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云纹艺术研究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530505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云纹概述
  云纹(如图1),是我国古代寄托人们美好心愿和祝福的代表装饰纹样。云气飘逸奇幻,令人神往,游弋于山间、苍穹。人们认为云气能向仙人传达心意乃至为升天的必备条件。
  《河图帝通纪》曰:“云者,天地之本也。”我国古代农耕文明发达,水是生命之源,水、雨、云周而复始,生生不息。云与雨相连,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生活,这使云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得到升华,人们对其充满希冀和敬畏。
  云又与“运”谐音,又有了“庆云见喜气也”“干青云以直上”的说法,再到后来的“平步青云”等,都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云的憧憬。
  二、我國云纹的发展与演变
  云纹是中国古代抽象化、装饰化、程式化的民族纹样。云是自然之物,饱含吉祥寓意,使其得以传承千年,不断演变发展,直至今日仍深深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云纹源起于商周时期,称之云雷纹。据考古可查,云雷纹大约出现于5000千年前的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上,商朝时期常与兽面纹一起出现,周朝时常作为陪衬,装饰于边缘。此时的云纹布局较为呆板、生硬,但纹样紧凑密集。再至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开放局面,云纹也慢慢柔和舒展,演变成为生动流畅的弧形纹。
  到秦汉时期,中原统一,文化发展,出现云气纹(亦称卷云纹)和羽状纹。秦汉云纹形状舒展柔美,色彩鲜亮,常见于陶瓷、雕刻、漆器、织锦中。秦汉流行厚葬,君王贵族相信死后能到另一个世界,因此在大多数考古墓葬中皆有云纹装饰的陪葬品,其中最为出名的是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帛画,其中出现大量的羽状纹样,展现墓主人祈望死后羽化登仙的心愿。
  再到佛教兴盛的魏晋时期,佛教壁画盛行,出现了轻灵飘逸的飘带云纹(亦称流云纹),被广泛用于壁画装饰。比如现今闻名于世的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流云纹婉转纤长,与随风舞动的衣饰飘带相映衬,体现出微风拂面,随云升腾,仙气霭霭的景象。
  至空前盛世的唐代,万邦来朝,文化极度繁荣,我国的绘画、手工艺水平随之上升,出现了极富时代特色的朵云纹。其外形为单一的云朵形状,区别于之前连成一片的造型,形状更加写实、丰满,线条玲珑婉转,形象更为灵动、鲜活,既贴近大自然中真实的云朵,又展现出盛世下崇尚丰腴饱满的审美特点。
  到宋元时期,云纹与如意相结合,出现了如意纹,合成“吉祥如意”“和合如意”等象征好兆头的说法逐渐流传开来。如意云纹大量出现在建筑、陶瓷、雕塑、刺绣、织锦、绘画等工艺中,成为宋元两朝乃至明清寄托人们美好祝愿的装饰纹样。
  到明清时,云纹在沿用前朝的同时不断发展,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明朝出现精致、大气的团云纹,其排列有一定的顺序,由若干云朵组合而成,因其外形多呈现团状而得名。团云纹常与龙、麒麟等神兽纹样组合出现,以动物为主,在云纹的衬托下,神兽形神俱备,气象万千。人们可以从明清时期的家具制作发现其身影,如图2黄花梨云龙纹大柜,就展现了这一时期家具上精巧雅致的云纹构图,象征高升,颇具文儒高士之意趣,彰显了高雅不凡的气质。
  至清朝时期,叠云纹的出现使云纹样式更加繁复华丽。叠云纹是一种平面的纹样,由层叠众多的勾卷云头构成,层层遮挡与转折,具有自由多变、延绵不断的构图特色,使画面装饰更加有层次感,符合满族入关,各民族文化大融合、大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清朝统治者追求满雕密饰、纷华靡丽装饰的特点。
  三、传统云纹在现代产品中的使用
  近几年,经过媒体的宣传报道和时尚潮流的影响,掀起了一阵以汉服为主的“中国风”,传统的服饰又再次受到大众的青睐,其有着对传统云纹的多样使用。最为成功、备受瞩目的是2008的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纹的使用,大到场馆鸟巢的建设,小到服饰、产品包装中的设计,无一不展现出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除此之外,大量的云纹装饰出现在带有浓郁中国风的家居装饰上,如灯具、家具等。尤其以大众化产品为主,但其大多直接套用传统图案,缺乏设计感和新意,并没有做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的原则,这不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埋没。
  四、结语
  经过前面的分析和了解得知,云纹纹样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始终生生不息,随着时代的兴衰、大众的喜好不断变化。其承载了数千年来中华儿女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与期望,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作者简介:严海军(1991—),男,四川成都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艺术设计、影视美术。
