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受益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182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无不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书籍始终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根本,虽然现代社会获取知识的方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书籍了,但我认为书籍有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魅力。语文课程标准也对课外积累与课外阅读作出了具体的规定:1~6年级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由此看出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仅靠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而实际上,许多学校的课外阅读指导已流于形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课外阅读面的拓展,制约了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降低了课外阅读目标的达成度。许多家庭的藏书少,学生自觉性差,课余时间,电视、网络等媒体成了他们的最爱。因此,课外阅读指导对于从事母语启蒙教学的小学老师来讲任重而道远。那么,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繁复杂的阅读世界,去博览群书,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呢?
  一、 激发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想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从内心想读。
  1. 巧借精彩的故事,激发阅读的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学生会个个精神抖擞。在学完历史小话剧《负荆请罪》之后,我趁机声情并茂地讲了将与之相关的另一个故事——《完璧归赵》。在讲到精彩之处时,我戛然而止,让学生自己课外去读故事的结局,并读读《史记》的其他故事。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兴趣明显提高。
  2. 树立阅读榜样,形成竞赛氛围
  经常表扬课外阅读活动中的优秀学生,树立榜样,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鼓励学生学习优秀,超过榜样。我还组织读书读得多的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3. 欣赏读书名言,激励学生
  经常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让学生认识读书的益处,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4. 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激励学生
  给学生讲名人与书的故事,如:《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毛泽东读书》等故事,让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二、 帮助选择阅读内容,让学生能读
  现在社会上的课外读物浩如烟海,哪些书能读,哪些不能读,哪些书适合什么样年龄段的孩子读,不要说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就是让家长去选择,恐怕也很难选择。所以老师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选择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应该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原则,而不能只局限于读《作文选》之类的纯习作的东西。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读读注音读物,如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等;中高年级可以读读中外名著、传奇、惊险小说、历史故事等。教师还可以根据所教课文指导学生选择,如教过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可以指导学生读读《水浒传》,教过了《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以后,可以指导学生读读《鲁宾逊漂流记》等等。这样,不仅有效地对学生课外阅读内容选择作出了指导,更能巩固课内阅读的效果。同时,协调了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
  三、 教给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有的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对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只不过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实效。
  阅读的方法很多,应该因人而异,低年级的学生只要能读通顺,读正确,能说说故事大致内容,知道好坏善恶就行。而中高年级除了达到以上的要求之外,还要能有自己的阅读感悟,可以是思想内容上的感悟,也可以是写作方法上的感悟,但要求不宜过高,否则会磨灭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另外,还可以将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作注释、写评语等等。
  此外,阅读还有精读与略读之分,对精彩的段落应该仔细研究,熟读成颂。
  四、 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乐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坚持大量的更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广泛了,语文的素养就会从整体上提高了,因此,我们要在课外阅读的生活领域里,带领学生去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
  (靖江新桥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通用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形态出现在我国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中,是对我国普通高中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作为一门新课程,其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习方法、师生关系等都有别于原来的课程和其他课程,特别是其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定位都需要我们认真的学习和研究。只有依据通用技术课程的理念把握了通用技术课程目标,在新课程实施中才能把通用技术课程落在实处。    一、通用技术课程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由此带来的是失地农民的数量不断增加。土地对农民而言,具有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双重功能,农民一旦失去土地立即成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列夫托尔斯泰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模仿和抄袭。”看看,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由此可见,学校
新的《课标》指出:“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实践环节和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感悟、建构并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显然,新形势下的学习过程是让学生有体验、感悟、建构的学习经历,除了实现知识的传承,还要强调能力发展,积极的情感的形成。  一、 多组织参与,在亲历中建构  数学的学习活动应当赋予学生最多的思考、动手、交流的机会,课堂教学
1983年的一天,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一家医院,一个女婴呱呱坠地,令她的父母异常惊愕的是,女婴居然一出生就没有双臂,连见多识广的医生也无法解释这个奇怪的现象。  在父母的疼爱下,女婴一天天地长大,成为一个可爱的小女孩。  那天,站在阳台上的女孩,看到与自己同龄的一群孩子正张开天使般的双手,在阳光下欢快地奔跑着追逐翩翩起舞的蝴蝶,女孩十分伤感地向母亲哭诉命运的不公,竟然不肯馈赠她拥抱世界的双臂。
匈牙利著名数学家路莎·彼得在《无穷的玩艺》一书中有一段风趣而精彩的描述:从陈旧的实用观点上来看,以下的一个比拟也许是十分可笑的,但这一比拟在数学家中却是广为流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