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小组合作共赢,提高课堂有效性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a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新课程提出合作学习这一个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课堂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增强了学习主动性,自主性、能动性,并且促进师生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团结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参与学习的快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已发展成为新课程所提倡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广泛,近年来也被应用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并显现出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记得远程研修观评课中,李娜老师的《真菌》、柳华老师的《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马梅梅老师的《生态系统的组成》都不同程度的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效果很好。
  近几年,我校也在大力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我校实行的是“基于小组合作的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其实,在实际运用中我碰到了很多困惑 :最开始的时候,运用小组教学带来了些许烦恼,都举手的时候,我该提问谁。怎样去更合理全面的对学生完成提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在我的课上体现了多少?学生合作了、探究了,可是他们的效果怎样呢,是不是探究出了问题的答案就算成功了等等? 如何解决这些困惑呢?在此,我简单谈一下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引领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同时,教师应明确课堂教学和学习氛围的重要作用,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积极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和进步.
  二、学习小组的建设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因此加强学习小组建设尤为重要
  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6名学生组成,首先从全班挑选出学習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高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和组员。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衡,使同层次的组员实力相当,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竞争与促进才能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相互监督的目的才能达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享受学习成功与进步的乐趣。
  三、小组合作要以学生独立思考为基础,学生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相配合,切实提高课堂的效率
  只有学生独立自学,往往有个别问题理解片面或者解决不了的可能。一味的小组合作又会丧失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往往会造成大多学生形成依赖,优生独霸天下,其他人的思想沦为摆设。
  小组合作先让每个学生都独立自学,独立思考问题,当每个学生都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或者在个别问题上有了疑惑之后,再小组合作,这时候才能形成头脑风暴,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提高。
  四、小组合作要适度,要真合作,要切切实实的为解决问题、掌握知识而进行的真合作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学会合作”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解决课堂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促使学生共同提高. 而不是教师为了让自己的课堂活动丰富而将小组合作沦为了“花架子”。当课堂上遇到探究性问题时需要小组合作,因为合作之后,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了各自的看法,在 此基础之上再展示,这样每个小组代表的发言会更全面,思路更缜密,更能节省时间,从而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当任务比较多时,可以进行小组合作,但是要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小组内成员的实际能力,进行合理的分工。当需要学生之间相互讲解时,比如教师要检测每个学生的预习效果时,再比如处理完一个 知识点后,感觉小组内仍有一部分学生在理解上有困难,这时候可以进行小组内再次讲解。或者处理完一个知识点后,需要小组内相互讲解来评价每个人的掌握情 况,并进行有效的反馈等等。
  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师生交流,促进协作,还能够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因此就算困难重重还要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交往的一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研究,使这种学习方法能够实现合作共赢,提高课堂有效性,打造高效的生物课堂。
其他文献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有的、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
期刊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们人生的第一大转折点。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对每个孩子来说意义非凡,它将影响着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决定着孩子今后的发展方向。在幼小衔接的金秋九月里,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积极做好“五心”,是细化幼小衔接工作、奠定孩子入学基石的保证。  一、诚心携手,家校共筑教育合力  1.重视学前培训,为幼儿做好心灵过渡  为积极做好幼小衔接各项工作,尽快引领新生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我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探究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赏读、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赏读、问答、探究、操练等方式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真善美的感悟与思考,培养学生求真、向善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领悟生活中“真善美”的人和事。  2.初步探究写作方法:生活中真善美的人、事如何入文才能动人心。  ◆教学难点  探究真善美入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期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及毁灭的过程,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和结合搜集的资料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3.学习课文用词准确(形容词和关联词)、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抓住关键词和结合搜集的资
期刊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 八年级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时光流逝,景色变化。不同的季节所呈现的色彩不一样,它们是有区别和变化的。有暖色(黄、橙、红),冷色(蓝、绿、青)。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色彩的冷暖关系;暖色给人热烈、兴奋的感觉,冷色给人寒冷、沉静的感觉。但是,色彩的冷暖关系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对色彩关系的了解,在作画过程中能把握和处理画面的整体色彩关系即
期刊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并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建立“乘法”概念。  2.会读、写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  3.通过学生在各种情境中的学习,进一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加热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乘数、积,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把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1
期刊
随着生本教育的实行和日益发展的智能化教学技术,前置性作业在小学数学预习中是必不可少的。 前置性作业是学生在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之前的自主探索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一种学习模式。高效的设计前置性作业对一堂精彩的数学课起着尤为重要的用途。如何借力智能化教学技术,高效的设计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对此问题进行研究,下面是我的一些见解。  一、利用微课小视频,设计
期刊
教学目标  1.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 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 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学生朗读王维的《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
期刊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花的结构并说出主要部分的功能。  2.描述雌蕊雄蕊传粉受精的过程。  3.说出果实的结构以及花的各部分结构是如何发育成果实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花的过程,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现象的能力和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科学精神。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3.通过课堂知识小结,引导学生尝试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与价
期刊
活动名称:《身体也有红绿灯,坚定勇敢说no no》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身体,在认识的基础上了解身体的红灯区、黄灯区、绿灯区。  2、理解“隐私部位”的含义,知道要保护自己并尊重别人的隐私。  3、初步了解自我保护的一些方法,培养应变处置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重点:初步理解“隐私部位”的含义,学会保护自己的措施和方法。  难点:正确认识和区分身体的红灯区、黄灯区、绿灯区  活动准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