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课间、校外“三点协同”共促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one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一直受国家、社会、学生家长等关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019年6月23日)等文件中,均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提升作为重要工作推动。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将学校体育纳入地方发展规划,明确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职责。把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素质测评情况和支持学校开展体育工作情况等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结合文件精神和要求,针对当地情况,制订了相关政策或方案,也取得了一些成效。2021年4月19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要把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评价考核体系”,以助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通知》的下发,是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一种监督和再促进。基于此,本刊本期针对各项文件中有关体质健康工作的落实情况,尤其是《通知》中提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数量、体育活动时间、课堂教学质量、体质健康管理评价考核体系与监测、学生体质健康责任机制、督导检查等方面要求,特邀部分省(直辖市)、市区教研员,专家学者、一线体育教师就行政和实施层面,呈现了落实理念及具体实施方法,以为学校体育工作者进一步有效落实《通知》要求提供可行的思路和可借鉴的经验做法,从而完善评价机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021年4月19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做出了明确指示[1]。这表明党和国家已将学生健康与健康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完成的任务。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要在学生能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点上寻找抓手,营造“三点协同”的体育运动环境,形成课内学、课间用、家中练的一体化体育活动机制,通过提升校内外体育活动质量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一、打造“三有”体育课
  长期以来,体育课一直被安全问题所困扰,家长对孩子太宠溺,不能有一点儿损伤,导致部分体育课出现了无强度、无对抗、无冲撞、不出汗、不脏衣、不摔跤、不擦皮、不受伤、不长跑,的“三无七不”标准。这不仅阻碍了体育课在的正常进行,更让学生在体育课中得不到有效锻炼,体质健康状况堪忧。在此情势下,加强教学引导,改善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打造有汗水、有乐趣、有技能的体育课显得特别重要。
  1.有汗水的体育课
  为了加强体育课的运动负荷,促使学生在运动中增强体质,体育教师应按照《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要求,使每次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基本达到50%左右,每次课的50%时间达到中等以上的运动负荷强度,每次课中要安排8~10分钟的体能锻炼[2]。安排练习内容、设置运动负荷时要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身体发展状况,凸显阶段性敏感期素质内容,如小学阶段主要以柔韧、灵敏、平衡、反应速度和位移速度为主,初中阶段主要以一般力量和一般耐力为主,高中阶段主要以专项力量、速度和耐力为主。以此为基础,再发挥体育教师的智慧,体育课中便会出现汗水的味道。
  2.有乐趣的体育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体育课上体验到快乐,才会乐学爱练,彻底改变“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情况。这需要从运动项目入手,丰富练习方法,使体育课变得有趣。
  抓项目,不断丰富体育项目类型。上海正在着手推进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开展7~8种以上的体育项目,形成“一校多品”的发展格局。如,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加强冰雪特色校建设;巩固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田径、游泳等项目发展基础,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发展击剑、射击、射箭及智力运动等特色项目;弘扬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发展武术、棋类、射艺及龙舟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增强文化自信[3]。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努力破解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困扰,引导学生感受运动的快乐,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并掌握1~2项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体育项目。
  抓方法,设计多样化的练习方法。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任务、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辅以恰当的练习情境和练习资源选择方法手段,确保每堂体育课中达到5~7个主教材所采用的教法手段,并力求活泼性、体验性和针对性[2]。通过激发学生练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运动技能,并在不知不觉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这样的体育课才会时时传出学生爽朗的笑声。
  3.有技能的体育课
  虽然体育课与体质健康紧密相关,但仅以增强学生体質为目的上体育课,便会失去其原有的生机和活力。因此,要改变把体育课当作放松课、活动课、锻炼课的片面看法,立足于“教会”学生运动技能选择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只有在体育课中掌握了运动技能,才能做到在课下练、在平时锻炼中用。
  小学阶段应注重以基本动作技能、身体素质、练习方法和运动规则融入体育游戏手段为主的教学内容选配,让学生在游戏中全面发展身体活动能力。初中阶段应注重运动兴趣的激发和保持,选择5~7个运动项目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并围绕该运动项目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能力进行设计,形成技能学习、练习方法和身体素质同步发展的教学内容。高中阶段应注重专项运动能力的培养,基于某一专项将运动技能、项目知识与体能练习有机结合,形成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体育课上看到自己的运动技能在不断提升,可有效运用上海市研发的首部面向普通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等级标准《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进行测评。该标准采用4等12级制,1~3级为入门级,4~6级为提高级,7~9级为专业级,10~12级为精英级,其中精英级与高水平运动员等级相衔接。学生在每一阶段运动技能的进步均能通过等级的进阶得到证明,在合理评价的指引下,教师教得有方向,学生学得有目标,学生在体育课上才会产生更多获得感。
