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健康支持与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me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进一步加深,近年来政府正积极推行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人健康支持模式,但是不同的社区健康支持服务与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相关关系尚不明了,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

目的

探究当前不同形式的社区健康支持服务与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之间的相关性,为完善社区健康支持服务提供思路。

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18年截面数据,共纳入8 860例有效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分析社区提供的起居照料、心理健康支持、上门看病和送药及健康宣教四类健康支持服务的提供与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的相关性。使用核匹配方法进行处理组(老年人所在社区提供健康支持服务)与对照组(老年人所在社区未提供健康支持服务)的匹配,默认使用二次核,带宽设定为0.06,应用K近邻匹配和半径匹配进行稳健性检验。

结果

8 860例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平均得分为(3.43±0.90)分,处于一般水平。4类社区健康支持服务供给情况:887例(10.01%)老年人所在社区提供起居照料服务,3 111例(35.11%)老年人所在社区提供上门看病和送药服务,1 271例(14.35%)老年人所在社区提供精神慰藉和聊天解闷服务,3 824例(43.16%)老年人所在社区提供保健知识。不同现居地类别(城乡)、所在地区(东、中、西部地区)4类社区健康支持服务供给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分析显示,社区是否提供起居照料服务与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相关,处理组老年人自评健康得分比对照组高出0.123分(ATT=0.123,P<0.05),社区是否提供上门看病和送药服务与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之间无相关性(ATT=0.012,P>0.05),社区是否提供精神慰藉和聊天解闷服务与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之间相关(ATT=0.083,P<0.05),社区是否提供保健知识服务与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之间无相关性(ATT=-0.017,P>0.05)。异质性检验发现,4类健康支持服务与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地区等各亚组老年群体自评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检验结果与总体情况基本一致。相比于其他群体,东部城市社区、家庭年收入越高、学历越高的老年人越容易在社区健康支持服务中获益。

结论

参与式的健康管理服务比被动接受式服务更有利于保持或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社区应进一步丰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模式,促进医疗与养老服务加速融合;推动社区健康支持服务从"大水漫灌"式逐渐走向精准化。

其他文献
斜拉桥是一种自锚式体系,斜拉索的水平力由梁承受,拉索连接了主塔与主梁,作用于锚固结构。而锚固结构的受力大、构造复杂,对材料及构造设计的要求很高。笔者通过对某斜拉桥锚固结构的仿真计算,展示了此类构造的分析过程与优化原理,为同类项目提供可参考的案例及依据。
背景随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的深化,社区未分化疾病逐渐被重视,且被认为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服务能力的重要性不亚于慢性病管理,但目前国内关于全科医生对于未分化疾病诊疗情况的调查性或评价性研究相对少见。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全科医生对社区常见未分化疾病认知度和诊疗能力自我评价现况,并尝试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优化社区常见未分化疾病诊疗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
通过分析整体拼装综合管廊的应用优势与局限性,指出了分块拼装综合管廊的必要性与其横向接头构造优化问题;对分块拼装综合管廊刚性与半刚性横向接头构造进行了分析总结,阐述了不同类型横向连接接头的适用特点与局限性;针对现阶段横向接头桥存在的刚度与防水耐久性不足等技术性问题,提出了构造优化与材料优化两方面的措施。该分析结果可为分块拼装综合管廊的工程应用与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背景心脏康复是冠心病规范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30%~40%的患者在参与心脏康复6个月后会退出此项目,50%的患者在1年后会退出心脏康复。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模型)联合动机性访谈在社区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5—6月,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从某社区卫生服务站遴选的冠心病患者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接受系列心脏康复教育讲座,试验组在对照组干预基
在分析重庆市综合管廊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进行综合管廊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助力综合管廊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并为类似城市的综合管廊建设提供参考经验。
如今我届地铁发展迅速,但同时存在着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资源耗能大的问题。因此,以贵阳市水井坡地铁站为例,对地铁站通风系统产生的冷凝水回收利用和产生的效能进行了分析,从而论证了回收利用冷凝水的可行性;同时采用BIM技术,运用相关专业软件设计了冷凝水回用水箱。该优化资源回收方式,为我国地铁通风系统的资源回收利用提供了改善方案,产生的效益极为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