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程训练师培养高素质工科人才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通过阐述了工程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以学生为主的创新活动,对课程建设以及人才建设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对工程实训对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工程实训;实践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111-01
引言: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战略部署,创新驱动發展的战略也正在加快实施,从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都是为了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此,也可以看出创新创造的活力激发可以将创新驱动战略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
而工程实训中心作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下科研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提供仪器設备和场地以外,同样包括使用指导及相关资源,更是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成果的转化,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强与创新思维高的综合型应用创新人才的重要教育基地。[1]
1 提高学生各方面工程能力及作用
工程实训是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好机会。需要以理论知识作为基础,用实践操作来支撑的课程,不仅内容丰富,真实性强,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更是将知识,素质,能力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训练。[2]
1.1 实践动手能力
工程实训是工科学生都需要参与的基础实践课程。对于机械类专业以及非专业类的学生在课程掌握程度上有明显的区别。在横向范围上基本一致。从热处理,锻造,焊接,铸造,钳工,磨床,铣床,车床,到数控加工,特种加工,测量技术,每一个学生都会先对所学工种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基本了解。随后根据教师的正确示范来完成自己的实训任务。全程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最基本的目的。
1.2 适应环境能力
这里的适应环境,包括学生对外在学习场地的适应,也包括学生需要独立完成相关实践加工任务的自我调整。工程实训中心的每个工种都设有专门教室,用来为学生讲解理论使用,除此以外,所有的工种基本都是在车间内完成,这和以往的教学楼概念,大相径庭。从学生本身来说,原本只要在教室的学习,现在延伸到了在车间操作,外在的嘈杂,以及内在对各工种技能的不熟悉,都会给他们带来负面影响。如何自我调节是培养学生适应环境能力的关键一步。
1.3 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以单独某一个工种来说,在金属加工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工艺,先后顺序的排列可以导致不一样的结果,而需要学生思考的就是,如何安排出合理的工艺及其原因。从整个工程实训的角度来看,根据不同的加工任务,从材料,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夹具使用,劳动效率等方面,也可以对加工工艺做出不一样的调整。无论是参加单独工种还是整个工程实训的工艺安排,都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对于工科学生来说,有考虑周全的慎密思维也是必备要素。
1.4 创新创造能力
有了以上三种能力依次铺垫,才能达到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工程实训的教学过程,借助这里的平台,推出一些创新活动,技能竞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让他们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怎样思考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因此,工程实训所培养的创新创造能力不仅仅是可以概括他们想象能力,更是一种在已有知识,概念,形象上的相关改进,可以满足某种功能,或者专门解决某项问题。在其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创新的本质。
2 工程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迅速,以及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要求的提高,导致传统的工程实训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学科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内容与授课学时存在矛盾;专业数量多与专业需求不同的矛盾;在实践教学中缺乏工程素养的教育。[4]
2.1 课程安排合理化
工程实训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去并没有复合的贯彻,而是由一些孤立的知识点堆集而成。任何一个工种的开始或者结束都没有区别,这样做的好处是,方便于教务的安排,但是如果能够腾出时间可以综合的运用这些知识,或者将所学知识为线完成一个综合加工任务对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有更大的好处。
2.2 学生兴趣的提高
学生的兴趣也是整个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根据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经验是,在加工工件和将自己的想法加入加工的时候,是学生兴趣最高的时候。同时也要让学生将工艺,劳动效率等多方面考虑进成品质量中。也可以让学生单独送零件的图纸,通过数控机床加工,这些都可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或者,由工程实训中心作为平台多组织金工比赛。
2.3 “双师型”人员的结构建设
工程教育是源于教育而最终要归于实践的。而师资力量是工程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在实践操作的能力有不断提升不断钻研的势头,更要有可以应对各种现场加工会遇到问题的临场反应,而这是需要长期参与加工才能积累的。
另外作为一名教师,本身对于教学过程控制都是需要不断学习,因材施教,一专多能,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步骤之一。
3 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途径。
要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首要条件是为学生的服务,不仅仅是教学使用,也可以让他们自主设计,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养成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同时,也要设置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自主选择,积极参与的课题,比赛等。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实训中心的设备利用率,同时也可以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1]
那么创新活动的来源自此也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通常有几种情况。第一,从工程实训中某些工种所得项目。在实践过程中,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的基础上,想出一种可以推广,可以复制的方法。第二,从工程实训课程中的细心观察得出。在加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机床功能,材料,以及加工需求,对保管和使用效率的高低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改进等。第三,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其作用是主要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功能问题。
工程实训所开展的创新活动,除了教师有积极的应到,可以激发他们的参与和兴趣,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题,也要注意将活动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建立。要避免的问题有,创新活动的任务难度都应该循序渐进,安排的资源要合理等。[3]
4 结束语
通过在工程实训中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动手能力得以一定提高。此外,学生在开始创新活动之后,不仅专业素质和逻辑思维的提高,在与人沟通,团队合作都会有更好的发展,也让他们更加关注社会。而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也需要更多的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的清晰目标,明确措施,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培养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做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英楠,衣淑娟,宫龙江.如何发挥高校科研实验室在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J] 教育教学论坛.2014(15):51
[2] 赵艳,朱东升,周幼庆,明俊.创新能力在工程实训中的培养. [J] 科技创业.2012(8):132
