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eq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为患有粘连性肠梗阻的病患联合使用肠梗阻导管与生长抑素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这两年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病患共80例,按照住院期间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进行分组:40例联合使用鼻胃管和生长抑素的患者归入对照组,40例联合使用肠梗阻导管和生长抑素的患者归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中转手术率、临床总有效率以及患者满意率上均远远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差异。结论:联合使用肠梗阻导管和生长抑素,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上更具疗效,更适合临床使用。
  【关键词】 鼻胃管 肠梗阻导管 生长抑素 粘连性肠梗阻
  作为消化系统中的一种常见疾病,粘连性肠梗阻主要体现为肠粘连及少量的腹腔粘连。就各种肠梗阻而言,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病率占了40%左右[1]。临床发现生长抑素可以有效治疗该病,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症状,还能避免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巨大创伤。本文就其治疗效果进行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这两年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病患共80例,其中有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最低18岁,最高70岁,平均(44.78±10.88)岁。以往手术史包括:子宫切除手术7例,小肠部分切除手术20例,胆囊切除手术5例,胃切除手术12例,阑尾切除手术9例,直肠癌根治术8例,卵巢切除手术19例。按照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案来为其进行分组:40例联合使用鼻胃管和生长抑素的患者归入对照组,40例联合使用肠梗阻导管和生长抑素的患者归入研究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既往手术史以及性别构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行统计学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全部接受常规治疗,禁止进食,在纠正患者体内失衡的酸碱度与水电解质后,为其使用抗生素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者将600μg生长抑素(醋酸奥曲肽)与100mL的生理盐水混合,通过微泵静脉滴注进患者体内,持续时间为1天。待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肛门排气也恢复正常之后,逐渐减少用药剂量到300μg,在持续1天后停用。在患者排气正常、病症有所缓解之后可将导管关闭,待患者进食流食也不会出现不适感之后即可拔出。
  而对照组患者则选择鼻胃管与生长抑素进行治疗。生长抑素的使用剂量同研究组。护理人员在术前使用石蜡油润滑鼻胃管,然后经咽喉使鼻胃管达到胃部,进入深度大约为0.55-0.65米。之后为患者进行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直到患者病情有所改善再拔出鼻胃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症状缓解时间、中转手术率与临床疗效。其中疗效评估以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大便通畅程度为判定标准:若症状彻底消失且大便通畅,即为显效;若症状有所改善且大便稍有通畅,即为有效;若症状依旧甚至更重、手术治疗也没有效果,则为无效。有效率与显效率相加即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其临床所得相关数据均行软件包——SPSS17.0加以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并行卡方值加以检验。计量资料行(x±s)表示,并进行t值检验。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计算为P<0.05,则表明分组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以及中转手术率
  见表1,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及中转手术率远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远低于研究组,P<0.05,统计学有差异
  表1 患者满意度、中转手术率以及临床疗效的组间对比(n,%)
  2.2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见表2,研究组患者无论是腹胀腹痛的缓解时间还是排气恢复时间,都要比对照组短得多,而胃肠减压量则是要远远多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差异。
  表2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x±s)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以药物保守疗法为主,广泛使用的生长抑素其本质是一种肽激素,在进入人体后可作用于神经系统、胃肠道、胰岛与垂体后叶,对于生长素的释放有抑制作用[2]。患者在用药后,其机体内胰岛素、甲状腺素、胃泌素的分泌量大大降低,患者各脏器尤其是肝脏内的血流量将会明显减少,同时门静脉压与侧枝循环血压也会明显降低,胰腺细胞会因此而得到保护。并且,生长抑素可以对高血糖素的分泌给予有效地抑制,使胃肠道分泌出较少的消化液,从而避免了消化液大量积聚肠道内而造成的肠道扩张与肠道缺血性变化[3]。此外,生长抑素还能提高肠黏膜的通透性,保护黏膜屏障,有助于炎症的消退,故在肠梗阻的治疗上可谓疗效明显。
  本研究中对照组治疗效果(82.50%)不如研究组(100%),是因为鼻胃管的长度(<1m)不及肠梗阻导管(3.5m),仅达到胃部,故胃肠减压效果较差,相比之下,肠梗阻导管可以通过幽门到达梗阻部位,故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结语
  生长抑素与肠梗阻导管联合应用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可以获得极为完美的疗效,临床应用价值远超生长抑素与鼻胃管的联合。
  参考文献
  [1]李若凡,李雪,刘佐军,苏拓.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09):71-73.
  [2]刘志.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36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5,35(03):81-82.
  [3]王辉.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07):168-169.
其他文献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性,50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4月余,再发加重伴酱油色尿1周”入院。查体:血压 113/70mmHg,心率 50次/分,精神差,少言懒语。全身皮肤及巩膜轻度黄染,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尖搏动在左第六肋间锁骨中线外1cm,心界向左下扩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剑突下及右上腹部压痛明显,Murphy征阳性。双下肢无水肿。初步诊断:1.溶血性黄疸?2
汤用彤先生于1954年秋患脑溢血症,在他病情好转的情况下,曾为北大哲学系部分师生讲《印度佛教哲学》,并编有一部《印度佛教汉文资料选编》,供阅读参考。武维琴同志是用彤先生
通过引导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简笔画概念造型要素和特点的认识,使学生学会用最简练线条和点、线、面等基本形的造型规律来表现物体客观形态和神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因其产
【摘 要】 通过循证护理提出了颅脑损伤并呃逆的问题,依据患者的病症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使不同的患者得到有效护理,提高了护理效果。循证护理运用于颅脑损伤顽固性呃逆中的应用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 循证护理 颅脑损伤顽固性呃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117-01  循证护理译为“以证据
湖南话剧是湖湘文化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所出现的一种璀璨夺目的区域文化。《湖南话剧志》全面梳理了一百年来湖南话剧的历史,是一部填补湖南文化艺术史空白的重要书籍,为《湖南
以黔南州产出的五种粉石英矿为研究对象,对原矿进行了XRD和XRF分析,表明样品晶体结构为六方晶系,主要成分为α-石英,SiO2含量在95.3%~98%;利用湿法球磨工艺对粉石英矿进行了超细粉碎,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