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箭一一记某型产品的“铸箭之道”

来源 :军工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_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弹院人上下求索,戮力前行,用创新与坚持、可靠与协同、高效与成功打造新时代的“铸箭之道”。
  何谓先进?先进,意味着以我之锋,克彼之盾。面对载机平台的更新,新技术的跨越,航空武器如何做到一击必杀,捍卫祖国万里空域?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铸箭之问。在它的背后,铭刻着使命,蕴藏着梦想,充满着挑战,印证着坚强。
  先进,意味着千钧重担。自主研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不仅是导弹院发展的“生命工程”,是建设祖国强大空防的政治任务,更是对铸箭人实力和意志前所未有的艰巨考验。问箭之难,难于上青天。
  先进,意味着开拓进取。从细微的波频,到循环的数据,从方寸的电路,到广袤的戈壁,长天问箭,导弹院人上下求索,戮力前行,用创新与坚持、可靠与协同、高效与成功打造新时代的“铸箭之道”。
  创新就是勇于突破的智慧
  这是一场关乎命运的拷问。
  研制团队带着精心准备的产品总体技术方案走进了评审会现场。
  说不紧张绝对是假的,畢竟产品要首次应用多项新技术,没有任何经验、技术可借鉴,一切都要自主创新。
  果然,在提问环节,不少专家提出了质疑:空空导弹研制最重要的是保证其可靠性,一次运用这么多新技术,可靠性怎么保证?”
  当然也有善意地劝说: “指标降一些,保守一些,任务就会容易些。”
  专家们代表着国内这一领域的最高水平,如果不能说服他们,任务就会被扼死在摇篮里。
  面对异议,面对忧虑,总设计师樊会涛快步走上发言席,用平稳坚定的语调,逐字逐句地回答着专家们的提问。扎实的专业知识、严密的逻辑、详细的案例,还有成百上千次的试验和数据,浓缩成铿锵有力的一句话:“性能不变,指标不变,导弹院人有决心、有信心打造新一代的国之利箭!”
  最终,方案顺利通过评审。
  过程的艰难,其实只是个开始。现代空战瞬息万变,研制新产品,必须要贴近实战,从难从严,这意味着产品研制要面对种种考验。偏偏导弹院人不惧挑战,不畏艰险,不仅攻克了多项核心关键技术,而且以优异的成绩,圆满完成试验任务,开创了中国空空导弹的新技术、新高度,使我国空空导弹技术水平和研制能力跨人世界先进行列。
  坚持就是对真理锲而不舍地追求
  每一次成功的突破,都离不开倔强的坚持。
  历时多年,几十个软件版本的更替,关键部件攻关团队到底经历了什么?
  办公室墙上的时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时间的流逝。研制人员时而站起来热烈讨论,时而埋头电脑寂静无声,为了一个参数零点几的变动,为了几个算法符号的改进,可以争得面红耳赤,也会为同伴精辟的技术见解所折服。
  “重量提上去再减下来就很困难!”“我这一部分重量可是减下去了几克!”数不清的唇枪舌剑,日复一日的改进验证,折射的是型号线“决不放弃,誓死拿下”的决心。
  “真的不容易!”副总师廖志忠不由得感慨,说出了型号线的艰辛。其中既有严苛细致的考核,也有竞争时比拼的凶险,既有苦苦煎熬的坎坷,也有殚精竭虑的思索。
  型号研制中的多次攻关,型号线始终不折不挠,永不言弃,越战越勇,精益求精。先后升级了几十个版本软件,迭代更新了上百种算法,开展了近两万次试验验证。当产品一次次在空中划出美丽的曲线,谁会知道,它是在设计师心中重复了千万遍的影像,比天边的彩虹还要绚丽。
  可靠就是掺不得沙子的严谨
  坚持做一件事,还包括及时预判、反馈、调整……形成一条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轨迹。
  某次,产品外场试验正在按计划顺利进行,可是蹲在设备前监控数据的试验队员杨鹏锐、易凡却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产品实际试验轨迹和仿真出来的存在偏差。这在别人看来也许不算什么:真实和虚拟之间存在偏差在所难免,在允许的范围内就行了。
  但是,对于这个问题,他们始终放不下心,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对整个试验造成致命的影响。
  于是,杨鹏锐第一时间将情况汇报给副总师樊来恩。樊总立刻召集人员进行讨论。此时,传回的数据印证了他们的猜想。
  一场相隔千里之远,院内院外两地协同的战斗开始了:院内的同事连夜加班更改软件,于次日上午传回外场,外场队员在简陋的厂房里接力攻关,直到晚上十点,确定问题完全解决,避免了一场潜在的风险。
  处处细心,处处留心,不放过任何一个小问题。杨锐鹏和易凡认为:“问题可能很简单,但是一旦被忽视,它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即使是小问题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过程受控、过硬质量,这是型号人时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双想”“三化”“四心”,研制团队把耳熟能详的口诀转化为严慎细实的行动,做到问题真正归零,验证真实充分,为型号研制保驾护航。
  协同就是同心协力的心劲
  我们获益于科学与真理,更懂得国家与使命。
  该型产品是捍卫祖国万里空防的锋矛利刃,上级机关、用户单位对产品要求迫切。面对这场政治性的考验,型号线打响了攻坚战,全体型号人的心与劲都合成一股力,从不松懈。
  在一次例行测试中,主管工艺师邬家旺发现,原先的工艺耗时长、效率低,仅仅某项测试就要花费几天,任务刻不容缓,是继续按部就班?还是等待领导的决断?
