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狮吼倒明朝

来源 :时代先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7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怕瘟。老百姓愿意相信,朱氏明朝的灭亡,源于一个姓温的女性。
  
  这一年是崇祯元年(公元1628 年),18 岁的新皇帝朱由检刚刚执政半年多。暮气沉沉的大明王朝,并没有因为这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年轻皇帝而有些许朝气。朱由检的哥哥,明熹宗朱由校,是个木匠天才,却不是当皇帝的料。在他为中国的手工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魏忠贤等人早已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等到明思宗朱由检接手时,明朝已经处于严重亏损的状态之中了。
  从本质上讲,崇祯皇帝是个有理想、勤思考的好同志。在当时险象环生的政治形势和皇宫高死亡率的背景下,朱由检能够在他哥哥在位的7 年之后还好好地活着,这本身就说明了他的能力。自他掌权以来,铲除魏忠贤党羽,起用袁崇焕,的确做了很多有益于明王朝发展的大事。但要想改变这一潭死水,仅仅激起一点点浪花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励精图治的崇祯,自然明白这一点。毛羽健,也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御史威名
  
  崇祯元年,一道圣旨传到了毛羽健家里:“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毛羽健青年才俊,为官清正廉洁,朕任毛羽健为御史一职,即刻赴京。”由知县一跃而为御史,当时的毛羽健应该是十分激动的。
  
  新官上任的毛羽健,首先感受到的是崇祯皇帝力图使明朝再度繁荣的热情。年轻人血气方刚,充满理想,在崇祯的鼓动下,毛羽健觉得自己就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是明天的希望,肩负着复兴大明的崇高使命。
  在皇帝的支持下,毛羽健不畏权势,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刚来不久,他就弹劾杨维垣的八大罪状以及阮大铖的反覆变幻,上书皇帝杨、阮二人结党营私,使得杨、阮二人相继被罢官,毛羽健也由此名声鹊起。在用兵谋划方面,毛羽健也是相当有才华。他能够跟袁崇焕一起,商讨平定辽东的5 年
  工作计划。王师讨伐安邦彦,屡屡失败。毛羽健向崇祯提出了自己的方略,“帝即议行,后果平贼。”一连串的事情,使毛羽健取得了崇祯的信任。在崇祯看来,这个新来的同志还是蛮不错的。
  
  史书称毛
  
  羽健“好言事”,十分精辟。御史, 相当于现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主要职能是监督和弹劾。“好言事”,具体对毛羽健而言,也就是喜欢弹劾别人, 喜欢在大家讨论的时候发表意见。这一方面说明毛羽健尽忠职守,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喜欢出风头。
  风头出多了,毛羽健自然也就有些飘飘然了。他不知道,御史最应该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于是,麻烦也跟着来了。
  
  河东狮吼
  
  初露锋芒的毛羽健在朝臣的吹捧之中,很快忘记了家里的老婆。在一次喝酒之后,纳了一个小妾,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可是贫嘴毛羽健的幸福生活却只持续了几天。有一天,正当他和爱妾缠绵之时,卧房的门“砰”的一声,被人一脚踹开了。只见老婆温氏双手叉腰,气势汹汹地站在自己面前。温氏的后面一线排开五六个如狼似虎的家丁。从温氏眼中杀出一道凶光,毛羽健吓得魂都没了。
  后来发生的事是毛羽健一辈子也不愿意回忆的。心爱的小妾被家丁一顿毒打,昏死过去,而他自己也被罚跪了一天一夜。
  
  第二天上班,毛羽健总感觉背后有人指指点点,不时有三五个人聚在一起,瞟他一眼,然后窃窃私语,还发出轻微的笑声。原本意气风发的毛羽健,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忿忿不平地想:“老婆怎么会知道我纳小妾了呢?而且还来得这么快?”
  打听来,打听去,他终于明白了,原来自己身边的仆人竟然是老婆的卧底。他纳小妾的当天,仆人报信去了。温氏接到线人举报,勃然大怒,于是利用了明朝的驿递制度,一个驿站一个驿站地吃、住、换马,只用了3 天不到的时间就赶到了京城。这种速度,在当时也算一个奇迹。
  
  驿卒造反
  
  明朝的驿递制度,是为了确保政务、军务的时效性而设立的,因其重要性被称为国家之血脉。但是到了明朝后期,驿递早已名不副实。大小官员,甚至他们的亲属,都可以自由地奔驰在驿道上,类似于现在的公车私用。驿递因其方便快捷,网点分布广,成为了外出旅游、捕猎、采办、收租、祈祭、探亲等活动的首选。
  