  二、组织“二全”课间体育活动
  课间体育活动不仅是学生每天校内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必要保障,也是学生展示和运用课中所学运动技能的重要平台。《通知》中明确指出:“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1]。为了提高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需要开展“全员参与”和“全方位评价”的“二全”课间体育活动。
  1.全员参与
  当前,部分学校的“大课间”都以操化运动为主,常见的有自编操、武术操、跑操、集体舞,等等,一般都是在广播的伴奏下进行集体运动。这些内容既能够保证全员参加也便于管理,但长期以往学生会产生审美疲劳,趣味性和实效性显然不足,难以完成“勤练”“常赛”的任务[4]。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在统一操化运动的基础上,增加分项目运动,让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练习体育课中所学内容。若场地器材有限,可以安排部分学生进行分项目学练,部分学生进行操化运动,定期变换内容。大课间体育活动还应丰富形式,以项目比赛的形式,组织全员参与的活动,提升课间活动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项目比赛的全员参与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学生全员参与,即学生可担任运动员、小教练员、小裁判员、小主持人、小摄影师、啦啦队员等角色,每名學生都能找到自己在该赛事中的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二是教师全员参与,由校级领导牵头、学校主管部门策划、体育教师组织实施、班主任担任领队、有运动爱好的文化课教师参与协助等。在全员参与的项目化运动中学生是主角,他们在项目练习和比赛的过程中强化技能、增强体能、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完成“勤练”“常赛”的任务。
  2.全方位评价
  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全方位评价能够促进课间体育活动的良性循环,调动学生和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所以要尽量设置丰富的评价内容,既包括学生在比赛中的优胜奖,也包含学生在裁判、志愿服务、啦啦队、摄影等方面的优秀奖,还包含班级在出勤、组织中的精神文明奖。同时,建议将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的评奖情况纳入优秀班集体、优秀班主任的考核内容,激发班主任参与管理的热情。
  体育教师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没有体育教师的投入,大课间活动将难以维继。这需要在合理计算体育教师工作量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评价和奖励,给予体育教师合理的位置与待遇,只有体育教师群体的作用被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开展有“实效”的校外体育活动
  《通知》中指出“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1]。然而,校外体育活动包含的内容转多,既有学生在校外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又有在家进行的体育锻炼,还包含在校外参加的体育竞赛。为了便于指导和管理,可重点在体育家庭作业上做文章,在得到家长支持的基础上,提高家庭体育锻炼的“实效”性,让学生的校外1小时体育活动焕发光彩。为了提高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效性,建议重点关注内容“扎实”、引导“有效”。
  1.内容“扎实”
  体育家庭作业是体育课的延伸,每节课后,教师都应该通过布置体育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家进行体育活动。这对作业内容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围绕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作业设计,既要有体能练习类作业,也要有技能练习类作业;其次,规定项目、组数、次数、时间的达标型作业;最后,根据不同项目的自选型作业,让学生在完成规定内容的基础上,在自己喜爱的项目上强化练习。小学阶段的作业可侧重于亲子游戏性活动,初中阶段的作业可侧重于体能或技能的挑战性活动,高中阶段的作业可侧重于实践与探究性活动。
  布置体育作业要配套相应的锻炼资源,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获得相应的支持。如上海市在疫情期间完成了中小学体育“空中课堂”的拍摄,这些内容非常适合学生在家中进行锻炼。教师梳理以上资源后可将此作为数量众多、内容广泛、行之有效的体育作业内容。如上海市一师附小的“乐锻运动GOGOGO 拥抱健康强体魄”暑期体育作业(见表1),分年段为学生设计“体能达人”“健身乐园”“素养提升”3个版块内容。其中,“体能达人”版块指向学生体能提升,通过体育云课堂打卡评价是否达标;“健身乐园”版块主要根据学生兴趣,引导其自主选择,提升相应的技能;而“素养提升”版块主要借助网络、空中课堂等信息技术资源,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积累体育相关知识,提升学生体育素养。
  2.引导“有效”
  体育家庭作业的顺利实施,应要得到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的充分认可,如果任何一方认识不到体育作业的重要性,布置体育家庭作业都会成为一种负担。这需要加强宣传引导和家校协同联动,让家长和学生认识到体育家庭作业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增进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相互支持。
  体育家庭作业的检查与反馈能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锻炼。《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工作管理办法》指出:“全面实施学校体育家庭作业制度,鼓励根据学生体质健康实际情况,布置有针对性的家庭作业。布置寒暑假体育作业并在开学两周内组织相应的测试,结果纳入体育日常成绩。”[5]此制度的出台,为教师指明了体育家庭作业布置与检查的方向。
  在日常体育家庭作业的布置和检查中,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作业发布,学生和家长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作业完成情况反馈。最关键的一点是教师要及时检查作业,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鼓励,从而激发持续参与锻炼的动力。
  《通知》的印发已在政策上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学校体育工作者要以此为契机,认真完成各项工作,通过上好体育课,组织好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有实效的校外体育活动,将学生的校内外体育活动串联起来,形成“三点协同”效应,完成“教会”“勤练”“常赛”任务,帮助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43/moe_947/202104/t20210425_528082.html,2021-04-21.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EB/OL].http://edu.sh.gov.cn/xxgk_jyyw_tywsyskpjxgz_2/20200515/0015-gw_415082018005.html,2018-07-16.
