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作品的和声分析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_break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声作品分析的意义在于细致的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主线,并以此解决问题。和声作品分析就是通过对事物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论证方法。也称为因果分析。因为四部和声的写作中所沿用的技术“规范”,都是从先辈的音乐家经过多年的经验,经过大量成功的作品的案例中总结出来的。并且,真正有价值、有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的和声技巧总是存在于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中。作为学生想掌握好和声的这些“技巧”,只有通过正确有效的和声分析,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而对于和声的学习者来说,如果不是以作曲为主要目的的话,那么和声分析也应当是进行锻炼、提高和声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声分析的任务为:能够正确的解释各种和声现象(如声部进行、终止、和弦等);能够联系音乐的特性和、曲式的发展,以及对某一个作曲家、某一个作品或者某一个流派所特有的和声个性特点,理解和声结构上的所有艺术特征;对某一段音乐的和声能够理解和概括(调式调性的确定、和声与旋律间的互为条件和互相制约、终止之间的相互关系、功能进行的逻辑等)。
  以斯波索宾等著《和声学教程》中第五章的例题为例:
  这是斯波索宾等著《和声学教程》中第五章——终止四六和弦中的一道示范题。分析和声习题,首先要分析这条旋律的调性(为bE大调)分析,第二步就是找出它的终止时,八小节的乐段结构;按照常理每四小节为一个乐句,再看第四小节是不是半终止;第四小节正好用的是K64-D的进行,半终止式;第七八小节是K64-D-T的进行,是一个完满终止。第三步分析和弦功能序进为“T-T-T-S-T-S-K64-D”(前四小节)“T-S-T-S-K64-D-T”(后四小节)的进行。从功能序进上看,没有出现反进行、和声节奏的切分等错误,功能序进完全符合和声常规。再次,需要分析的就是声部进行了,看有没有声部进行的错误,如:四部同向和跳进等错误。从分析中也是在给自己学习做示范,在第三小节,男高音第二、三拍有一个跳进。有的学生没有分析,觉得就是错误的。其实这处是用的很巧妙的“跳进”即男高音的三音跳进。从这个和声习题的分析从中找到自己的盲点,再通过反复研究实例题,自己在做练习时将会得心应手。
  再比如分析大型作品时也是如此,如分析著名作曲家肖邦的《a小调前奏曲》的和声,如(1-4小节)例:本曲第一小节为e小调的主和弦,一直持续到第三小节。第四小节为e小调的Ⅲ级和弦也为G大调的主和弦,已经很自然的完成了转调。
  接着在8小节处第二句进入时将第一句的材料移调至b小调开始,(9-12小节)在11小节处和声上作了意外进行。这里没有按照前面的模式进行到D大调的主和弦上,而是将D大调和弦的根音加以升高,成为了副导七和弦(VII7/II),这个和弦同时作为a小调的重导七和弦(VII7/V)而作为转调的中介和弦,从而使调性在后面顺利地回到了a小调上。
  由于这首作品的调性多处于游离状态,因此大部分时间内调性感很弱,再加上旋律的断断续续,使人们很难从音响的风格特征上辨析出这是一首浪漫派时期的作品。其实这种调性模糊的布局手法,以及声部线条化进行,都有了一些印象派和声的特征。肖邦研究专家曾评论说“肖邦的24首前奏曲……在钢琴音乐中意味着某种全新的东西,也就是印象主义运用的第一声春雷”可见《a小调前奏曲》(OP.28 No.2)可以为这种评论在和声进行方面提供有力的佐证。通过对大型作品和声的分析,对于学习和声学的学生来说,不仅是调式、织体、和弦、结构的简单分析,还是对作曲家创作意图和整体艺术风格的辩证把握,可谓是和声学习的提升与升华阶段。
  分析和声习题或大型音乐作品,关键不仅是要解决对这个习题或作品的认识和方法论的问题,还要从思维活动的具体形式来分析。和声习题的分析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对和声的材料进行分析,主要是对和弦、调式和调性的定位;第二个方面就是和声语义的分析,主要从和声材料的连接中去领悟其序进进行的逻辑,从中发现规律,并尽力揭示出和声在音乐结构和在音乐表现方面的意义;第三个方面就是和声风格的分析,这要求学生要联系作曲家的个性和更多的作品等广泛领域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总结出对某一作品、作曲家和声风格的认定。这三个方面彼此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第一个方面是一切和声分析的基础,第三个方面属于专题研究范畴,一般不作为学生学习基础和声的重点,因为,这属于曲式的范畴,但是学生如果能够对风格把握好,那么以后分析和声来说将会容易得多。风格观念指导下的“材料”或“语义”分析是效益倍增的,有能力的学习者都应该努力想办法去提高和声风格的理解力和分析能力。
  总之,和声作品分析有助于学生建立和巩固与具体的音乐创作的直接联系;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向他们介绍的和声方法及声部进行法则不仅是有单纯的教学训练方面的意义,而且还具有艺术和美学方面的意义;还能提供极为具体的大量材料,以进一步说明声部进行的基本方法及和声发展的一些最重要的规律;帮助了解某个著名作曲家或某个学派的和声语言的基本特点;有根据的说明各种和弦、进行、终止、转调以及其他方面所应用的方法和规律的历史进化过程;帮助理解和声语言的风格特点;最终导致对音乐的总的特性的理解并对音乐的内容有更好的理解。
  (作者单位:保定学院音乐系)
其他文献
