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及胜任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binf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与胜任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影响因素入手,提出了高职院校培养方案的优化建议:优化技能训练方案、强化综合能力培养、加强心理素质建设。旨在提升高职学生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匹配程度,提升我国高职教育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能力;胜任能力
  
  一、 引言
  就业能力指学生受用人单位的青睐程度,是学生工作的基础保障。胜任能力是学生就业后长远发展的保障,只有当胜任能力远超岗位需求,学生才会得到升迁的机会。高职教育以就业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就业能力与胜任能力是院校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
  二、 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及胜任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用人单位面对高职学生招聘时的重要考核标准,同时也是学生在入职后的主要工作手段。专业技能水准会直接影响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包括人际交往、问题解决与学习能力等,是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决定了学生的迁移能力。现阶段的工作环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孤岛式工作逐渐消亡,迁移能力是学生就业能力与胜任能力评价的重要参考标准。
  (三)心理素质
  心理活动对个人行为有重大影响。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学生在求职过程与工作进程中的表现,进而影响学生就业能力及胜任能力的评价。
  三、 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及胜任能力提升策略
  (一)深化专业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一直是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重点,但与之相对的是高职学生在专业岗位上的表现远低于预期,主要原因在于院校的训练方向与方式出现了问题。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要对院校课程安排进行梳理,使技能教育更加符合现今就业现状。
  首先,强化理论知识培训。高职院校的培训重点常为实际操作能力。但学校的教育内容与工作中操作方式存在区别,缺乏理论支持的学生无法快速理解工作流程的内涵并进行改变,导致学生胜任能力较低。高职院校要平衡课程教育重心,适当提高理论课时比例,增强学生的技能理论支撑,加强学生对不同工作情景的适应能力。同时,加强理论知识考核力度,保证理论教育的效果,避免大量课时浪费,影响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其次,强化学生技能内化程度。高职院校的技能培训方式常为校方依据职业必备技能进行课程安排,学生机械的按照课程进行学习,导致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参与度较低,技能相关思考少。学生在应聘时常会发生大量技能遗忘,难以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所以校方要举办活动帮助学生内化技能操作,提升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如定期举办技能竞赛,以比赛的方式督促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如校方投入资金帮助学生进行技能创新。创新是提升技能内化程度的最好办法,校方可以定期举办技能创新大赛,为学生提供场地支持与资金支持,同时对于成果优秀的学生可给予奖励,如实习单位优先挑选的权利,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创新。
  最后,寻求更多的合作单位。高职院校实习、就业合作单位多为小型单位。导致学生在实习中无法学习到较为先进的技能知识,进而在就业过程中表现不佳。校方可提供一定的优惠条件来与更多规模化单位达成实习合作,使实习切实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
  (二)加强综合能力培养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难以在课堂过程中实现,所以校方进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法为促使学生开展学生活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校方要在学生的课业评价中加入学生活动参与的数量与质量。迫使学生为保证成绩参与学生活动。评级体系中要对学生活动参与程度进行基本要求,如活动参与者与讲座观众等不计入考核标准,使学生活动切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其次,将更多的权限下放到学生手中。校方要尝试将更多的学生相关管理工作交到学生手中,锻炼学生的沟通管理能力、提升其活动参与的积极度。但在权力下放的过程中,要加大监管力度,避免学生乱用手中权力,导致学校管理混乱。
  最后,定期举办课外知识分享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是现阶段就业能力与胜任能力的重要内容,社会的发展导致工作要求不断改变,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能快速适应工作变动的人员将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三)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心理素质在学生就业能力与胜任能力的体现主要为学生的心理准备与职业规划。
  一方面,校方要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如制作清单描述应聘及工作中的重點与难点,并提出解决建议,降低学生的就业恐惧心理。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现今高职学生主要就业模式为学校提供单位资源,学生依赖心理较强,导致学生就业后工作主动性差,严重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遏制了学生胜任能力的增长。
  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高职学生的就业方向与岗位虽已基本确定,但学生对自身岗位不了解,职业规划不清晰,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常产生自卑心理或好高骛远的情绪,校方要在就业前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规划,使学生工作有目标、有方向,以积极健康的情绪投入到工作当中。
  四、 结论
  总之,就业能力与胜任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核心。校方要从社会情况入手,发现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做出针对性教学计划,对学生培养方案进行合理修改,使高职学生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健巍.雄安新区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4):28-31.
  [2]彭筠.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及胜任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科技风,2019(35):223.
其他文献
本文以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大学、怀化学院、三所高校的3支有代表性的队伍五人技巧啦啦操竞赛套路进行分析。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结合我国啦啦操运动成套
布迪厄的生成结构主义认为,生活在社会空间中的行动者是由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来确定其社会位置的,其心态结构与社会结构互相影响,建构了社会现实.中国城市化催生了大批失地农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乳腺肿物良恶性和乳腺癌TNM分期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86例乳腺肿块患者,使用彩超判断肿块良恶性并与病理结果比对,同时对肿块的形态
文章从解题教学的角度,对几道解斜三角形高考数学试题,通过添加辅助线(一般作三角形某一边的高线或垂线),将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求解.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工业制造水平不断地提升,职业院校的机电专业发展备受关注,机电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更加重视人才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培养
摘 要:伴随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转变课堂教学的方式,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都已被很多教师重视并付诸实践中。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知识。一直围绕在教学中的问题,数学教学课堂可以创设哪些情境?这堂课教学中通过实践略有感悟。从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以及数学知识三方面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
目的分析彩超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乳腺良恶性肿块患者共40例,良性与恶性患者分别为2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彩
从典型调查案例切入,结合引燃典型部位的模拟实验,如后轮胎、翼子板内衬、后视镜、保险杠、脚踏板等,分析非助燃剂类汽车放火火灾发生、发展的过程,初步总结出非助燃剂汽车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