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qr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运动和力的第四课。在这之前,学生通过探究使小车运动的力,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等,有了这些科学概念基础,本课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力是有大小的,并学会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在测试操作中掌握技能,使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性来测量力的大小的。指导学生明白怎样做才不会超过测力计最大的测量值,熟悉并掌握力的单位“牛”。
  本课有三个活动:1、认识弹簧测力计。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2、用弹簧测力计测试力的的大小。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学时提醒学生使用测力计的三点注意事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能并填写好记录表。3、制作橡皮筋测力计。这个活动是作为拓展内容来安排的。
  设计理念:在教学《测量力的大小》时,我选择了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首先,我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接着出示弹簧测力计,让同学们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并认识力的单位“N”;然后给学生介绍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并完成表格;最后拓展活动,发给学生材料自制弹簧测力计。本节课通过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合作交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用“N”表示;2、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今天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有一个小男孩坐在树下休息,一个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正好砸中了他。小男孩心想,奇怪?苹果为什么不向上跑,而要向下落呢?于是,他跑回家问妈妈,妈妈说:我,不知道。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让老师来告诉你们吧!是因为地球对苹果有吸引力。任何物体在受到地球的吸引后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在科学上我们把它叫做重力。每一种物体到底受到了多大的力呢?大家想知道吗?好啊!我们今天一起来测量测量如何?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过渡:要测量力的大小,有很多工具。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非常重要的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1、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出示弹簧测力计,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2、学生观察活动;3、汇报、整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利用课件展示弹簧测力计的组成部分,让学生一目了然地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4、用力慢慢拉弹簧测力计,观察弹簧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学生活动后汇报:用力慢慢拉弹簧测力计,弹簧会慢慢变长。)思考: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量力的大小?学生交流、汇报: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产生弹力。弹簧受力大、就会伸长。);5、认识力的单位。请同学们看看刻度板,力的单位是什么?牛顿(N),1(牛)= 100(克力)看一看:每一大格表示几牛?每一小格表示几牛?最大能测量多大的力?学生汇报:每一大格表示1牛,每一小格表示0.5牛,最大能测量5牛的力。(教学时使用的是5N的测力计)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
  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你会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重力大小吗?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讲解使用方法;2、出示课件:强调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的注意事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的注意事项:(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3、教师演示实验。出示课件:讲解学生实验表格填写的方法。(表略);4、学生分组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表格中;5、完成表格后,教师作反馈。
  四、制作弹簧测力计
  导语:同学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弹簧测力计呢?
  1、教师出示自己制作的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观察,并在组内交流、讨论制作方法及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2、学生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教师巡视指导。
  五、渗透相关法律法规
  同学们,你们今天的表现真棒!老师还想讲一个发生在我自己身边的故事给你们听,你们想听吗?昨天,我在路上遇到一个推着苹果卖的小商贩在推销他的苹果,于是就买了两斤苹果,拿回家一称只有一斤八两。等我再回去找他的时候,他已经离开了。你们觉得这个卖苹果的人他的做法对吗?是呀!短斤少两太不应该了。他的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 :使用计量器具不得破坏其准确度;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享有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买卖要讲求公平交易,那么我们人与人相处讲求的是什么呢?诚实守信、以诚待人。
  教学反思:在教学《测量力的大小》时,我选择了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本课的设计在各个教学环节想方设法,创造自行探究和应用科学知识的条件,激发和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尝试观察、实验、动手实践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的伙伴。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引导认识弹簧测力计及测量力的方法。使学生真正的在探究科学、领悟科学知识。我通过故事的讲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给同学们介绍弹簧测力计的组成部分,借助于课件很好的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拉力的课件使用,很好的解决使用时的一些细节问题。完成实验表格的环节,我也运用多媒体教同学们怎样填写表格,让同学们完成的表格更规范。通过课件很好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而且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拓展环节我先出示做好的橡皮筋测力计,演示它的使用,激发学生也想做一个的欲望,从而更好的探究它的制作方法。最后,我以身边的实事自然地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明白以诚待人的道理。
其他文献
技术创新过程具有高度复杂性,企业为了获取互补性资源,实现组织间学习、分担风险和共享市场,基于分工协作的创新网络应运而生。伴随着网络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网络不断演化,网络演化的微观表现为节点的进入与退出,关键性节点的退出将会影响技术创新网络的稳定性,甚至导致网络瓦解。因此,节点为什么要退出网络,什么因素导致节点从网络中退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节点的“主动退出”和“被动退出”为逻辑主线研究技术
一、引言  思维导图是基于放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能够直观展现人类大脑的放射性思维过程。本文试谈了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英语课堂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以此为出发点,讨论了思维导图的特征及该教学策略的运用的依据,分析了它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的优势。  二、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Mind Map)由英国心理学家Tony Buzan在1971年左
活动缘由:《纲要》中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做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球”是幼儿经常接触到的,玩到的,孩子们每次在玩球的时候都对这些小球感兴趣,但是每次在玩球之后,球都会散落一地,滚来滚去。当我要求他们捡起来放好后,他们都会和我抱怨:球会滚动,放不稳。于是我就产生一种想法: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寻找让小球一下子就站稳的方法呢?接下来我就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调皮的小球》
教学内容  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七年级下册《乡情》  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形成基本音乐素养。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形成基本的文化素养。突出学科特点,关注科学综合,用各种表现形式为内容服务,突出音乐特点,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寓于音乐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