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价如何打破“头衔”魔咒

来源 :陕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olba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教师评价中的“唯头衔”现象由来已久,阻碍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个问题亟须从根本上解决。
  中小学教师评价“唯头衔”现象
  中小学教师评价中的“唯头衔”现象主要体现在教师管理中的部分制度设计以及教师评价中的思维倾向。
  首先,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和增长机制均建立在以职称为核心的“头衔”基础之上。目前,我国教师工资由基本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工资组成。2015年,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将职称等级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教师的基本工资、薪级工资和绩效工资都与职称挂钩。绩效工资由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构成,教师的岗位工资取决于职称,教师的薪级工资取决于职称和工龄,绩效工资的70%即基础性绩效工资部分也根据职称分配。某课题组对全国14个省份的59个县(区、旗)的调查显示,初级、中级、高级岗位的中小学教师工资平均水平分别约为每月3159元、3977元、5265元,职级之间的工资差距约为1053元,非常显著。而作为最能体现教师实际投入的工作付出,如班主任工作、管理岗位工作、超课时工作量等尚未得到应有的工资补偿。班主任津贴和超课时津贴标准制定于1988年,过于陈旧、标准太低,全国范围内的平均值仅为244.57元/月,管理岗位津贴制度尚未建立。所以教师的身份“头衔”在工资中的地位更高,而最能反映教师工作实际的岗位工作时间却未得到应有的保障和体现。
  其次,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评价呈现出“唯头衔”的思维取向。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和学校对教师重要性认识的提升,各地学校纷纷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的评价激励。教师职业是一个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职业,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和任务。通过调查发现,各地中小学教师评价的“头衔”数量和种类繁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头衔”满天飞的现象。通过对相关负责人访谈发现,“头衔”出现的初衷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职业生涯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和方向。但在实际运行中,这些“头衔”严重偏离了“头衔”的初衷和符号意义。
  再其次,外界对学校教师队伍的评价指标和路径简化为“数头衔”。由于众多“头衔”的存在,且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中小学教师评价“唯头衔”的社会集体认知模式,使得外界往往采用简单“数头衔”的方式对学校或某地教师队伍进行评价,如“某校有多少特级教师、多少骨干教师、多少名师”等,导致了教师评价数量化、简单化和功利化的倾向。
  不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之危害
  中小学教师评价中“唯头衔”的制度设计和实际思维取向既未达到应有的激励目的,又破坏了教师职业成长的基本规律。
  首先,中小学教师工资分配中“唯头衔”的制度设计严重影响其对教师的激励作用。在原有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下,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与其职称是直接挂钩的,与教师在教学中所具备的教学能力、教学大赛获奖等荣誉,或承担教学工作量、班主任职务等无太大关系,并且评上职称的教师与没有评上职称的教师工资差距相对较大。很多中小学教师评上职称之后,就不再过多承担教学、班主任的工作,也不再积极参加教学相关活动,而没有评上职称的教师,往往在教学一线工作,从而出现了低职称教师承担大量工作但收入较低,高职称教师工作倦怠但收入较高的状况,以致很多学校呈现出低级职称教师挑大梁、高级职称教师“船到码頭车到站”消极不作为的状况。这种现象扭曲了职称“头衔”的激励功能,是基于职称的“头衔”饱受诟病的重要原因。
  其次,中小学教师评价机制中“唯头衔”的思维取向严重破坏教师成长的自然生态和本质规律。近年来,为激励中小学教师不断发展,各地纷纷设立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头衔”,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头衔”满天飞的乱象。一方面,“头衔”满天飞误导教师工作方向及其态度,扰乱教师职业发展应有的自然“节奏”。在戴上“头衔”之前,很多教师往往眼中盯着“头衔”、心里想着“头衔”,做事着眼于获取一定的“头衔”,而使得本该作为自己本职工作的教书育人、引领学生发展的“主菜”未被给予应有的重视和投入,从根本上来说本职工作成为一些人追求“头衔”的跳板或途径,为获得“头衔”而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在戴上“头衔”之后,很多教师将“头衔”视为自身追逐名利的有力工具,千方百计追卖点、逐名利、搞市场。甚至有的教师一旦戴上“头衔”,则心猿意马,远离教学一线,热衷于著书立说,作报告,搞讲座,宣传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名师”成了商品,能流通变现,能复制仿冒,可批量生产。
  改善教师评价问题需从“根”上入手
  综上所述,解决“唯头衔”的问题不是不要“头衔”,而是要重新审视“头衔”出现的初衷以及“头衔”的现实扭曲,对准中小学教师对“头衔”趋之若鹜的根本原因,打破“头衔”主导下的教师评价激励路径依赖和思维惯性,破解由“头衔”带来的功利化、简单化、工具化和形式化的畸形问题,真正实现头衔的符号意义和实质价值之间的良性互动。“头衔”出现的初衷是为了肯定教师已经取得的成绩,鼓励教师继续做出更大的成绩以及引领示范更多教师走上优秀卓越发展之路。说到底是为了增强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注入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需从更高的站位和更准的定位上,即从“根”上切入。
  首先,破基于教师“职称头衔”的工资制度,立基于教师工作实绩的工资制度。要从根本上破除中小学教师评价中“唯头衔”问题,首先要破除当前教师评价管理中的“唯头衔”制度设计,即改革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依据以及增长机制对“职称头衔”的依赖。破除“头衔”与各经济利益之间的关联。并不是说教师评价不需要外化的物质或经济利益驱动,而是需要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特别是从行业比较以及与人均GDP之比的视角提高教师经济报酬。在不改变教师工资结构的前提下,提高班主任津贴、超课时津贴标准,建立管理岗位津贴制度,使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不再是工资增长的唯一渠道。