  私人方便了,公家却损失了。国家每年要给驿站下拨大量经费。这对国库早已空虚的明朝经济而言,虽不算为害最甚,却也是雪上加霜。
  毛羽健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平时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的驿递制度,竟成了自己受辱的关键。他对这个制度恨之入骨,逮着个机会,毛羽健便向皇帝陈言驿递之弊,要求裁驿。他说:“兵部勘合有发出,无缴入。士绅递相假,一纸洗补数四。差役之威如虎,小民之命如丝。”
  崇祯皇帝一算账,裁驿站的费用可以放在东北的军事上,这就省下了一大笔钱。于是不顾朝臣的反对,满心欢喜地同意了。
  毛羽健终于解气了,但他不会想到,这个小小的报复,使他永远背上了促使明朝灭亡的骂名。
  明思宗崇祯元年,驿站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国三分之一的驿站被裁撤,数十万驿卒因此失业。在灾害饥荒的年代,没有官员去管这些人的死活。为了吃饭,为了生存,这些驿卒只好走上了造反的道路。他们的领袖,就是后来推翻了明朝的李自成。
其他文献
位于北纬30 度的都江堰市,创造了两个人类文明的奇迹,一个是灌溉千里的都江堰雄踞江源,一个是道行天下的青城山拔地而起。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而都江堰恰恰集合了二者,拥有灵秀的山与圣洁的水。这个目前世界上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大型古代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着泄洪、排沙、控制水量的作用。  位于北纬30 度的都江堰市,创造了两个人类文明的奇迹,一个是灌溉千里的都江堰雄踞江
期刊
我没有贪心做太多的事情,而是专心把一个课程做好,所以它才有足够的内涵。    主流财经媒体《中国企业家》主编牛文文先生一直想不明白一个事情,宋新宇博士为何放弃欧洲最大的咨询公司罗兰 贝格合伙人的身份,不和世界五百强和中国石油之类的大公司打交道,却心甘情愿地去为没有什么地位的中小企业家服务,做什么中小企业管理培训。企业家都是“往上走”的,而宋新宇是他见过的惟一一个主动“往下走”的人。是什么让宋新宇毅
期刊
中国正面临大改革,特别需要顾准这样的思想家。    有人说,顾准是近50年来,中国惟一的思想家。有人说,幸亏有了顾准,才挽回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思想界在那个年代的集体名誉。  “文死谏,武死战”,顾准是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思考从来没有停止过,并且敢于揭露国家的问题。1956年他就提出了社会主义下发展市场经济的观点,与32年后邓小平的政策不谋而合。他为什么看事情看得这么准?    顾准的
期刊
很多人不成功是因为总是不停地更换目标,用换目标来躲避没有达成目标的责任。    在高速上保持预见性,把自己变成导演——李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位高中生,身价早已过亿。有人说他是体型扩大20% 的丁俊晖或者缩小20% 的刘翔。    1981 年,李想出生在石家庄,儿时在乡间长大,中学时跟奶奶住在一起,自称像农民般正直。  8 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给了他两毛钱让他去买冰棍,结果李想去了一上午
期刊
有人说,让 雅克 卢梭在近代中国的影响力,惟有马克思可与之相比。2006 年7月28 日,《环球时报》在中国社科院学者的协助下公布了“影响近代中国的50 名外国人”,卢梭排在第一位。  卢梭生活的18 世纪,启蒙思想家层出不穷:孟德斯鸠、狄德罗、达朗贝尔、爱尔维修,更不消说与卢梭做了一辈子冤家对头的伏尔泰。为何单单卢梭被选?一份名单不能显示全部问题,却也或多或少地说明了一些情况。    让我们先来
期刊
白石老人在北京没有一个纪念场所,他的故居是不对外开放的私人院子,他的痕迹正在被这个城市一寸一寸地剥下来。     黄昏,行走于繁华的城市间,寻找传说中位于魏公村小区间的齐白石墓。大师虽名满天下,我们这寻墓之旅却颇费周折。墓地在小区北门,而我们却在东门下车。沿途问询,路人皆摇头:“住了这么多年,还没听说过有墓。”更有甚者:“谁?齐白石?不认识。”我们面面相觑,无言苦笑。  终是抵达,献上一束花,却不
期刊
赵勇敢把长虹推倒重来,资本有二:年轻,高学历。    “我是慢性病人,我的医保金由以前的30 元一个月变为了130 元一个月。”这是赵勇上任后,长虹员工感受到的一个微小变化。倪润峰缔造了长虹,长虹也在他的手里滑向低谷。继任者赵勇,一年时间把长虹从悬崖边拉回,赵勇凭借什么?他和倪润峰到底有什么不同?  长虹是国企,倪润峰除了是总经理,还是企业的党委书记,是真正的一把手,他的话是最做数的。赵勇是当年最
期刊
然而,这个不起眼的家伙却成了2007 年度中国最耀眼的明星, 2008 年又爬上了福布斯的榜单,新出的自传《向前进》成了各大媒体争相追捧的对象。      他总是憨憨地笑,戏里戏外,叫人分不出谁是谁。演傻根,他就是青藏高原上天真朴实的民工;演许三多,那就更是了,都是典型的“一根筋”、“二百五”。事实上,王宝强本身就是个绝佳的励志故事。甚至,比许三多来得更亲切一些,因为他就是那个成名后还得忙着回家收
期刊
2006年,“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57 年的一天,北京“聚元号”店主杨文通奉命为“上级领导”制作一张弓。他选择了上等牛角,精心制作;又在弓的正反两面绘上了八仙法器(俗称“暗八仙”)的图案。40天后,一张精美的弓出炉了。直到后来收到工钱,杨文通才知道,那把弓是给毛主席做的,主席非常喜欢,从自己的稿费里拿出40 元钱给杨文通。杨福喜说:“父亲后来一直在后悔,
期刊
几代人才创造了这个品牌,不能把它干没了。    山中来了老虎,兔子能否接着吃草?在跨国巨头血拼中国滩头之际,在杨元庆、马云们四处出击之时,老字号能否干出新名堂?如果只按照市场占有率的实际统计,回答就基本是否定的,但天津的“海鸥”却跳出了这个概率。  全国原有38 家表厂,而现在惟一留下来作为中国名牌的只有“海鸥”。古人计时用沙漏、日晷等,差不多有5000 年历史。“海鸥”也就区区50 年,却被评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