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别用4 h、8 h和12 h观察法观察早产儿出生早期的排尿方式,了解3种观察法结果有无差异。
方法选取出生1~7 d的早产儿32例。男17例,女15例;胎龄32~36+6(34.2±1.5)周;出生体质量1.2~3.6(2.1±0.6) kg。根据记录排尿时新生儿日龄分为7组(第1-7天组)。每个观察对象连续观察12 h,分别对4 h、8 h和12 h记录的排尿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排尿参数包括排尿时间、排尿量、残余尿量、排尿时的意识状态(清醒/睡眠)、排尿次数等。
结果共记录排尿617次。第1天组11例早产儿出生12 h内排尿2~9(5.1±2.2)次,其中4例出生8 h内无排尿。第3天组开始发现早产儿排尿前有手臂或大腿微动或排尿后有啼哭。7组早产儿12 h内排尿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存在明显的间断排尿模式。第2天组、第4天组、第5天组和第6天组4 h与12 h排尿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第4天组8 h与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段每次排尿量、残余尿量在所有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残余尿量个体变化大(0~30 mL),次残余尿量随日龄变化不明显。
结论用4 h观察法可以推测出生7 d内新生儿8 h和12 h内排尿量、残余尿量,但不能替代8 h和12 h观察法观察的排尿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