  其次,破以“帽”为首的教师专业评价思维取向,立以教师专业标准为基的教师专业评价机制。进一步更新和完善中小学教师评价标准,使标准从“软标准”走向“硬标准”,从“指导标准”走向“应用标准”。建立健全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使标准成为教师任用、发展和评价的基本依据。如英国教师专业标准将教师划分为合格教师、新入职教师、经验型教师、优秀教师和卓越教师五个等级,依据每个等级的具体专业标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一体化和系统化的评价;澳大利亚最新教师专业标准将教师划分为刚毕业教师、熟练教师、娴熟教师和主导教师四个阶段,从而减少各种“头衔”取向的评价方式。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来源:《中国教育报》
其他文献
宝鸡市教育局从多方面入手,全面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全方位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保驾护航。  抓顶层设计,提升健康素养。把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落实课程、课时、师资,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知识,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出台《宝鸡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加强学生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宝鸡市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等。  抓场地配备,确保硬件达标。中省市投入专项资金,实施中小学体育运动
期刊
本刊讯(张超)近年来,汉中市汉台区全面推行贫困学生“六关爱”,即辅导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健康、疏导学生心理、确保学生安全、培养学生能力;大力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学校每季度开展一次家访、一次慰问、一次安全教育、一次谈心、提供一次展示机会,以此鼓励孩子自强不息、刻苦学习,助力贫困学生成人成才,改变家庭命运,推动教育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李某昊是汉中市汉台去思源实验学校六年级学生。他的爸爸
期刊
安康高新区第四小学党支部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建统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切实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  坚持党建统领下的文化育人  支部从学校文化体系建设上提出“培育世界格局的人,建设最美社区学校”的办学定位,“成智慧之师,育优雅之生,办一流之校”的发展目标,遵照“以诗雅正,培育优雅人生”为办学特色
期刊
近日,澄城县组织督学、专家,采取八条举措扎实开展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履行职责督导考核工作,有效促进全县校(园)长依法治校、规范办学。  精心研究考核方案。根据渭南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文件和指标要求,成立组织机构,制定考核方案,开发工作量表,指导学校幼儿园掌握考核重点、工作规程和基本要求,运用指标体系开展自查工作,为后期考核有效实施做好铺垫。  用心培训考核人员。为增强考核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组建了
期刊
本刊讯 乾县教育局多措并举,持续发力,特殊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大力投入,不断优化特教学校办学条件。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了乾县特殊教育学校,并于2014年投入使用,全面招收县域内6至15周岁特殊少年儿童,并实行小学、初中九年义务教育寄宿制管理。高标准建好了模拟教室、感统教室、资源教室等康复教室。联系县残联、社会爱心人士捐资助学,共资助贫困特殊学生上千人次,资助总金额超过15万元。 
期刊
兴平市教育局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扎实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全面提升校园传染病防控工作水平。  明确主体责任,规范规章制度。该市教育局全年召开10次专题会议,强化主体责任落实,提高防范意识,要求各校建立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副校(园)长具体负责,专(兼)职人员各负其责的工作组织机构,做到责任层层落实。  强化制度引领,科学规范指导。把制度建设作为保障,按照传染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先后制定下发了《兴平
期刊
本刊讯 铜川市教育系统大力开展校园及周边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推进教育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  提高站位,周密部署。铜川市教育局先后组织召开了3次全市教育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推进会,印发了《铜川市教育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全市集中开展校园及周边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校园及周边存在的学校大门口未设置硬质防冲撞设施,学校门口存在乱停乱放、占道经营、销售違规
期刊
2019年以来,铜川市王益区教科体局党委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系统党员数量多、党员教师教学任务重、集中学习时间短的现状,创新党员学习教育方式,积极探索推广“微型党课”,以“精”“全”“實”“升”“新”,推动党员教育常抓常新,学校党建焕发新活力。  一是浓缩内容突出“精”。“微党课”顾名思义,就是时间短、内容少。局党委要求“微党课”主题突出、故事短小、内容精练、条理清晰,讲课时
期刊
记者:孙校长,您好!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学校师生及家长对您的评价很高,有学者认为“校长是学校的首席教师”,您对这一观点怎么看?您认为“首席教师”有怎样的责任和使命?  孙郡霞:大家的认可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对于“校长是学校的首席教师”这一观点,我是认同的。我认为,作为一校之长,他的工作性质便是依据国家教育政策法规,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正确地制定一定时期内学校的规划与发展方向的。所以一位校长的教育思想、
期刊
时间好比流水,一去不复回。回首入党十二年,我那种积极进取、认真负责的初心一直没有变。2019年,我被评为“渭南市优秀共产党员”,这更坚定了我奉献与服务的初心。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就想起电影《闪闪的红星》里的潘冬子,这个我儿时的偶像,在心中便清晰、鲜活起来。记得自己当时拿着小板凳,坐在电影屏幕前,第一次认识了潘冬子。1934年秋,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