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澳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数学建模”内容比较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khfahdjf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中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为研究对象,从数学与建模、实际与建模、情感态度、情境与建模、内容类别等5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国都非常重视数学模型,但对建模中的情感态度较为忽视;新加坡重视学科情境下的建模设计,建模在各数学模块中的分布较为平衡;澳大利亚更重视在统计中使用模型以及利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中国重视在代数中使用模型以及利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对中国数学课程标准改革提出以下建议:重视学科情境与建模的联系,突出数学应用的广泛性;重视建模在几何与统
其他文献
学前教师师资是提升国家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21世纪以来,欧盟通过多途径构建学前教师队伍、明确学前教师“关键能力”以及落实提升学前教师能力的举措,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学前教师师资培养模式。据此提出我国培养学前教师师资的途径:通过“软性”措施吸引男性加入学前教育领域,借助培训项目推动教师区域间“流动”学习,为学前教师职业发展提供连续性支持。
语文教材是形成国家认同情感的重要载体。通过构建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历史认同、地理认同五个一级维度和政治意识、精神文化、民族身份等15个二级维度的研究框架,从课文系统、助读系统和栏目系统三个方面,对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进行分析,发现教材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促进政治认同;濡染思想精神,植根文化认同;回溯国家历史,强化历史认同;赞颂锦绣河山,提升地理认同;凝聚身份意识,培育民族认同。
蒙古文信息处理是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一个分支,是信息化领域的新兴技术。根据“新工科”建设理念,对内蒙古自治区6所高校开设的蒙古文信息处理课程进行调研,发现存在教学理念适应性不强、师资力量短缺、教材建设滞后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设计课程建设新目标,强化协同育人新功能,编撰新教材,构建课程内容新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