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教学法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er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发展,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交际教学法,以提高人的交际能力为初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对大学口语教学有很好的启示和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口语教学;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91-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发展,各行业都需要不仅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同时能用英语流利交流的人才,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社会对学以致用的语言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传统英语教学模式都造成了相当数量学生的哑巴英语。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交际教学法以提高人的交际能力为初衷,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有很好的启示和实际指导意义。
  二、交际教学法形成的理论背景
  英语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又称功能法或意态法,源于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H.Hymes)(1972)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学说。他指出,一个人语言的好坏,不仅仅在于他能否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还包括他能否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因此,人的语言能力应该是他的交际能力,而且交际能力并不表现在一个人对语言形式掌握得有多好,而在于他运用语言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有多强。
  威多逊(Widdowson)在《语言教学交际法》(1978)中提出了在文本和语篇中语言体系与交际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对此,他强调不同意图的语言交际行为的重要性,因为它体现了使用语言的能力。
  卡纳尔(Canale)和斯温(Swain)在1980年提出了交际能力三分说。而卡纳尔(1983)再将它修改为交际能力四分说模式:语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社会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
  进入90年代,Bachman(1990)从语言测试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语言交际能力模式(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他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就是把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场景结合起来,创造并解释意义的能力。语言能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仅包括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包括在交际时对所掌握的知识的运用,这就是语言交际能力的真正涵义。交际教学法就是在这样一些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教学思想,随着研究的深入,它在理论上也得到逐步完善。
  三、交际法的主要特点
   (一)教学内容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来设计不同情境
   例如,做客,看病,推销产品等,使学生能够把课堂上学过的东西正确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过程交际化
   交际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教师主宰课堂。教师的责任是给学生提供真实的交际情景创设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真实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因此,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播者,而是课程的设计者(designer),教学进展的控制者(controller),课堂活动的参与者(participant)和教学效果的评估者(assessor)。
   (三)不忽视教授语法
   交际法不是以语法为纲,但它不排斥语法讲解。它把语法项目按功能和意念加以整理,让语法形式服从于语言功能。
   (四)认为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
   外语学习必然会有一个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因此,犯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这点,以免中断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内容的表述。
  四、实施交际法教学,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一)把英语口语教学的立足点转移到交际能力的培养上来
  交际能力不但应具有语言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运用语言的能力,尤其应注意语言运用的得体性。教学过程就是交际过程,这是因为教学时师生之间的交际,是彼此之间进行思想,感情,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学的效果是双方互动的结果。其次,通过课堂交际活动,使学生掌握,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也就是说,教学为交际,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意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
  (二)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英语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在一定情境中用来交流的工具。没有设定的情景,言语交流就难以实现。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启发学生表达欲望。学生在语言模拟的情境中,能更好地理解具体情境所传达的信息,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课堂交际活动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经常变换。如看图说话、情景对话、人物来访、新闻报道、小组讨论、演讲辩论等,这些活动有利于创造自然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锻炼学生敏捷的反应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解析凯泽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分析卡夫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展现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主要内容,如俄狄浦斯情结,以及这一方法怎样在文学作品分析中得到应用。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俄狄浦斯情结;变形记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66-02    一、引言   《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一部短篇小说,其主角是格
期刊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话动对推行索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各大高校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组织模式也各具特色,但因种种原因,大学生社会实践其效果并未有效发挥。笔者认为要继续深化社会实践,就需要创新社会实践模式,文章就创新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良性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创新  中图分
期刊
摘要:通过对乌鲁木齐商贸城——国贸大厦的语言调查,发现新一代务工人员的语言观念和语言适应能力比前几代务工人员有了明显提高,这一现象可以从我们国家的政策和教育,以及他们观念的改变找到答案。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  中图分类号:H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68-01    一、引言   乌鲁木齐商贸城是新疆规模最大的生活资料展示中心,每日客流量达10余万人
期刊
摘要:从分析国家经济发展对大学工程教育的要求出发,介绍了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作者本人在德国学习和回国后负责对外交流工作的经验,首先分析了德国工程教育的特点,简单介绍了威廉洪堡“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教育理念,列出了德国工程教育的3个特点,通过具体分析德国使馆留德人员学术能力考试(APS)的7个实例,详细说明了德国工程教育的特点是对基础概念的掌握和动手能
期刊
摘要: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基于信息化的校园突发事件对策绩效评估研究的目的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对学校危害,提高学校应当突发事件能力,为基于信息化的校园突发事件对策绩效评估模型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设计的校园突发事件对策基本模型,对校园突发事件对策绩效评估的实施进行分析,检验了基于信息化的校园突发事件对策绩效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 突发事件; 危机; 绩效评
期刊
摘要: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语言输入最主要的来源,并且是基础能力得以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直以来是备受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英语阅读中运用语篇衔接和连贯理论,可以增强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语篇连贯;英语阅读教学;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84-
期刊
摘要:文化失语现象近年来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要的话题。早在21世纪初,这个问题就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迄今为止,学术界已有百余篇论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从英语写作,英汉互译,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论述了“母语文化失语”现象。研究者们纷纷呼吁在教学上进行改革,同时,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传统文化并没有丢失,也不是面临危机,而是正在经历正常的现代化过程,是处于转型时期,正在被继承和发扬。但关于这方面的实
期刊
摘要:中国画的文化感在于,由文化修饰而成的笔墨语言以及对这种语言所倾心的热情。意味着中国画笔墨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文化情态的不同影响,使得笔墨语言对中国画构件而言,更多扮演了文化情态的替补角色,也就是说,笔墨语言的使用者在锤炼笔墨语言的同时也塑造了文化情态。中国画笔墨语言不是单纯地被看作构件要素,而成为构件本身的一部分,即不是单纯的符号象征,而是包括符号及象征的全部意义。点的面积大小、墨色深浅、
期刊
摘要:通过对河南工业大学机械类学生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反映了学校在该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与特色,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基地建设;师资队伍;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02  面向2l世纪的机械类专业人
期刊
摘要: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我们有责任对其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好学乐学以及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方面探讨其对现代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启示。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好学乐学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69-02    孔子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教育实践家,也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