摘要: 黄埔军校,英雄辈出,独领风骚;黄埔英雄,屡建奇勋,万世不朽;黄埔精神,愈久弥新,万古流芳。  关键词: 黄埔军校;黄埔英雄;黄埔精神  2102年11月17日,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我带领广州城市职业学院150多位大学一年级新生到黄埔军校旧址(简称黄埔军校)参观学习。17日早上,我们分坐3辆大巴,从位于广州市广园中路的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校本部穿过高楼林立的广州市区,经广州大学城直奔黄埔军校。 
期刊
摘要:动画是艺术的一种,同时又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元素集合体。动画设计需要涉及到多种技术的运用,从画面制作,到人物造型、故事题材、背景音乐的选择等方面,无不需要对艺术元素的选择。现代的动画设计不仅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更是具有强烈的商业性。因此,我们在设计动画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本文探讨了动画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原则,分析动画设计所需要的元素,以及动画设计所必需具有的商业性和艺术性。  关键词:动
期刊
摘要:传统的少儿舞蹈教学理念比较偏重对少儿身体的训练,而对个人表现能力和内在情感的培养重视不够。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在现代少儿舞蹈教育的教学实践中,除了对少儿进行身体训练之外,开始更加重视对其表现力及内在情感的培养,并以此作为评判其舞蹈水平的重要标尺。文章试从现代少儿舞蹈教育着手,着重谈谈加强少儿舞蹈表现力及内在情感培养的必要性和相关教学途径。  关键词:现代少儿;舞蹈教育;表现力;培养途径  一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送礼行为在个体、家庭及官场中所诠释的不同文化内涵来试图说明这样一个观点:文化与社会是相互建构出来的,同样的文化现象由于其所处的结构场域的不同,被建构出来的文化释义也迥然相异,因此说文化是界域中的文化,文化只有在特定的场域内才会具有真正的社会含义。  关键字:文化;送礼;人情 ;建构;场域  一、前言  对大多数人来说,如果谈到某某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送礼收礼的现象,
期刊
摘要:文章从海报设计装饰风格的内涵以及研究的现实意义出发,分析了海报装饰风格的表现形式,海报装饰风格的特征。最后重点介绍了海报装饰风格中“焦点视觉”与“边缘视觉”,关注内容与关注形式以及理性主导与感性外放的关系。  关键词:海报设计;装饰风格;焦点视觉;理性主导  一、海报设计装饰风格概述  对于装饰的描述最通俗最容易理解的说法就是修饰,美化以及装点,这是最容易理解的概述。而对于装饰风格这个概念来
期刊
摘要:本文试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对“要我说”进行解析。从语法角度看,“要我说”有话语标记语与非话语标记语之分;从语义角度看,非话语标记的“要我说”到话语标记的“要我说”是一个词汇化的过程,其间伴随着“说”的言说义的虚化;从语用角度看,“要我说”作为话语标记语,有缓和冒失、提示语意重点的功能。  关键词:要我说;语法角度;语义角度;语用角度  “要我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目前,对于“要我说
期刊
摘要:朱仙镇木版年画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之鼻祖。文章追溯历史,概述年画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在战争频繁的年代,人们祈求平安的心理背景,结合中国的年文化,试论朱仙镇木板年画的历史起源,浅析朱仙镇木板年画流露出浓厚的中原民间风情。  关键词:朱仙镇;年画;门神;战争;太平;中原;民间。  1.朱仙镇木板年画概述  朱仙镇,因其木板年画而闻名于世。朱仙镇木版年画
期刊
亲爱的我:  你好,我是十年前的你。也许你已经记不清十年前的你是什么样子,每天做什么事情、吃什么东西、穿什么衣服、交过什么朋友。亦或许你能隐约地记得一星半点关于十年前的回忆,快乐的、悲伤的往事,点点滴滴。  十年前的你,应该和现在的你一样,身高不高,但是脸上总是带着浅浅的梨涡。十年前的你,每天都很迷茫,这个时候的你正站在未来的十字路口,你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考研还是工作?你开始学会为未来发愁,你
期刊
摘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公共文化工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而远程教育工程是现代农村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和中小学教育相结合的一项现代工程。两项工程对我国的教育、文化以及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们一起来浅析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及存在的问题等。  关键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远程教育;资源;整合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2002年文化部、财政部制定的一项全国性的文化工程。远程
期刊
摘要:什克洛夫斯基以为,诗便是曲折的语言,于“陌生化”的过程中,“文学性”方得凸显。而于此基础上,由布拉格学派杰出人物之一慕卡洛夫斯基所引入的“前景化”(foregrounding)概念更是为解释“文学性”问题再添良方。“这个概念来源于有关艺术交流的一个基本原理,即具有独创性的艺术作品中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其所处社会中人们对此类艺术作品的一般性期望”( 许力生,2006,pp.41)。简言之,“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