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表达能力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m74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赖以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桥梁,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语文教师,应是语言运用的典范。同时,语文教材大都是典范的文学作品。而文学又是语言的艺术,所以,语文课必须把教学语言和文学语言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教学语言艺术。本文以语文新课程的实施为背景,摭谈充满艺术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生成与运用。教学艺术是语言艺术,教师能否具有较高的教学语言艺术,正是衡量教学艺术精湛程度的一杆标尺。语文教师更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1、导人语——扬波掀澜。一堂语文课,一开始教师的语言就应该像清泉畅流,似小溪出谷,做到“转轴拨弦三两声”、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一下子扣动学生心弦。特级教师于漪讲朱自清先生的《春》,用这样一段话开场:“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段话,绘声绘色,有景有情,使教学语言格外形象、精彩。一下子把学生导人了美好的学习氛围,吹暖了学生的心田,撩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内心的冲动,激起了学生求知的饥渴心理,使学生的脑海里扬起了波澜,在心中升腾起对大自然热爱和向往的情感。
  2、提问语——撩拨心弦。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无数奇妙而又陌生的知识海洋中思索、寻求,从而不断地活跃思维,开拓思维,积极思考。同时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把握所学文章的难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能达到预期效果。要使提问富有启发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擅长设疑、擅长提问,使课堂不时笼罩在疑问的“迷雾”中,虽虚无缥缈,却神奇诱人,学生乐于在这迷雾中求寻和追索,由此使他们的认识得到升华,能力经受考验,当他们找到满意的答案时,一定会获得更新、更浓、更久的感受。笔者曾听过一节七年级的《诺曼底号遇难记》,在课堂上,当老师那富有深情的语言询问孩子们: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船长随着船慢慢的沉人海底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当时听课的我被老师那富有激情的语言深深地感染了。正是他那独特的语言魅力使得学生们在回答的时候被船长那崇高的精神打动了,流下了激动的热泪。教师的语言具有多么感人的魅力呀。
  3、点拨语—一拨云见日。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形象生动的文学作品,本身就是用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写成的。教学这样的课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既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生动形象的描述,使学生通过似乎看得见、摸得着的描绘,在脑海里重现场景、感知故事、认识人物、思考问题。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岳阳楼记》时,使用了这样的教学语言:“作者描绘的又一幅图画是洞庭清明图:风和日丽、景物鲜明,湖上微波荡漾、天空万里无云,绿水蓝天相映、上下一碧万倾,水中鱼儿游戏、湖面水鸟成群,鱼儿来往翕忽、鸟儿或飞或停,岸上芳草茂密,浓郁馨香醉人。作者把水上。水下、湖面的景物信手拈来,组成画面。既有动物,又有植物;既有静态的景,又有动态的景。让你不仅用视觉看到赏心悦目的景色,而且用嗅觉闻到沁人肺腑的清香。如果在夜晚,景色则更加迷人:清风徐来,烟雾全消、皓月如洗,一泻千里。湖面上泛着金色的涟漪,水底下嵌着皎洁的月影。”这段话鲜活清新,绘声绘色,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老师用浓郁的抒情色彩的语句,形象地把课文中描写的洞庭美景展现在学生眼前,把文章的神韵发挥得淋漓尽致。
  4、评价语——如沐春风。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尽相同。在教学过程中充满着各种变化、发展,始料不及的情况对许多教师来说都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将预设性语言和随机性语言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快速反應,巧妙应对。这样,课堂才会折射出智慧的灵光,才会充满生机,活力无限。如果学生回答得不完整,可以耐心地说:“也许有的同学还有新的见解,你想不想听一听?”如果在讲课时本来是想设置一个问题,让大家有思考的机会,而有的同学却冷不丁地突然冒出一句,可以开玩笑似地伤心地说:“反应真快,如果能给其他同学一次机会就好了。”使学生容易接受。
  5、总结语——余音绕梁。在教学终了之时,教师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课文的精要之处进行点化、揭示,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真正达到文章“如出我手,如出我口”的境界。比如,一位教师讲完《荆轲刺秦王》中的“易水送别”,是这样收束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明知道一去不复返,仍然就车而去,义无返顾。这正体现了我们人类不可征服的伟大精神,体现了我们人类在与自然、社会、命运抗争搏斗时所体现出的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主题。这种精神和主题的本质,就是悲壮!人生失去r悲壮,就失去了尊严;一个民族失去了悲壮,就不可能强盛而只有懦弱和胆怯!”这样的课堂收束,学生怎能不受感动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初中数学新课标提出了数学学习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充分肯定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合作学习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还很不完善,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本文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数学合作学习的学习研究,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提出解决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数学 合作学习 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
期刊
语文教学的任务除了让学生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应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使他们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  一、生活中明确德育要求,有目的渗透  德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德育的重要性,还要使学生明白小学语文学科德育的基本要求。使学生认识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民勤劳智慧,语言文字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学
期刊
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提高学生綜合素质的关键时期。是一项系统的教学工程。在指导高考复习时,教师若能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立足课本,认真分析学情及历年高考试题,并在此基础上,切实抓好“基础复习——专题复习——模拟训练”等复习阶段,就能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1、以课本为主,构建知识网络  (1)做到“三
期刊
兴趣就是喜欢好的情绪,就是使知者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欲望的心理,想去探个究竟,弄个明白,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动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  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着装、语言和思想行为     1、教师仪表大方、得体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
期刊
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并非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  1、营造轻松自由的气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在现代教学巾,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之一。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小学生往往不敢问、不爱问、不会问,或问
期刊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这样断言。的确,学习的过程首先应是学习做人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德育教育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课教学应结合课程特点,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為主体,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语言是思想文
期刊
人格是一个人的思想、情感、行为以及其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思想、道德及品质方方面面的综合,包括个人的性格、能力、气质、品德修养、思维方式等等。人格的完善不是自然形成的,是塑造的结果,它的形成是与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语文在强调工具性、应用性,更具有其浓厚的人文色彩和艺术魅力,发挥着无与伦比、得天独厚的人格美育功能,语文学科应义不容辞地承当起培养学生高尚个人的任务。  1、利用语文教学进行人格美的教育。语文
期刊
新课程英语教材对学生的听、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40分钟课堂上,调动学生讲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开口到主动学习再到大胆地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与大家共勉。  1、利用实物,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录音、投影等小学课堂能够运用的各种教学媒体以及自己的各种表情等,创设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激发说话的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从政府、高校、大学生三个视角,阐述三者在构建大学生创业机制过程中的作用和任务。保定市大学生创业机制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保定市政府、驻保高校、大学生三者之间建立一种融通的联动的三位一体的关系,实现良性互动。  关键词:政府 大学生 创业    我市京南冀北近海、高等院校多、大学生多,构建我市大学生创业机制,是推动大学生就业与创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化我市经济结构、建设创
期刊
政治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课程,而高中的政治课受高考升学的影响,导致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固定化,至使很多学生对该课失去兴趣;另一方面教学课时少及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致使教学任务繁重。而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方式,通过语言人们可以了解对方的心意和喜怒哀乐。但人类无声的肢体语言的运用,往往也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甚至出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为了达到教育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