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BPPV患者手法复位的疗效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rl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BPPV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4月间某院收取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共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1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保守疗法,对照组患者在观察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手法复位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72.54%,有效率为23.52%,无效率为3.92%,总有效率为96.0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BPPV疾病的诊断可以通过常规检查、Dix-Hallpike检查、眼震观察和Roll-Test。采用手法复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 BPPV 手法复位 眼震观察
  BPPV是最常见的眩晕疾病,截止到目前,每年均有10.7~64/10万人次发病。该疾病好发人群为中老年人,并且全世界有9%的中老年患者均是BPPV的潜在病患[1]。特发性BPPV发病机制有多种解说,大多数学者认为嵴顶结石(Cupulolithiasis)和管结石症(Cana-lithiasis)。对该疾病的治疗可以通过手法复位和药物治疗,本次针对102例患者进行相关诊断与治疗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4月间某院收取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共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有BPPV发病症状,纳入标准为:(1)颈伸或前屈发生突然性眩晕,时间<1min;(2)伴有恶心呕吐,但无耳鸣情况;(3)听力不发生变化;(4)病程在数小时~3年之间。将所有患者按照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1例,观察组患者男12例,女39例,年龄27~66岁,平均年龄(39.12±5.31)岁;对照组患者男15例,女36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1.12±5.15)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临床进行常规检查,体位试验,进行常规Dix-Hallpike检查、眼震观察和Roll-Test。Dix-Hallpike检查方法为使患者呈平坐位,医生双手捂住患者双耳,向右旋转45°,然后至患者为仰卧位,医生手扶患者头部,使患者头向下30°,此种方法能够检测出患者的眩晕特点、持续期、适应性等。眼震观察,选择红外影像眼震点图仪——ULMER VNG检查。Roll-Test检查法:患者取仰卧正中头位,使患者躯体及头部保持平直,静卧10min左右,头向受试侧旋转90°,观察有无眩晕及眼震至少40s。
  治疗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保守疗法,在发病期间使用血管扩张剂和神经营养剂,外加抗眩晕药物及抗胆碱药。对照组患者在观察组治疗基础上加合适的手法复位治疗方法,包括Epley管石复位法(适用于后半规管BPPV,患者仰卧头后仰,眼震后保持2min,头转对侧90°,原位旋转180°,1min后恢复座位),Harvey管石解脱法(患者仰卧,侧转45°,2min后头分次转向对侧,转身成健侧卧位)和Senont管石解脱法(适用于上半规管BPPV,患者端坐头向侧转45°,侧卧再坐起再侧卧,头下转45°后端坐)。
  1.3 疗效判定
  根据《临床医药实践》制定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眩晕和眼震状况消失,任何头位均不可引出眼震;②有效:患者眩晕和眼震状况基本消失,旋转头位引出眼震情况较少;③无效:患者症状无减轻或加重,眩晕严重,眼震情况时常发生。总有效=(①+②)/(①+②+③)*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72.54%,有效率为23.52%,无效率为3.92%,总有效率为96.0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
  3 讨论
  目前医学界对BPPV疾病的发病原因仍然未能确认,大多数发病被称为原发性或特发性BPPV,继发BPPV中多数以头部外伤为最多见,占比大约在7~17%左右,在张素珍,吴子明,赵承军[2]等人的研究中显示,该病的发病通常包括病毒迷路炎、前庭神经炎、中耳及乳突感染、突聋、偏头痛和内耳手术等。
  在本次研究中,对该疾病的诊断选择了常规耳部检查法,选择Dix-Hallpike检查,外加眼震观察和Roll-Test,测定出患者的眩晕特点、持续期、适应性等。经诊断后,选择药物治疗和手法复位,最终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72.54%,有效率为23.52%,无效率为3.92%,总有效率为96.0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常规的药物治疗效果一般,而通过手法复位后,效果明显,适合临床推广应用该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需要没完成一步便观察眩晕和眼震情况,待两种情况均无差异后才能做下一步,在治疗过程中,此种方法需要重复进行,直至眩晕及眼震情况消失。第二,治疗后叮嘱患者应该保持健侧卧位7~10d,在此期间避免剧烈运动[3]。第三,治疗一次无明显改善患者,可以间隔7d后重复治疗。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对BPPV的治疗通过一定的药物控制和康复训练,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患者及家属格外注意,保持头部的稳定性,如果重复治疗3次以上仍然无明显改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孟伟.耳石复位法结合Brandt-Daroff习服疗法治疗BPPV的疗效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4.
  [2]张素珍,吴子明,赵承军.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治疗[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3,05(02):46-49.
  [3]杨彩虹.老年BPPV患者的手法复位治疗与非手法复位治疗疗效比较[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3.
其他文献
一个人可以发出不同的音色,且每个音色蕴含的思想情感不同,可以依据人物形象或者特殊环境表现出想要的音色效果,并对其人物形象进行塑造.
从人物、技法、情境营构等角度评论分析湘剧新编历史剧《烧车御史》一剧。
多媒体手段可以作为一种外化表现形式介入戏剧表演当中,辅助完成演出。多媒体手段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融入戏剧的演出之中,在形式上与戏剧表演相融合。戏剧电影化是当代戏剧艺术的一个重要趋势,电影化手法大大扩展了戏剧舞台的文本表达和表演深度,是戏剧与影视相融互通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