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维: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塑造的根本认知

来源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donb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思维是时代发展对意识形态塑造提出的新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塑造的根本认知.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注重人民群众利益理性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内在一致性;关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下的意识形态的转变既是政治思维的新解析,同时也是政治思维内在要求的体现.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以及政治执行力这“三力”的提高是把握政治思维的最终落脚点.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的推进,植保无人机的保有量和作业面积也在逐年增多,植保无人机已经成为田间地头的寻常风景.介绍了植保无人机的类型,研究了应用优势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植保无人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公共服务是对经济发展初次分配不公的修正和补偿,但公共服务供给在开放、整合、协调程度上存在差异,自身也会面临分配不均的问题.对社区居民来说,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提高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对提供者来说则是要改善宏观调控、合理配置资源.两方面都需要从“社区生活圈”的角度考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空间布局,按照“人的尺度”,不断提高其开放性、自足性和共享性,增加社区的凝聚力和人民的幸福感.上海浦东新区“家门口”服务体系为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的基层实践提供了有益探索,从打造村居“公共服务空间”入手,形成了以“家门口”服务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着眼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对党的组织本质特性、行为主体、价值取向进行规律性总结,对组织路线的内涵进行了丰富和完善.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人民性、全局性、服务性、创新性的特征更加鲜明.人民性是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鲜明底色;全局性回应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继而夯实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基础,确保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方向;服务性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有力支撑,不仅是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的行动指南,更是实现党的伟大社会革命的有力遵循;创新性是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造性发展,它实
新时代铸牢国家意识有助于激发青年一代强国之志、涵养各族人民爱国之情、铸牢中华儿女兴国之魂、鼓舞社会各界报国之行.为此,以不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核心价值观引导、提升文化认同、引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以及强化集体观念引导为实践进路增强国家意识,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爱国报国兴国强国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个人力量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