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歌唱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bysj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初的情形已经改变了许多
  最初的情形我们已经忘记
  坐在光滑的石头上
  看那些纷飞的叶子就象我
  细小的歌唱一样
  飘落在你黑漆漆的发上
  菲菲,对于爱情
  我们还有什么奢求呢
  
  这是秋天的镜子
  一切的诺言都饱含深情
  浴在满山遍野的风景中
  看一片一片的相思在季节里红透
  我们中有谁,察觉到了
  乡村、道路和山巅的改变
  我们谁
  还能骑风的马匹回到远方
  
  只有爱情,菲菲
  只有这十月夕照里的花朵
  极具魅力的姿势昭证:
  简朴的家居生活中
  你彻夜燃烧的眼眸
  将映亮我奔波的一生
  (032000 山西介休市邮政局投递组7号信箱 李文平收)
其他文献
我说哥们,别羡慕我,你也会有桃花运的,只不过现在还没有来,你也不能预料它什么时候来。不过你别心急,总有一天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有桃花运降临到你的头上,成为你意外之喜的。就好像我,在此之前怎么也想不到相貌平平无一技之长的我会得到我们厂刘梅姑娘的垂青。   刘梅不仅是我们厂的“厂花”,还是这片工业区数一数二的美人,她的俊脸娇艳若桃花,体态绰约似枝莲,皮肤白嫩细腻,长发飘逸动人,柳眉杏眼,唇红齿白,婀娜妩
期刊
摘要:北京“浙江村”作为中国的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移民村,它的变迁阐释了乡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以及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浙江村”的形成过程、生存机制和最终命运的详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个移民村经历了从传统与现代、乡村和城市的并存形态,到今天的半融合、半同化的状态,并在未来将最终与北京城市社会融为一体,实现同化。在这一系列发展变化过程中,“浙江村”与北京社会双重建构着这个独具特色的移民村的生存和发展
期刊
午饭后,黎大娘正在家里刷碗,忽闻门外有哭声。   那是一个小女孩的哭声,先是隐忍着,嗯嗯吱吱的,后来大概是憋不住了,便放声大哭……   “那是谁家的孩子呢?”   黎大娘心里自语着。   黎大娘来自农村,善良热情,在楼道里一遇到人,不管是认识的或陌生的,她都喜欢打个招呼,还爱打听东家长西家短的。为此,她常常遭到儿子夫妇的劝阻,劝她不要管人家的闲事,而她却理直气壮地强调说:“我们村里邻里之间
期刊
孟家庄有个姓孟的秀才,肚子里虽装了几瓶墨水,却屡试不第,家境甚是清贫,他一直想升官发财。这天,他拿出周公解梦之类的书籍闲翻,翻着翻着,笑容爬上了脸颊。   梦秀才对乡邻说自己会解梦,凡解对者收三个铜钱。周公解梦一般是把梦反着解,比如梦见家中失火就是日子红红火火,梦见棺材就是出门见财等等,谁知道孟秀才解了几次都没解对,乡邻都不信他了。孟秀才又双眉紧蹙。   这天清早,孟秀才早早地起了床,他把妻子
期刊
王二所在的公司需要一批业务员,老板将招聘的任务交给了他负责。   王二在劳动市场设了个招聘面试点。这天中午,一个身穿西装,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大大咧咧地走过来坐在了王二对面的面试椅上,王二很惊讶地问,您也是来找工作的?   你这不废话吗?不找工作,我坐这里干嘛?中年人说。   王二看来人好像不是善茬,压住心中的怒火问,年龄?   45岁。中年人满不在乎地回答。   王二哑然失笑,难道你没看
期刊
一进入四月,太阳一天比一天精神,晒得山上的积雪极不情愿地一圈一圈退去。林老太太却一天比一天心焦,愁得眉头圪蹴着,任白花花的太阳咋晒也晒不开。你说,一个七十岁的老太太,正是颐享天年的时候,有啥愁呢?当然是为儿女愁。    1   林老太太的二儿子、二儿媳妇和闺女两口子都在建筑工地上干活。那工地上是死出力的活儿,一夏天干下来,能把人的皮扒掉几层,干活回到家,总想吃口现成的,好赖饭填饱肚子完事,所以两
期刊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每当听到这首歌时,想起自己在外闯荡已有十多个年头了,走的却是风霜路,不由得感慨万端!    初到深圳,险与死神打个照面     那年的六月,雨没完没了地下。加上高考落榜的消息,和左邻右里风言冷语,我的天空灰暗得不能再灰暗了!   看到父亲一夜变白的头发,和一贫如洗的家境。我毫不犹豫提出打工谋出路的想法,父亲不敢有异义,因为那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唯一能够给我
期刊
2006年,我进了惠州那家工艺厂。老板五短身材,总是斜着眼睛看人,曾在美国知名学府接受过高等教育。他最大的爱好是辱骂工人,他最强的项目是炒鱿鱼。我所在的样板部属老板直辖,我们有幸时刻目睹他的风采。   刚进厂第二天,一大清早,老板慌慌张张跑进了车间。那时全体工人正忙着给工艺品上色,他不停地抓耳挠腮,急得团团转。突然间,他竟然对一个底层员工怒吼起来:“快点啦,客户马上就要来厂了,半个小时给我搞好!
期刊
摘要:阿城无可选择地站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带上,他参与“关于中国文化再辨析工程”,以其小说,留下与传统文化筋骨相连的深深足印。边缘化的启蒙教育,边缘化的人生经历,成就了阿城小说的一副“边缘之相”。他的小说文本,多是由私密性、无发表目的的“手抄”转化为“铅印”。他不入新时期文坛主流,独具与众不同的“风度”:“不焦虑”的风度,“人性之真”的风度,“笔记体”的风度。阿城小说是中国抒情传统古老的“根”绽
期刊
9月6日中午,我接到一位来自陕西大荔农民的投诉。   他从电视上看到广州一家公司柴草气化炉的广告宣传,号称是煤气终结者,一天只需几斤废柴草就可保证一家人做饭、洗澡、取暖等全部能源之需,于是其蠢蠢欲动,千里迢迢来到广州,交了8000元保证金之后成为他们产品的代理商,但后来,该公司托运来的产品根本不具备鼓吹的功效,不但烟子呛死人,而且比土灶还费柴。   我一听,就知道这位老乡上当受骗了,在今年上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