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广戏剧教育,既有利于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
戏剧教育要体现学习体验。数学课堂中运用戏剧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戏剧知识和戏剧表演,而是通过戏剧方式培养学生能力,增强学习体验。
戏剧排演是教学戏剧的内容,教学中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戏剧排演,并要求学生分析角色、揣摩语言、即兴发挥,通过直观感受、自我理解和大胆想象,将文字转化血肉饱满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情节,灵活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演绎剧本内容。这一活动不仅是对剧本的二次创作,而且深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这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比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时,笔者引导学生设计城市规划图。学生扮演城市规划师,教师则扮演城市市长,指定学生设计住宅区、公园、商业区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和线段等制作简易的城市规划图。学生自行分工,通过合作制作城市规划图;规划图设计之后,再对商业区、住宅区以及公园等面积进行计算。最后全班一起探究,让学生自主评价哪一组设计的城市规划图与教师的要求最相适应,并对自己的规划图进行进一步优化。
戏剧教育要依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有些小学生的心灵脆弱,所以教师在选择戏剧时,应少选、慎选悲剧。对于经典戏剧中令人情绪低落的剧情,教师可采用适宜的表演形式,如用面具表演代替真人表演。教師也可以运用入戏、出戏的程序帮助学生摆脱负面内容的影响,比如可以在入戏时让学生套上面具,互相介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出戏时引导学生摘下面具,认真地向角色告别。郑重的仪式感,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戏剧幻觉中彻底脱身。
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戏剧教学,只有合适的教学内容才能借助戏剧表演的形式,如此,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授课前,教师首先要入戏,需要花时间将例题中的情境设计出来,如何引导学生想象?如何在表演中给学生带来启发?如何将知识点巧妙融入表演中?设计的戏剧表演环节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另外,要根据教学内容思考:学生为什么要表演?能达到什么教育目的或者教学目标?能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运用教育戏剧来实施课堂教学。
戏剧教育要强调角色扮演。角色扮演能够转变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分析数学问题,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数学知识,强化数学能力。
比如学习《厘米的认识》时,笔者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播放了提前制作好的“小猪佩奇”这一微课。当学生看到自己喜欢的动画形象时,特别感兴趣。在微课观看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医生在给佩奇、乔治等测量身高。在学生积极情感的调动下,笔者顺势将本节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相机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让学生互相测量对方的身高、手臂、腿等身体部位的长度,并利用所学的“厘米”来进行表示。
再如,教学《确定起跑线》时,笔者首先用戏剧教育的方式导入,带着学生玩节奏步行,一下子就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易于接受将要学习的知识。接着教师入戏,笔者扮演村长、12个学生扮演动物,运动会正式开始,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借助情境引出这节课的问题——在环形跑道上怎样确定起跑线。学生的探究欲望非常强烈,对确定起跑线的必要性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戏剧教育要体现学习体验。数学课堂中运用戏剧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戏剧知识和戏剧表演,而是通过戏剧方式培养学生能力,增强学习体验。
戏剧排演是教学戏剧的内容,教学中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戏剧排演,并要求学生分析角色、揣摩语言、即兴发挥,通过直观感受、自我理解和大胆想象,将文字转化血肉饱满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情节,灵活运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演绎剧本内容。这一活动不仅是对剧本的二次创作,而且深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这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美的过程。比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时,笔者引导学生设计城市规划图。学生扮演城市规划师,教师则扮演城市市长,指定学生设计住宅区、公园、商业区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和线段等制作简易的城市规划图。学生自行分工,通过合作制作城市规划图;规划图设计之后,再对商业区、住宅区以及公园等面积进行计算。最后全班一起探究,让学生自主评价哪一组设计的城市规划图与教师的要求最相适应,并对自己的规划图进行进一步优化。
戏剧教育要依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有些小学生的心灵脆弱,所以教师在选择戏剧时,应少选、慎选悲剧。对于经典戏剧中令人情绪低落的剧情,教师可采用适宜的表演形式,如用面具表演代替真人表演。教師也可以运用入戏、出戏的程序帮助学生摆脱负面内容的影响,比如可以在入戏时让学生套上面具,互相介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出戏时引导学生摘下面具,认真地向角色告别。郑重的仪式感,有利于帮助学生从戏剧幻觉中彻底脱身。
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戏剧教学,只有合适的教学内容才能借助戏剧表演的形式,如此,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授课前,教师首先要入戏,需要花时间将例题中的情境设计出来,如何引导学生想象?如何在表演中给学生带来启发?如何将知识点巧妙融入表演中?设计的戏剧表演环节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另外,要根据教学内容思考:学生为什么要表演?能达到什么教育目的或者教学目标?能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运用教育戏剧来实施课堂教学。
戏剧教育要强调角色扮演。角色扮演能够转变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分析数学问题,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数学知识,强化数学能力。
比如学习《厘米的认识》时,笔者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播放了提前制作好的“小猪佩奇”这一微课。当学生看到自己喜欢的动画形象时,特别感兴趣。在微课观看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医生在给佩奇、乔治等测量身高。在学生积极情感的调动下,笔者顺势将本节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相机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让学生互相测量对方的身高、手臂、腿等身体部位的长度,并利用所学的“厘米”来进行表示。
再如,教学《确定起跑线》时,笔者首先用戏剧教育的方式导入,带着学生玩节奏步行,一下子就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易于接受将要学习的知识。接着教师入戏,笔者扮演村长、12个学生扮演动物,运动会正式开始,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借助情境引出这节课的问题——在环形跑道上怎样确定起跑线。学生的探究欲望非常强烈,对确定起跑线的必要性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