其他文献
陈峻峰,本名陈俊峰,中国作协会员。作品刊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青年文学》《天涯》《作品》《散文》《美文》《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等,曾获洛神文学奖、孙犁散文奖、杜甫文学奖、莽原文学奖。  我曾就南美青年作家乌拉圭的卡洛斯·M.多明盖兹小说《纸房子》写过一个读书笔记,独立成篇,相对完整。写作过程中,因文章“结构”“谋篇布局”所需,舍弃了原作部分内容情节,现在发现,我舍弃的这些部分,在重新对
期刊
书包  学龄前  我背起姐姐的大书包  在屋里转圈  嘴里喊着 上学啦  发现 是一只空书包  我哭了  上小学  背上自己的书包  走在路上 特别神气  里面装着 语文 数学 英语  与 童年的梦想  第一次 装进三好学生奖状  我笑了  上中学  我换了大书包  记忆里布满勤奋的足迹  与飞扬的青春  书包  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带给我无穷的知识  与无限的希望  毕业以后  毕业以后  我仍
期刊
一  当2016年跨世纪的“90后”与生于新世纪的“00后”观众坐在电影院里看着《七月与安生》又哭又笑时,这些年轻的观影者中可能鲜有人读过安妮宝贝的小说,甚至过半数人不知道安妮宝贝是谁,他们熟悉的是周冬雨与马思纯,他们习惯把此种电影视为青春电影,理解成一对闺蜜与一个男子的俗套三角恋。而《七月与安生》明显又超越了愈加乏善可陈的青春片,即使并无太多观影经验的观众也会感知到它的丰富性,结尾的多次反转更为
期刊
吴立南,副研究员,业余写小说、散文,先后曾在《长江文艺》《短篇小说》《星火》《牡丹》《岁月》等杂志发表小说,获过丽水市政府举办的短篇小说大奖赛金奖、银奖等。  一  ?  “来来来,咱弟兄们甭拘礼,入座入座,随便坐。”  酒桌前,林剑平、王明君、朱大平、杨小利一伙四人正推推让让、拉拉扯扯地纠缠着,就谁坐首位的问题争执不下。  他们四人是同乡、同学、同寝室的好朋友,参加工作以后各忙各的,却有一个不成
期刊
犹豫  犹豫 犹豫  尽是心间徘徊而合意  像光的间歇 云的停散  以至无意中瀑的飞流  既是诀别 也得回望  犹豫 犹豫着  如激雨之后 清风莫失 但不肯流淌  花落之后 幽香暗断 但不曾忘却  若不再等 便兴照彩颜  但始终流浪犹豫于门前  在犹豫 犹豫吗……  慢慢地 看见花与露的交织  矜  花儿 不肯凋零在枝叶上  等待冬眠  但雪花 愿意消融在天空  等待来年复苏  听风  小孩子们提
期刊
孟川惠,女,山东潍坊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东亚研究与电影学双学位博士在读,研究方向:现当代中国电影与电影理论。  “曾经很偶然地,从网络上看到过张志友的那些冼村的照片,给我很深的印象,2016年我在准备一部《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电影,那是一个改革开放背景的家庭与个人故事,我又自然想到那些照片!于是决定再去看看广州、看看冼村。”由娄烨导演和监制的电影《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以下简称“《风雨云》”)于20
期刊
喝火令·无题  雪浸窗前树,风吹鬓上霜,夜寒萧瑟指犹凉。谁记那年痴语,心底各成殇。  梦许三生愿,情延几世长,旧盟前誓两彷徨。纵笔书笺,纵笔泪千行,纵笔素词填就,醉醒又何妨。  喝火令·冬韵  瑞雪纷纷落,寒风缓缓吹,遍山枯叶落成堆。微露暗香红影,墙角数枝梅。  有梦三分约,无缘一念悲,但将心事付余晖。寄予冥思,寄予泪偷垂,寄予百千情愫,亦盼阮郎归。  喝火令·醉雪  雪色三分浅,梅香一盏深,假山
期刊
黄埔军校  曾经热血沸腾处,  寂寞长洲空校场。  集合精钢淬锋刃,  扫除军阀灭豺狼。  阋墙兄弟御其侮,  对阵同窗攻忒忙。  胜负民心虽已定,  是非功过费思量。  巢湖云水湾重阳登高感怀  远山隐约抹娥眉,  向晚西风送爽归;  夕照千层金浪细,  霞光万里彩云飞。  蛩鸣旷野黄花瘦,  雁叫长空柿子肥。  兴尽悲来老将至,  登高把酒醉微微。  升金湖冬日  大渡霜微黄草深,  湖风飒飒
期刊
我的父亲,宋传举,1940年生,家住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的一个小山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父亲,小学文化,中等身材,长着浓浓的眉毛,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总是闪着严厉的目光,如果不是当时的生活所迫,凭他对工作的一股执着,也一定会学有所成。  父亲为人忠厚老实、乐于助人,无论谁家有了困难他都会义无反顾地帮助。他也是我们村红白喜事的大管家,能干上这一“职务”的可不是一般的人,这可能也是村里人对他
期刊
我刚刚来烟台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烟台的出租车遍布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个海滨城市,无论你在哪,无论有多晚,绝对不愁回不了家,只要你站在路边等,不出五分钟绝对,会有出租车在你面前经过,这也大概是这座海滨城市的温馨之处。  大概是靠海的缘故,烟台的冬天特别冷,对于我这个极其怕冷的人,出门往往是打出租,次数多了,渐渐地对出租车这个行业多少有些了解。  我们这的人打车时多喊出租车司机“师傅”,听起来显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