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PAS)三联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的影响,观察其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消退作用. 方法 选择武汉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07年9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45)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90).易损斑块组抽血检查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AS)组45例(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和PAS组45例(阿司匹林1 00 mg/d、阿托伐他汀20 mg/d、普罗布考0.25/次,2次/d,口服).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各组患者血清ox-LDL、PAPP-A和MMP-3水平,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月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及斑块回声变化. 结果 治疗前,易损斑块组中两亚组(AS组和PAS组)血清ox-LDL、PAPP-A和MMP-3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亚组间该3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PAS组患者血清ox-LDL、PAPP-A和MMP-3水平均明显低于AS组和稳定斑块组,距治疗前下降幅度均大于AS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月后,易损斑块组中两亚组(AS组和PAS组)IMT值和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少,且PAS组该2项指标低于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S组低回声斑块数量较AS组明显减少,斑块消失数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AS三联疗法具有更强的抗氧化降脂作用,可逆转和稳定斑块。
PAS三联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相关蛋白及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响
【摘 要】
: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PAS)三联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的影响,观察其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消退作用. 方法 选择武汉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07年9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45)和颈动脉
【机 构】
:
430050武汉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430050武汉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430050武汉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430050武汉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430050武汉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出 处】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发表日期】
:
2013年12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介绍一种检查病理反射的新方法——压甲反射,同时探讨压甲反射作为一种反映锥体系损伤的病理反射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1年9月1~3日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普通外科和神经外科在院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巴宾斯基法、夏道克氏法、戈登氏法及压甲反射法检查患者双下肢,所得结果以巴宾斯基征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分别汇入四格表中,计算出相关诊断指标. 结果 以巴宾斯基征作为金标准,夏道克氏法的假阳
目的 观察传统骨瓣开颅和微骨窗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预后及其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方法 选择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9月至2012年5月手术治疗的HICH患者83例,其中采用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53例(传统骨瓣开颅组),采用微骨窗入路血肿清除术30例(微骨窗入路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d、7d3个时间点检测患者血清CD3、CD4和CD8阳性细胞百分率和CD4/C
目的 总结青少年症状性Chiari畸形I型患者临床特点,评价后颅窝小范同骨窗减压手术治疗青少年症状性ChiariI型畸形的临床疗效果。方法对自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2例青少年症状性Chiari畸形I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标准的小骨窗后颅凹减压手术.骨性减压窗范围以枕骨大孔后缘为中心,大小约2cm-2cm,弱电流电凝缩小扁桃体,
期刊
目的 探讨脑膜瘤内部的血管分布以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脑膜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方法 选取中山大学附属一院和中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人脑膜瘤标本15例,收集每例标本硬膜鼠尾征处、基底中心、瘤中央、瘤缘4个不同部位的脑膜瘤组织,每个部位分别连续切片3张,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34、VEGF、HIF-1
目的 探讨并总结儿童先天性脑积水的诊治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9例儿童先天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神经系统畸形27例,包括胼胝体缺如或发育不全6例、导水管狭窄5例、脑膜膨出3例、脊膜膨出3例、Dandy-Walker畸形2例、Chiari 1型畸形1例、脑灰质异位并脑裂畸形1例、脑发育不全1例、脑裂畸形1例、神经纤维瘤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的选择. 方法 对解放军第三医院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自200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3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选择的相应外科手术方式,总结出患者个体化的内外科治疗方法. 结果 63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男性3651例(57.28%),女性2723例(42.72%);发病年龄在50~70岁者最为多见(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承办的神经医学专业学术期刊,刊号:CN11-5354/R,ISSN1671—8925。杂志目前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万方数据库等收录。
期刊
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与经典的肿瘤血管生成途径完全不同、不依赖机体内皮细胞的全新肿瘤血管模式.伴有VM生成的肿瘤仅存在于高侵袭性肿瘤.肿瘤微环境的改变,对于肿瘤的增殖、侵袭、迁移、黏附能力及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微环境因素中,缺氧和肿瘤细胞外基质(ECM)重塑可影响VM生成.基础及临床研究已经证实,高级别胶质瘤中存在VM现象,肿瘤细胞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重度颈内动脉扭曲的可能性及经验教训. 方法 对聊城市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7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0例重度颈内动脉扭曲患者应用内膜剥脱术治疗,同时回顾2010年宣武医院治疗的1例颈内动脉扭曲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患者同时行外翻式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切除粥样硬化内膜. 结果 1例扭曲严重患者术后3~5 d出现轻度烦躁、失眠,伴轻度头痛,其余患者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术
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显微神经解剖训练中心”以推广和普及微侵袭神经外科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成果.提高学员的微侵袭神经外科技能,促进我国显微神经外科的快速发展和专业队伍的壮大,提高学员的显微神经解剖知识和技能为宗旨,我中心将常年面向全周定期招收学员。中心将聘请国内外在显微神经外科,特别是在颅底外科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家、教授担任教员。按照现代微侵袭理念具体负责实施教学,严格按照国际显微神经外科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