,注重幼儿有效学习语言的隐性渗透  多元智能理论
期刊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中导入是一个关键,一个好的课堂导入,宛若一座架越于旧课与新课之间的桥梁,又如一曲预示着高潮与结局的序幕,更像一个引导着学生学习思维的路标。课堂导入应该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作好一个心理上的铺垫,应该能培养学生的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应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一个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做到以下几点,应用好课堂导入这门艺术就有可能增强“引
期刊
【摘要】打造高效课堂是基础教育改革和新一轮课改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具有高效性是教育工作者不断的追求和夙愿,然而,对如何实现高效课堂教学,还存在不少误区。具体对策是充分的课前准备,活跃的课堂状态,科学的教学方法,适当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高效课堂 误区 策略 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育思想的渗透引导、教学过程的科学展开、教育目标的实现,大多是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时空中完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