  作为工艺人员,邬家旺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马上联系设计团队,请他们到现场根据设计特性联合攻关,一遍遍优化测试算法,一轮轮改进验证,研产协同的整合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在设计与工艺的通力合作下,测试周期被顺利压缩了一半,又一段宝贵的时间被节省下来。
  这就是协同的缩影。在生产线,生产、物资、工艺、质量等主管人员与项目办共同办公,快速响应、解决问题;来自科研、工艺、生产、质检的精兵强将,组成多个团队,科研生产无缝衔接,1+1>2的协同效应不断显现。   一路协同,一路拼搏。守卫长空的祖国战鹰换上了锋利无比的空中利剑。
  高效就是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大的收获
  对型号而言,时间就是胜利的一切,节点就是任务的生命线。
  产品总装厂某部件组负责了多项测试任务,每天有不少时间都花费在产品转运上,为了争分夺秒,他们提前做好计划,把每日进度精确到分钟,杜绝盲目生产,最大限度减少产品等待和人员闲置现象。他们还在测试装备上装上计时器,让测试时间一目了然,这样能够利用测试的空隙安排其它任务,节省下大量宝贵的时间。
  提高效能,与时间赛跑,不仅要有统筹布局、见缝插针的智慧,还要有时不我待的拼抢。
  “郭玉霞,这个报告要尽快写出来!”又是一个彻夜不眠,对于型号骨干郭玉霞来说却早习以为常。
  外场的试验机会来之不易,为了这一天,型号线做了大量的沟通协调,各项准备工作已就位。就在关键时刻,却传来试验机关对某项试验技术状态怀有疑虑的不利消息。箭已上弦,如果暂停,哪怕只有一两天,耽误的不仅是进度,还有全体试验队员的士气。
  面对随时有可能被叫停的试验,当天晚上,郭玉霞边查看技术资料,边商讨技术细节,直到深夜两点,终于形成了明确的技术报告,说服机关保障试验按时开展。无数个像这样的不眠夜,型号人把黑夜磨成了浓墨,把灯光聚成了路标,为守住节点而奋战不休。
  一名现场职工说得好:“干工作,我们主要靠主动性。”一张张严密细致的交付计划、一场场比学赶超的劳动竞赛,流露着型号线对提质增效的强烈渴望,凝聚着一线职工又好又快完成任务的大国匠心。
  成功就是有着矢志追求的事业和守望相助的家庭
  有一个地方——
  那里很荒凉,群山桀骜,戈壁无垠。
  那里很艰苦,天寒地冻,人烟稀少。
  那里很美好,晴空万里,一碧如洗。
  那里就是试验外场。
  是什么让一批又一批铸箭人毫不犹豫地奔赴那里?是什么能让他们在寒冷、孤寂、压力下甘之如饴?是什么让他们义无反顾地相信历经风雨终有晴?
