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县淑闾遗址Ⅲ区发掘简报

来源 :文物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河北唐县;淑闾遗址;Ⅲ区;发掘简报
  【摘要】2006年5—9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唐县淑闾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遗址Ⅲ区发现灰坑三座,其中H3出土大量夏时期遗物,可复原陶器较多,为研究太行山东麓夏时期考古学文化增添了新资料。
  淑闾遗址位于河北唐县高昌镇淑闾村西民居至汽训队之间,向南越过唐河灌渠。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2006年5—9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分三个区,分别为Ⅰ区、Ⅱ区、Ⅲ区 。Ⅲ区位于遗址西部,南距唐河灌渠200米,东距Ⅱ区约100米,二者隔取土坑相望。遗址东侧为取土坑,南为乡村道路。因取土坑壁上暴露灰坑,故在此布5×5米探方4个,实际发掘面积60平方米。
  一、地层与遗迹
  1、地层
  遗址地层堆积简单,表土层以下即为灰坑和生土。表土层厚0.38~0.48米,为一条石块所铺的南北向现代乡村道路。
  2、遗迹
  共发现灰坑3座。编号为2006TSⅢH1、2006TSⅢH2、2006TSⅢH3(简称H1、 H2 、H3)。
  H1 位于探方N120E79东部,平面呈圆形,坑底较平,口部东西长1.24米,南北长1.28米,底部东西长1.32米,南北长1.37米,深0.58米。打破H3。填土为黑灰土,土质松软,包含大量草木灰和炭粒。出土陶片有夹砂灰陶、夹云母黑皮红陶,可辨器形有盆。
  H2 位于探方N121E80西南角,平面略呈圆形,直壁,平底,南北长1.14米,东西长1.02米,深1.82米。打破H3。填土为灰褐土,土质较松软,含少量草木灰。出土陶片有夹砂灰陶、夹云母黑皮红陶,可辨器形有鬲、、盆等。
  H3 位于探方N120E79东北部与N120E80西北部、N121E79东南角、N121E80西南部。东部已经被取土坑破坏,仅存西部。坑口东西宽2.15米,南北长5.92米,底部东西宽1.55米,南北长4.62米,深1.35米,分别被H1、H2打破。填土为灰褐土,土质松软。包含物较为丰富,陶片数量较多,有夹砂陶、泥质陶两类,可辨器形有鬲、鼎、、盆、豆、罐、瓮、等。
  二、 出土遗物
  1、 陶器
  鬲 3件。根据形制差异,可分为3型。
  A型 1件。H3∶1,夹砂褐陶。卷沿,高领,斜腹,尖锥状足,通体饰细绳纹,领部、足部绳纹抹平。口径20厘米,最大腹径28厘米,通高32厘米(图四,1)。
  B型 共2件。H3∶8,夹砂褐陶。侈口,束颈,鼓腹。口径12.5厘米,通高14厘米,最大腹径16厘米(图四,2)。H3∶6,夹砂褐陶,形制基本与H3∶8相同,只是足跟略长且稍外撇。口径12厘米,通高14.5厘米,最大腹径16厘米。
  C型 1件。H3∶10,泥质灰褐陶。卷沿,筒腹,锥状足跟较低矮粗壮,足部与腹部形成一向外折角,器表磨光。口径13厘米,通高14.5厘米(图四,4)。
   1件。H3∶9,夹砂灰陶。仅存腰以下鬲的部分。腰原有附加泥条已脱落,三袋足外撇,裆较高,尖锥状足跟残断。周身饰细绳纹,足部磨光。腰口径12厘米,残高17厘米(图四,6)。
  盆 1件。H3∶11,夹砂褐陶。侈口圆唇,下腹内收,平底,口沿以下通体饰细绳纹。口径25厘米,底径13.5厘米,通高10.9厘米(图四,5)。
  2、 石器
  石镰 1件。H3∶3,质地砂岩。磨制,双刃,刃部有使用痕迹,仅存尖部。残长5厘米,宽3.2厘米(图四,7)。
  石刀 1件。H3∶5,质地页岩。磨制,单刃,刃部有使用痕迹,仅存中部一段,呈平行四边形,一端有对钻孔。残长6厘米,宽5.3厘米,厚0.7厘米(图四,8)。
  长方形石器 1件。H3∶7,质地砂岩。长方形,磨制,左上角有一凹窝。长1.9厘米,宽1.2厘米,厚0.3厘米(图四,9)。
  三、 结 语
  该遗址所发现的三座灰坑,H1含有汉代陶片,其年代下限为汉代。H2所出陶片的陶系、纹饰等特征与H3的陶片非常接近,因此H2虽然打破H3,但二者年代相差也不会太远,存在属同一期的可能。
