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儒家比德观与墨竹绘画——以郑燮为例

来源 :文艺生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ky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的比德观在中国优秀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艺术家深受其观念的影响,宋以后的文人画家大多以梅兰竹菊来展现自身的人格。而墨竹以其坚忍不拔、清高正直、抱节虚心的自然特性深得文人画家的重视。从竹画的发展来看,它确立于唐代,元明清时期达到创作高峰,郑燮的墨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对郑燮典型作品的分析,阐明儒家比德观对郑燮墨竹绘画的影响。
其他文献
敦煌壁画可视为中国艺术王冠上的明珠,在世界艺术中具有很高的价值,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也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方式。众多艺术学者和绘画爱好者以敦煌艺术为基础进行借鉴、临摹和创新实践过程中产生了无数珍贵的绘画珍品,本文从敦煌壁画的艺术及价值和造型、色彩、来阐述其在创作中的影响和启示。以期为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提供新思考。
壁画发展到唐代已趋巅峰,物质丰富和社会平稳使人们的情致趣味被重视起来,绘画艺术和技术达到一种无以复加的地步。殿堂设计也从过去注重实用的房间布局合理与否,进展到对内部空间的认知和感知。壁画作为依附于建筑内部的装饰品除了叙述故事场景外,还具有烘托殿堂氛围的重要作用,在特定的空间中影响人的情绪和精神感受,增强宗教崇拜感。佛光寺壁画注重描绘人物的神态细节,表现人物丰富多样的性格。在叙事空间上,突出人物的个性与共性,追求平衡的空间秩序;在场景氛围方面,营造出庄严肃穆的环境氛围,描绘了震撼人心的宗教故事内容。画中人物
和田玉历史悠久,享誉中外,玲琅满目的和田玉现已成为我国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玉文化的杰出代表,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和田玉灵气十足,自古便有“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和田玉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价值较高,在和田玉形成与发展过程当中又蕴藏了丰富的自然美感,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另外和田玉雕刻制成玉器过程,也充分体现着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与玉雕行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和田玉的艺术鉴赏进行一些分析与探讨,首先从和田玉的种类及其鉴别层面开始阐述,并对
婴戏图,又称“戏婴图”,是中国人物画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以儿童为绘画的主体,表现儿童嬉戏打闹、生活等场景。宋代婴戏图的发展处于黄金时期,绘画题材与表现主题、载体方面尤为丰富。涌现出了苏汉臣、李嵩等擅长画婴戏图的画家。另外,宋代的婴戏图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儿童最亲密的母亲形象(或平民或贵族的母亲形象)被纳入婴戏图中。本文主要通过对李嵩《观灯图》中女性的头饰进行研究,探究宋代理学对女性的影响。
时装画手绘技法课程作为服装专业同学的专业核心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授时装画手绘技法课程的这一段时间里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善的方法,希望能够为以后的时装画手绘技法课程提供一些参考。
本文从写实主义油画艺术表达的综合“基因”、艺术传承中具有“教科书”的意义、艺术传承中所具有的综合价值等三个方面,初步分析了写实油画的可持续生命力,旨在以求实的态度把握写实油画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更好地传承写实油画,坚守写实油画阵地,并结合中国实际和民族特点,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做好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今为今用的,为写实主义油画在不断传承和发展、迸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创新创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而助力加油。
“美育”也叫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美的价值教育”的简称,是“全方位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高校开设美育课程及进行美育实践,具有多元化的价值: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情操,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高校在开展教育过程中,应加强培养学生中华美育精神,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在设计教学课程时,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学生可以更好的接受美育的熏陶,以此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不仅要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还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
宋徽宗赵佶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是一位书画家。他虽然在政治上的贡献不高,但在艺术上的造诣极高。宋徽宗十分真挚的爱好绘画,甚至不惜动用皇帝身份来促进绘画艺术的发展,进而使得宋徽宗及以后时期的绘画艺术有着空前的繁荣。另外宋徽宗还属于艺术型皇帝,自创有书法字体“瘦金体”,还利用喜爱绘画的花鸟画自创了“院体”。宋徽宗为了发展绘画的发展,广集画家,并招收培养了王希孟、张择端、李唐等一批杰出的画家同时组织编撰的《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至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作为美术参考资料也有重要的作用。当代
根雕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在创作中不仅需要呈现出独特的意象,更应该展现出深远的意境。根雕作品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单纯模拟,而是顺应根材的特点,根据创作者的感受和认识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以表现创作者对意境的独特呈现。基于此,本文从根雕作品的意境之美进行分析,并结合根雕作品分析创作者营造意境的方法,以供参考。
东阳木雕工艺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地交流和融汇(宗教、建筑雕饰和居家装璜、家具和日用品、陈设欣赏品等方面东阳木雕工艺的应用在生活所需中不断创新),而今躬逢盛世,有幸迎来发展高峰,并作为诸多创新的载体走入世人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