  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担当,是实现强国强军强航空的担当。
  因为担当,他们熬夜苦战。试验分析会又生生开到了凌晨一点。有个遥测的小伙子,回来后就忙着写报告,到早上7点又准时起来, “一天就睡了两小时,没办法,小站的设备太沉了,我要是不过去,剩下的兄弟可搬不完。”
  因为担当,他们沙海斗险。某次试验后,产品残骸落到了灌木区,汽车开不进,试验队员们下车跋涉了几公里才找到残骸,此时天色已黑,通讯断绝,更无法找人接应,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沙尘暴,他们坚持把残骸搬回了汽车。来回十几公里的路程,遍布着又尖又硬的沙棘,以及松软坎坷的沙坑。试验队员们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着前进,穿沙丘、越灌木、钻铁丝网,沉沉夜幕下绵延不断的沙海轨迹,刻下了型号人百折不挠的意志,还有航空报国精神的礼赞。
  因为担当,他们不得不把最珍贵的情感埋藏在心底。沒什么可以触动他们的“软肋”,只有电话那头,妻子的一句“冷吗?”孩子的一声“爸爸……”,才能让他们瞬间哽咽,无法言语;也只有产品击毁目标,火光绽放蓝天的时刻,才能让他们击掌相庆,相互握手、拥抱,把多年来困境的迷惘、亲人的愧疚、自身的委屈一扫而光。
  从不被理解、不被认可坚持到闪闪发光、举世瞩目,被世人所看到,导弹院人对先进性能的追求永无止境,对铸箭之道的求索没有终极。“为了明天更容易,今天还要更努力!”导弹院全体干部职工已经做好准备,不骄不躁,毫不松懈,团结一心,迎难而上,要让更加强大的蓝天利箭一飞冲天,要让祖国的万里疆土永远平安。
其他文献
以飞机为基本装备,主要作战任务为争夺海洋和濒海战区的控制权,从海空掩护、支援己方舰艇的戰斗行动等。海军航空兵是从建立航空学校起步的。  航空兵部队主要装备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两大类。是海战区夺取和保持制空权的重要力量,固定翼飞机分为歼击机、歼击轰炸机、电子干扰机、水上飞机、侦察机、反潜机、巡逻机、运输机等;直升飞机分为攻击升机、搜救直升机、侦察直升机、反潜直升机、运输直升机等。  中国海军航空兵是维
期刊
夏日的渤海湾畔,巨大的轰鸣声中,一架架歼- 15舰载机风驰电掣,频繁起降。  然而这一幕,张超却再也看不到了。2016年4月27日,在驾驶战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时,飞机突发电传故障,危急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挽救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后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29岁。  碧海丹心,他把闪亮的青春定格茫茫大海;蓝天忠魂,他把血染的风采洒向万里长空。  魂系深蓝海天间,人民海军
期刊
人民海军70年的发展史是一部浴血奋战、凤凰涅柴的奋斗史,也是七O八所人肩负建设一流海军梦想的创业史。  中船七O八所是新中国第一个舰船总体所,被誉为中国“舰船设计的摇篮”,完成各类舰船、海工项目1200余项。在2018年海上大阅兵受阅舰艇中,研发设计的10型12艘舰船受阅,研发人民海军新一代先进水面舰船型号80%以上,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500余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9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
期刊
这是一场追溯到30年前的对话。  30年前,当试飞英雄黄炳新驾驶的“飞豹”飞机平稳落地之时,标志着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战机首飞成功,从此世界航空舞台的“中国力量”开始崛起。  这更是一次对于新时代命题的回应。  30年后,以建成“具有國际竞争力的大中型军民用飞机设计研究院”为愿景的一飞院,站在新时代的风口浪尖,回望来路,瞄准未来。  这期间,如同“飞豹”飞机“三落三起”的研制
期刊
何友能从一名战士威为院士,靠的是顽强的毅力以及坚忍不拔的精神。  当今时代,战场信息融合是军事制胜的关键。何友为信息融合理论和关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作出的突出贡献,极大地支撑了我国信息融合领域的发展,为强军强国注入了强劲动力。  何友,海军航空大学信息融合研究所所长、海战场信息感知与融合技术军队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航空
期刊
为了海空战机翱翔蓝天,工厂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新时代的海鹰人一直在路上……  坐落在上海市静安区场中路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24工厂,又名上海海鹰机械厂,组建于1958年,原名海军801厂,1958年纳入全军企业化工厂编制序列,是适应海军航空装备特点的“多机种、小批量、修改制研服”相结合的综合维修保障性企业。刚刚度过60周岁生日的4724工厂,如其厂名一般,正以海鹰般的气魄,雄姿英发、振翅腾飞。
期刊
肩负“姓军为兵”的责任,公司一直为包括人民海军在内的部队官兵提供良好服务。  在巍巍太行东麓,昔日淮阴侯韩信背水设阵的古战场旁,坐落着一家军需企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五零二工厂(现名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他们是“辽宁号”航母系列工作服、海军环球出访服、南海大阅兵服装的生产者;圆满完成过建国50、60周年国庆阅兵服,2015年9月3日阅兵服,朱日和阅兵服。建厂91年来,三代“零二人”凝聚传
期刊
从初生牛犊到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旁人看他是“无愧”,他自己觉得是“无悔”。  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志明是我国舰载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知名专家,长期从事火力兼容、舰炮武器系统和舰载多武器兼容发射的论证、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创建了舰炮武器系统性能参数优化和配置优化模型与算法,主持完成舰炮武器系统应用工程和新型驱护舰火力兼容控制系统研制工程,突破了小口径反导舰炮超高速技术和舰载通用垂直发射技术,为我国新一代舰
期刊
东南临水,祟阿西北,中原一马平川。  烟雨长桥,风云际野,苍茫万里河山。  千古冀平欢。  树生果繁累,遥惹贪婪。  烧抢圆明,曾经八只手连环。  由来恶浪常掀。  耻蒙·甲午,南域機颠。  屈辱不张,家国何恨,嘻嘻强盗扬帆。  恩建海防先。  多少英才俊,身献科研。  崛起开新时代,舰队破涛还。
期刊
踏浪弄波涛,潜水无形影。展翅蓝空掠鹘鹰,舰队飞驰骋。  回首七十年,铸梦雄风猛。可曉东南海底礁,个个藏诗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