  H3出土陶器年代特征明显。一般认为,A型陶鬲源于晋中的高领尖锥足鬲[2],在晋中高领尖锥足陶鬲的演变序列中处于十三、十四段中间的位置[3],即白燕四期一、二段中间 [4]。因此,A型陶鬲大致在二里头文化二期晚段至三期之间。B型陶鬲与涞水渐村H11∶10相似[5],后者年代为夏代晚期早段[6]。C型陶鬲整体形制与蔚县四十里坡H28∶11相似[7],后者为壶流河三段[8],足跟较为短小,而C型陶鬲足跟较大,年代可能略早,大体相当于壶流河二段,即夏代晚期。陶盆与下岳各庄H4∶9相近,后者年代为二里头文化二期[9]。综合以上对比,将H3的年代定在二里头文化二期晚段至三期较为合适。
  综合H2、H3中出土的陶片,陶质以夹砂陶为主,少量泥质陶。陶色以灰陶为主,少量红褐陶。灰陶基本为红褐胎。纹饰有中绳纹、细绳纹、附加堆纹、刻划三角纹等。可辨器形有A型鬲、B型鬲、薄胎细绳纹小鬲、扁三足鼎、、夹砂绳纹盆等。根据与周边考古学文化因素的比较,可将H2、H3出土遗物分为3群。A群有A型鬲、、绳纹盆等,这几类器物的陶片也最多,为主体因素。B群有B型鬲,为大坨头文化因素。C群有C型鬲等,为夏家店下层文化因素。多种文化因素汇集于同一座灰坑,为其他太行山东麓夏时期遗址所少见。
  此次发掘的淑闾遗址Ⅲ区虽然面积不大,层位关系简单,仅有三座灰坑,但H3出土遗物种类之多,所含文化因素之复杂,在整个遗址乃至目前所发掘的太行山东麓夏时期遗址中也不多见,为太行山东麓夏时期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增添了新资料。
  发掘:刘连强、郭荣成
  绘图:郭荣成、毛小强
  执笔:韩金秋、刘连强
  [1]笔者在《中国文物报》2006年12月15日5版《河北唐县淑闾遗址发掘获重要成果》一文中,将位于取土坑以西的N120E79、N120E80、N121E79、N121E80等四个探方归入Ⅰ区中,其中的三座灰坑分别命名为2006TSⅠH174、2006TSⅠH175、2006TSⅠH176。鉴于该区距Ⅰ区较远,中间有取土坑相隔,而且地层关系不同,现将这四个探方从区Ⅰ独立出来,命名为Ⅲ区,三座灰坑重新命名为2006TSⅢH1、2006TSⅢH2、2006TSⅢH3。
  [2] 邹衡:《试论夏文化》,载《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
  [3]许伟:《晋中地区西周以前古遗存的编年与谱系》,《文物》1989年4期。
  [4]晋中考古队:《山西太谷白燕遗址第一地点发掘简报》,《文物》1983年3期。
  [5]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涞水渐村遗址发掘报告》,《文物春秋》1992年增刊。
  [6]蒋刚:《太行山两翼北方青铜文化的研究及其与夏商西周文化的互动》,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
  [7]张家口考古队:《蔚县考古纪略》,《考古与文物》1982年4期。
  [8]李伯谦:《论夏家店下层文化》,载《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科学出版社,1998年。
  [9]张翠莲:《尧方头遗址与下岳各庄文化》,《文物春秋》2000年3期。
  〔责任编辑:张金栋〕
其他文献
自忽必烈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先后建立了三个控制帝国交通、军事、政治与经济、文化的都城——上都、大都和中都。在这三个都城之中,大都即后来的北京,压在今北京城下,难以见到;上都位于今内蒙古正蓝旗,在明清两朝重复利用;中都位于今河北省张北县西北15公里,虽使用时间不长,但未被后世扰乱,呈现给世人的是一幅就地原封未动的帝都面貌,其结构布局保存完整,时代单一,对于研究元代都城建筑格局、建筑特色非常重要,是研
期刊
【关键词】清末;两江总督;张人骏;行述;新发现  【摘要】河北先哲张人骏为清末名宦,一生为官清正,爱国爱民,因卒于民国,其生平事迹未入《清史稿》,史籍或有记载,亦有缺漏。2013年夏,在北京张人骏后裔旧宅新发现的《先府君行述》,无疑是研究晚清史及两江总督张人骏的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研究晚清历史,研究两江总督张人骏,学界同人总愿见到真实的第一手资料。2013年夏在北京张人骏后裔旧宅新发现的《先
期刊