  [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体育局.《关于深化体教融合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征询公众意见[EB/OL].http://edu.sh.gov.cn/web/hdpt/wszqyj_detail.html?subject_id=788,2021-04-13.
  [4]梁凤波,毛振明,程天佑,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学校体育改革施策(3)目标: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7):82-87.
  [5]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http://edu.sh.gov.cn/zcjd_area_3868/20200706/0015-xw_104649.html,2020-01-23.
其他文献
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职业病专业委员会和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分会共同承办,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协办的“2011年全国职业病学术交流大会”拟定于2011年9月6—10日在广州召开。
期刊
2001年,我国妇女劳动卫生资深专家保毓书教授深情地对我国妇女劳动卫生过去50年的发展历程做了精辟的回顾,并满怀信心地提出“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前瞻性展望。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口流动加剧,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或者城镇就业谋生,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主体。而这个主体中,女性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
期刊
城市固体废弃物主要指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中产生的综合废弃物(包括粪便及污泥)的总称,也包括部分工业垃圾.发达国家垃圾年增长率为3.2%-4.5%,发展中国家为2%-3%.我国历年城市生活垃圾储存量已达60多亿吨,占地5万公顷,全国有2/3的城市陷于垃圾包围之中[1]。
期刊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文件精神,推动徐州市学校体育工作开展,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2021年5月13日—14日,由徐州市教育教学研究室主办、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柳新实验小学承办的徐州市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现场会举行。  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
我们于2008至2010年对某市部分企业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的在岗工人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某市2008至2010年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的在岗工人,分别来自于汽车制造、化工、橡塑、医药、印刷、畜牧业及高温、噪声或高空作业的工作场所.体检总数为11 603人,其中,男性8354人,女性3249人;年龄18 ~62岁,平均36.2岁;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工龄3个月至33年,
期刊
目的 探讨CT和高分辨CT(HRCT)早期检测煤工尘肺小阴影、阴影融合与肺气肿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 77例煤工尘肺患者、36例无尘肺煤工和37例健康非煤工接受多层螺旋CT机无间隔胸部容积扫描及HRCT扫描,对所获得的CT图像进行煤工尘肺小阴影密集度分级、平均肺密度值和肺气肿指数测定,并与其X线胸片诊断结果对照.结果 对77例煤工尘肺患者CT和HRCT诊断的尘肺小阴影密集度分级与X线胸片尘肺分期一
武术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其他内容不可取代的价值,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从第三届中小学优秀体育课教学观摩展示大会设定指定教材至今,武术都在其中。《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运动技能方面的说明及目标中,明确提出:“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进行学习。”所以无论是全国大型教学展示活动还是《课标
温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与《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编辑部定于2011年10月14日-16日在浙江省温州市举办“2011年全国急性中毒与急危重病救治研讨会暨国家级继教项目“急诊医学新进展学习班”。会议主要围绕急诊危重病医学研究领域的难点与热点问题,百草枯等临床常见毒物急性中毒发病机制、救治等主题展开研讨。大会拟邀请20余位国内外急诊危重症领域的知名专家作大会报告。
期刊
我国尘肺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X线胸片,GBZ 70-2002和GBZ 70-2009《尘肺病诊断标准》分别规定"只有一张胸片不宜作出确诊","两张及以上动态胸片方可作出确诊".实际工作中,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系列胸片难以确诊的病例不在少数.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们开始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经支气管肺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TBLB),用肺组织病理检查取得的证据来协助尘肺病
期刊
笔者所在的温州市苍南县宜山镇第二小学为乡村学校,基础薄弱,学校根据自身环境特点,因地制宜运用多种运动形式开展特色课程及大课间体育活动,同时还开展了“足球进课堂”活动,将足球课程列入学校的必修课程,确保每天1节体育课,每周至少1节足球课,并且不得挤占和提前结束课程。学校专职和兼职体育教师并存,组建了5支校足球队,积极开展校园足球联赛和足球阳光课程,做到面向全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