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朴康平系列组诗《城里》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中国当代诗歌处于作品与作家纷起的高淘汰社会,面对急速涌动的当代诗歌的大潮,时代和现实对每一个诗人的要求都是苛刻和严峻的。在这种形势下,朝鲜族青年诗人朴康平以自己执着、坚韧的追求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的瞩目。他本人虽为朝鲜族,却从未去过自己的民族聚居区,但他淳朴、率直的性格却无不倔强地证明着自己滚沸的民族血液。在朴康平发表的为数绝不算少的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勤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早在1985年,他就曾以组诗《浑黄的和碧蓝的》而获《星星》诗刊作品奖,近
其他文献
<正> 长期以来,中日两国文化上有许多交流。民间口传文化也不例外。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比较研究,对探明两国民众中流传的传统文化及思想信仰的异同,对进一步研究中日两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与性质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只就中日两国后母故事做些粗略的比较研究。后母型故事,在民间口头传承中属家庭型故事。它是以发生在封建社会中的家庭矛盾为基础而创造出来的。许多故事的情节
<正> 壮族作家创作促进会成立大会于6月15日至16日在广西南宁举行。出席成立大会的72名壮族作家代表和特邀代表,在团结、融洽的气氛中,怀着振兴壮族文学、发展广西文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围绕“多出作品,多出人才,多出作家”这个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优秀文化传统的民族。建国后的前十七年,作为我国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
<正> “尔比”,(有人译为谚语)。是凉山彝族民间文学中,独具特色的艳丽花朵。“尔比”在内容上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但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是历史研究的宝贵材料和活化石。比如,有关论及妇女的“尔比”,就是我们认识解放前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一个窗口。论及妇女的“尔比”内容很多,在这里仅围绕解放前凉山彝族妇女的地位问题,略举几组加以探讨。
<正> 史诗《羌戈大战》通过羌人和戈基人作战的生动描绘,反映了古代羌族初民的迁徙和部落之间的矛盾斗争情况。它富于神话色彩和古老的宗教观念,显示了史诗传说的历史性、可信性和传奇性的特点。大家知道,史诗是民间叙事体长诗中规模宏大的口头文学作品,它以与本民族存亡兴衰紧密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为内容,塑造了本民族著名英雄的形象,充满着幻想和神话色彩。羌族史诗《羌戈大战》就是这种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和可贵的历史投影的史诗。一、可贵的历史投影史诗《羌戈大战》叙述“魔兵从北来,烧杀抢掠逞凶焰;羌人集众往西行,找
【正】 壮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长期以来,壮族人民经过赓续不断的耕耘,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甘露浇灌了一片百花繁茂的文学园地。这儿不但有想象奇特的神
<正>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第三届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5月20日至25日在辽宁省丹东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的代表117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代表们对民族文学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关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40多位学者在大会上作了专题发言。其中有就民族文学的融合问题探讨中国各民族文学相互关系的《民族文学的“化合反应”》;有从宏观上、从民族意识和文学发展规律等方面探求满族文学与汉族文学关系的《论清代满汉文学关系》;有从微观上对作家
<正> 六月初的图们,正是孟夏。若是南方,已是闷热的梅雨时节。但这里,风和日丽,天高气爽。在那蔚蓝的天空上,偶尔有几朵白云,浮游得轻盈飘逸;在那街道旁站立的嫩绿的杨柳,争先恐后地吐青献绿,为美丽的边疆小城着上了清新的淡装;还有那碧波荡漾、涛声悦耳的图们江水,为可爱的友谊城酿造着妙不可言的风韵。这种万物生发,欣欣向荣的景象给人们一种积极奋进的力量。这座山青水秀,生气勃勃的边城有一种诱人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唤起诗人的
<正> 老舍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度寒暑了。二十年前,当那场空前的浩劫骤然降临在我们民族和人民的头顶,老舍先生无极悲痛,以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来最优秀的知识分子面对此等灾难所能表现出来的最愤激的方式,舍身抗争!他这一饱含着憎爱又饱含着追求的历史性的凛然举动,直至今日,仍然在不断地给我们,给爱戴着他崇敬着他的人们,以新的启迪和新的教训。二十年了。老舍先生人民艺术家的特有
<正>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在广大的群众作者里面,有一些很有见识和才能的民间艺术家。他们熟悉民间文艺,具有较高的编唱或演出水平,深受人民群众爱戴。他们被称为民间诗人、歌手和故事讲述家。”在柯尔克孜族人民中间,有一些被称为“玛纳斯奇”的人,就是很熟悉史诗《玛纳斯》,具有较高的演唱水平,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民间艺人。研究民间文学,离不开对民间诗人、民间歌手和故事讲述家的研究。研究史诗《玛纳斯》,也离不开对“玛纳斯奇”的研究。本文拟就有关“玛纳斯奇”的一些情况作一介
<正> 一九八三年八月十五日至二十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史诗学术讨论会。会议以《格萨尔》(《格斯尔》)、(《江格尔》和《玛纳斯》我国著名三大史诗为重点,兼顾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其他史诗作品和史诗学理论问题,就我国史诗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些重要课题,各抒己见,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和争鸣。召开全国性的、有多方面代表参加的、包括多种民族成员的大型史诗学术讨论会,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这次学术讨论会标志着我国史诗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