【关键词】冀中南;汉墓;文化因素分析  【摘 要】本文通过对冀中南汉墓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的分析,解析出冀中南汉墓所包含的不同性质的文化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汉代墓葬共性因素和本地文化因素消长变迁的分析,提出西汉时期冀中南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在继承当地传统的同时融入新的时代因素,至东汉时期,地域文化特征淡化,融入汉文化之中。此外,就各类墓葬文化因素构成中外来文化因素所表现出的特点,提出冀中南汉墓在两
期刊
【关键词】郑州地区;汉、唐、宋时期;死亡率;平均死亡年龄  【摘 要】本文采用体质人类学和人口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河南郑州地区荥阳薛村遗址和新郑多处遗址的汉、唐、宋人骨标本的平均死亡年龄和死亡率等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显示,郑州汉、唐、宋组居民的死亡高峰期均主要集中在中年期,其中宋代居民在老年期也有较高的死亡率;三个时期里男、女两性的平均死亡年龄呈现上升趋势。与中原地区史前至汉代以后的古代居民进行
期刊
张守中,字林明,号四层斋主、守素堂主,祖籍河北丰润。先生出身京东名门望族,曾祖张人骏历任两广、两江总督;伯祖张允言乃大清银行首任总监督;叔祖张允亮乃袁世凯女婿,著名版本学家;父张象晖英年罹难车祸,令人痛惜不已;母陈佩莹乃湖南名宦陈后裔,工书画,精刺绣。先生童年家境优渥,生活在京城大宅院中,叔祖张允亮主持家政,法书名画充栋,时有文酒之会,硕彦云集,高朋满座。丰厚而博雅的家学,殷殷的庭训,使先生自幼受
期刊
【关键词】西周;青铜器铭文;司土;司徒;“料民于太原”  【摘 要】在西周金文中,“司土”“司徒”二词多次出现。“司土”在早、中、晚期均有出现,晚期之后不见。从金文内容看,司土可以作为中央政府的官员,也可作为某地主管,地方封国或采邑也有设置。“司徒”在中期才出现,晚期以后渐多。司土与司徒所管理事务有许多重合,但二者也有明显区别。从司土到司徒的转化,折射出西周统治方式的转变,其在文献中的体现,即宣王
期刊
【关键词】金朝前期;朝奉大夫;张守仁墓志;李耩  【摘要】倪彬先生在《金代张守仁墓志考》一文中认为,张守仁墓志的撰写者李耩结衔中的“朝奉大夫”为“朝列大夫”之误,实属不当。在金朝前期的散官制度中,确实存在着“朝奉大夫”的官阶,《张守仁墓志》所记并无错误。  1973年,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西关村村民在耕作时发现了一方金代墓志,为汉白玉石质,接近正方形,题为“大金敦武校尉张守仁墓志铭”,志文基本完整,
期刊
【摘 要】宁波和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和丰纱厂”)是清末浙江最大的新式纺织企业,其于光绪三十一年发行的股票,无论从股票类型、形制特点,还是防伪设计上,都可谓清末股票的典型之作,而股票上所记载的和丰纱厂初创时的资料,以及股票息折中所反映的官利制度,对于研究和丰纱厂的历史乃至浙江民族工业的发展史都提供了可靠的史料,是近代浙江民族工业发展的宝贵见证。  【关键词】浙江宁波;和丰纱厂;股票;清末  2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邯郸市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建设为例,探讨了中小博物馆开展志愿者活动的重要意义,并从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及发挥的作用等三个方面的工作实践,为中小博物馆的志愿者队伍建设提供了参考样本。  【关键词】中小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建设  在博物馆工作中引进志愿者服务,可以更好地架起社会大众与博物馆之间的沟通桥梁,更好地促进博物馆自身的社会化。但我们遗憾地看到,我国的博物馆志愿者活动还处在初始阶段,尤
期刊
【关键词】首都博物馆;正始二年;弩机;铭文  【摘要】首都博物馆藏有一件正始二年铭弩机,因为是传世品,多年来真伪未做考证。本文以出土的正始二年弩机与此弩机进行铭文、器形的比对,认为馆藏弩机是一件汉代不带铭文弩机伪刻正始二年铭文,又依据弩机各部件在各个时代的不同特征,将该弩机的时代定为东汉早期偏晚.  弩是由弓发展而成的一种远程杀伤性武器,在中国古代战争中是极为重要的进攻和防御武器。明《武备志·军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