[3] 汪小红. 在金工实训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J] 科技信息.2013(17):268
[4] 傅水根 探索工程实践教育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项目资助:1014204802 上海市高校
[关键词]工程实训;实践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111-01
引言: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战略部署,创新驱动發展的战略也正在加快实施,从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都是为了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此,也可以看出创新创造的活力激发可以将创新驱动战略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
而工程实训中心作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下科研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提供仪器設备和场地以外,同样包括使用指导及相关资源,更是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成果的转化,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强与创新思维高的综合型应用创新人才的重要教育基地。[1]
1 提高学生各方面工程能力及作用
工程实训是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好机会。需要以理论知识作为基础,用实践操作来支撑的课程,不仅内容丰富,真实性强,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更是将知识,素质,能力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训练。[2]
1.1 实践动手能力
工程实训是工科学生都需要参与的基础实践课程。对于机械类专业以及非专业类的学生在课程掌握程度上有明显的区别。在横向范围上基本一致。从热处理,锻造,焊接,铸造,钳工,磨床,铣床,车床,到数控加工,特种加工,测量技术,每一个学生都会先对所学工种的理论知识有一个基本了解。随后根据教师的正确示范来完成自己的实训任务。全程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最基本的目的。
1.2 适应环境能力
这里的适应环境,包括学生对外在学习场地的适应,也包括学生需要独立完成相关实践加工任务的自我调整。工程实训中心的每个工种都设有专门教室,用来为学生讲解理论使用,除此以外,所有的工种基本都是在车间内完成,这和以往的教学楼概念,大相径庭。从学生本身来说,原本只要在教室的学习,现在延伸到了在车间操作,外在的嘈杂,以及内在对各工种技能的不熟悉,都会给他们带来负面影响。如何自我调节是培养学生适应环境能力的关键一步。
1.3 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以单独某一个工种来说,在金属加工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工艺,先后顺序的排列可以导致不一样的结果,而需要学生思考的就是,如何安排出合理的工艺及其原因。从整个工程实训的角度来看,根据不同的加工任务,从材料,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夹具使用,劳动效率等方面,也可以对加工工艺做出不一样的调整。无论是参加单独工种还是整个工程实训的工艺安排,都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对于工科学生来说,有考虑周全的慎密思维也是必备要素。
1.4 创新创造能力
有了以上三种能力依次铺垫,才能达到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工程实训的教学过程,借助这里的平台,推出一些创新活动,技能竞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让他们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怎样思考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因此,工程实训所培养的创新创造能力不仅仅是可以概括他们想象能力,更是一种在已有知识,概念,形象上的相关改进,可以满足某种功能,或者专门解决某项问题。在其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创新的本质。
2 工程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迅速,以及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要求的提高,导致传统的工程实训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学科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内容与授课学时存在矛盾;专业数量多与专业需求不同的矛盾;在实践教学中缺乏工程素养的教育。[4]
2.1 课程安排合理化
工程实训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去并没有复合的贯彻,而是由一些孤立的知识点堆集而成。任何一个工种的开始或者结束都没有区别,这样做的好处是,方便于教务的安排,但是如果能够腾出时间可以综合的运用这些知识,或者将所学知识为线完成一个综合加工任务对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有更大的好处。
2.2 学生兴趣的提高
学生的兴趣也是整个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根据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经验是,在加工工件和将自己的想法加入加工的时候,是学生兴趣最高的时候。同时也要让学生将工艺,劳动效率等多方面考虑进成品质量中。也可以让学生单独送零件的图纸,通过数控机床加工,这些都可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或者,由工程实训中心作为平台多组织金工比赛。
2.3 “双师型”人员的结构建设
工程教育是源于教育而最终要归于实践的。而师资力量是工程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在实践操作的能力有不断提升不断钻研的势头,更要有可以应对各种现场加工会遇到问题的临场反应,而这是需要长期参与加工才能积累的。
另外作为一名教师,本身对于教学过程控制都是需要不断学习,因材施教,一专多能,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步骤之一。
3 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途径。
要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首要条件是为学生的服务,不仅仅是教学使用,也可以让他们自主设计,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养成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同时,也要设置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自主选择,积极参与的课题,比赛等。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实训中心的设备利用率,同时也可以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1]
那么创新活动的来源自此也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通常有几种情况。第一,从工程实训中某些工种所得项目。在实践过程中,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的基础上,想出一种可以推广,可以复制的方法。第二,从工程实训课程中的细心观察得出。在加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机床功能,材料,以及加工需求,对保管和使用效率的高低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改进等。第三,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其作用是主要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功能问题。
工程实训所开展的创新活动,除了教师有积极的应到,可以激发他们的参与和兴趣,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题,也要注意将活动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建立。要避免的问题有,创新活动的任务难度都应该循序渐进,安排的资源要合理等。[3]
4 结束语
通过在工程实训中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动手能力得以一定提高。此外,学生在开始创新活动之后,不仅专业素质和逻辑思维的提高,在与人沟通,团队合作都会有更好的发展,也让他们更加关注社会。而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也需要更多的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的清晰目标,明确措施,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培养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做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英楠,衣淑娟,宫龙江.如何发挥高校科研实验室在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J] 教育教学论坛.2014(15):51
[2] 赵艳,朱东升,周幼庆,明俊.创新能力在工程实训中的培养. [J] 科技创业.2012(8):132
[3] 汪小红. 在金工实训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J] 科技信息.2013(17):268
[4] 傅水根 探索工程实践教育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项目资助:1014204802 上海市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