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促进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服务于特色土地资源开发,实现地质高背景区富Se资源的安全利用,以重庆市黔江区五里镇为研究对象,通过评价土壤-农作物的富Se水平及重金属含量,开展地质高背景区富Se耕地区划及可利用性方法研究,以期提高富Se资源利用效率,为地质高背景区富Se资源的安全利用提供思路。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及农作物中Se含量丰富,具备开发富Se资源的潜力,但部分样品存在Cd超标的问题。土壤p
【机 构】
:
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东南地质大队
【基金项目】
:
地质矿产勘查类项目(渝规资[2020]188-2020-1-9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促进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服务于特色土地资源开发,实现地质高背景区富Se资源的安全利用,以重庆市黔江区五里镇为研究对象,通过评价土壤-农作物的富Se水平及重金属含量,开展地质高背景区富Se耕地区划及可利用性方法研究,以期提高富Se资源利用效率,为地质高背景区富Se资源的安全利用提供思路。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及农作物中Se含量丰富,具备开发富Se资源的潜力,但部分样品存在Cd超标的问题。土壤pH是影响农作物Se和Cd含量的关键因素,碱性条件下有利于富Se资源安全利用。A~E(A表示可利用富硒耕地,B表示农作物不富硒但农作物安全,C表示农作物富硒但农作物不安全,D表示农作物不富硒且农作物不安全,E表示土壤硒含量小于富硒阈值且土壤重金属不超标)类耕地面积分别为0.72、0.75、0.28、0.13和0.56 km2,建议在A类耕地分布区开展安全富Se资源开发,在C和D类耕地分布区开展土壤酸化调理及作物低累积品种等农艺措施,降低农作物重金属超标风险,并加强全区耕地保护力度,防止新增污染物输入。
其他文献
通过野外调查并查阅文献资料,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陆栖野生脊椎动物180种,隶属4纲28目63科115属。按区系划分,广布种88种,古北界91种,东洋界只有1种。分布型有10种,以北方类群为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1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30种。中国林蛙、白尾地鸦和荒漠沙蜥为中国特有种。G-F指数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鸟类相对丰富,哺乳类次之,两栖爬行类最低。动物区系以蒙新区特点为主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疾病,其主要由血小板破坏增加和血小板生成减少导致。临床上为快速提高血小板计数通常选择输注血小板,但有感染和免疫相关的输血反应风险。该文就ITP近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从工作面、覆岩与地表3个角度出发,明晰高强度采动损伤程度,进一步研发采动损伤控制技术用于解决西部矿区地表损伤严重和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促进煤炭高效开采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基于此,选取工作面开采参数、覆岩硬度系数与地表松散层厚度等9个评价指标,建立主成分分析(PCA)-距离判别分析(DDA)数学评价模型,并在上湾煤矿12401工作面得到应用。结果表明:高强度采动损伤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4个类别
安全的跨域身份验证是保证医疗数据互联互通的关键,而现有的跨域认证模型大多依赖可信第三方,存在繁重的密钥管理开销和私钥托管问题,通过引入区块链和无证书认证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医疗联盟链的安全高效的跨域认证方案。采用哈希函数、数字签名等密码学技术实现对异域用户安全可靠的身份验证,并使用改进的实用拜占庭机制,保证在没有中心节点的情况下联盟中的医疗机构可以快速对验证结果达成一致。分析表明,在安全方面,该方案
所谓基于智慧课堂的"8+8"教学模式,即包括教师教的8个环节和学生学的8个环节,共同组成课前、课中、课后的完整课堂教学过程,构成了教学持续改进的过程循环。本文基于"8+8"模式探索小学低段数学运算深度教学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变革。以生生互动共享温故过程,促学生提问集"好奇"问题,智慧策划课前;以"好奇"引领,协小组、群组探究,智慧聚焦课中;构建智慧互联互动,创新作业方式,实现多维共学,智慧携手课后
目的 探讨以Autar风险评估表为基础的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于南昌市第三医院行PCI手术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以Autar风险评估表为基础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观察两组干预
为解决林业多元立体生态开发与林业经济发展有效整合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现状,明确了林业多元立体生态开发与林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了发展林业经济的必要性与林业多元立体生态开发的可行性,提出了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林业多元立体生态开发的重要途径及林业经济发展战略,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绿色发展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也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必经之路”。作为水泥行业的排头兵,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多年来,通过在工艺创新、技术改造、清洁能源、协同处置等领域持续投入,走出了一条排放更低、消耗更少、产出更高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实现了从“灰色制造”到“绿色智造”的蝶变。技改减排、变废为宝海螺集团在业内享有“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