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考家长的舆论深思

来源 :人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engw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6日和5月7日是上海民办小学面谈日。有家长反映,一些学校在学生面谈过程中,要求做问卷调查,不仅考察家长的学识,还要求填写爷爷奶奶的学历、工作单位等信息,俨然“查三代”的架势。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17时,有关上海“幼升小”考家长的网络新闻达2666篇,报刊文章75篇,博客文章128篇,论坛帖文209条,微信1593篇。新浪微博话题#上海幼升小的家长考题#引发网民阅读524.4万次,讨论1360条。
  舆情发展脉络
  舆情产生:根据上海市教委的统一安排,5月6日至7日,上海市民办学校集中进行2017年度秋季学期入学面谈。而自5月6日起,陆续有学生家长发现,一些学校面谈询问的内容,除涉及学生本身外,更偏重于家长情况。一名参与过上海阳浦小学入学面谈的家长在微信“朋友圈”上传了9道图形推理题,形似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题型,并有作答时间要求。有家长透露,6日当天,该校将家长集中到几个大教室,现场扫码,通过手机完成问卷。
  而上海另一所民办学校——青浦世外学校的入学面谈,对家长的考察方式则更为“直接”。家长问卷中甚至包括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的工作单位、职务及学历等调查。两所涉事学校,均为上海本地民办学校中的名校。
  舆情处置:家长发在“朋友圈”的考题和“查三代”的问卷引发网民广泛关注,有家长吐槽道:“考题不会做,愧对小女,愧对列祖列宗。”舆情热度不断上升。
  随后,阳浦小学致歉称:问卷内容中涉及部分逻辑思维题目,原意是“在家长等候过程中让大家动一下脑,不至于太枯燥”,并称“思考不周”。青浦世外学校也公开致歉,称家长问卷属于“不当调查”“违反了教育公平原则”。
  5月7日晚,@上海教育发布微博对涉事两校作出在全市教育系统通报批评,责成涉事两校所在区教育局将此事通报学校董事会并对相关负责人追责。此外,还作出了要求两校公开致歉并核减2018年招生计划的处理。
  截至发稿前,“幼升小”考家长风波暂告一段落,但关于民办学校、教育均衡等讨论仍在持续。
  网民观点倾向性
  民办学校考题奇葩,家长招架不住(41%)
  @曾湖仙:家长不好当啊,考题一道也看不懂。招生还要考家长,为什么不早点管管?
  深究考家长背后的原因(37%)
  @风筝de归期:考家长、“查三代”,是不是学校对学生身世的变相调查,这样下去寒门还能否再出学子?
  学校考家长也有一定的道理,不能全盘否定(18%)
  @王眈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同样重要,考的逻辑题很有必要,不能因为我们家长没学过就否定,家长该补课还得补课。
  舆情反馈
  关于“幼升小”考家长的这场风波,舆论给出了多方解读。
  对于民办学校是否应该考家长,《南方都市报》发表社论认为:民办学校考家长,不该禁止也禁不了。对于执意挑家长的学校,挑的主要是教育理念、处世方法与学校自身相匹配的家长,与所谓的收割权势并无明显关系。另外,民办学校作为素质教育的探索形式存在,考查家长的性格特点、教育理念,以形成家校的协同教育,有合理的一面。
  而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民校自主招生,考学生可行,考家长不行。根据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学校有自主招生权,但自主招生权,只能针对学生本身,在“幼升小”“小升初”时,学校考学生,并无问题,但不能既考学生,又考家长,这是超越自主招生范畴的侵权行为。我国各地教育部门,要依法明确民办学校招生禁令的内容,与此同时,不能只有禁令,还需从根本上治理择校热,让家长择校和学校择生都回到教育理性上来。
  民辦小学为何热衷于“考家长”?《南方日报》分析道:这类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优质民办小学稀缺。一些颇有名气的民办小学,动辄录取比例是10:1以上,学校稳居强势地位,可看作经济学上的“卖方市场”。解决对策显然就是善用市场无形之手,持续降低民办教育门槛,矫正其供需失衡,同时要持续推动公办教育资源均衡化,发挥好它的兜底作用。
  对于个别民办学校这种奇葩招生行为,也有媒体认为,是一种炒作的噱头。例如,《北京晨报》评论道:现在民办学校招生竞争也很激烈,只有特立独行才能显得与众不同,吸引社会的关注、提高学校的招生率。考家长有一个好处,就是人为制造竞争气氛和“排队效应”,迎合部分家长“难上的就是好学校”的盲从心理,刺激他们争先恐后带着孩子前来竞争入学。
  舆情观察
  上海民办小学奇葩考题一经曝出,立即引来网民争论,考题在一些家长群里热转,家长吐槽、互动频频。随后,两家涉事学校先后表态致歉。涉事学校之一的阳浦小学称:考题只是让家长等候时动一下脑。这种解释被一些网民认为是掩耳盗铃。有网民发问:难道作为成年人,他们不懂得如何打发闲暇时间,而非要用考试这种方式来“娱乐”自己?
  短时间内舆情态势不断扩大,5月7日晚,@上海教育发布通告微博,给出处理意见,态度鲜明,对迅速降温舆情起到了重要作用。观察该条微博下802条网民留言发现,多数网民为其快速反应点赞,但针对通报中“核减两校明年的招生计划”,少数网民表示担忧。有留言道:“凭什么减少明年的名额?难道这只是解决舆情的方案吗?”的确,刻不容缓的舆情需要迅速回应,但一些细节还需补充说明。目前,该条微博还在置顶位置,建议相关部门及时回应质疑,在舆情收尾阶段,不要让网民疑虑继续发酵,减少次生舆情产生。
  从舆情反馈来看,该争议以涉事学校道歉和市教委出面处理暂告一段落,但舆论对此事的思考远未停止。在当前的教育制度下,考家长的招生形式在短时间内很难禁止得了,僧多粥少的现实也会让一些优质的民办学校继续“恃名而骄”。面对这种现实的无奈,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华建议,要解决这一矛盾,政府可向民办教育机构购买教育服务及学位,让优质民办学校成为法理上的“托底者”后,才能更有效地实施监管。
  近日,正是“幼升小”“小升初”的关键时期。一些关于报考学校的新闻犹如星星之火,一经报道,极易引起大批家长身份的网民关注,并迅速成为舆情。建议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做好对学校招生的监管工作,加强舆情监测,尤其是关注家长群的动态,避免一些不实信息扰乱视听,影响正常招生工作。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助理舆情分析师 田野)
其他文献
据外媒报道,日前有哈利·波特迷通过募资网站,号召全球哈利·波特迷共襄盛举,希望能募集50万美元打造魔法酒吧,重現故事中场景,顺利的话,明年就能在伦敦开幕。报道称,名叫马修·寇特兰(Matthew Cortland)的男子原本是老师,后来转行当科技工程师,日前他在募资网站上号召剧迷发挥想象力,一起玩魔法,筹划魔法酒吧,也欢迎图书捐赠,引发热议。
无论是充斥荧屏的“养生热”,还是手机终端漫天的“医学科普”,都反映出民众健康意识的觉醒。然而,面对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普通民众有时难以分辨。更有甚者,一些打着医学科普旗号的“伪科学”大行其道,严重误导了民众。这种状况,一方面说明民众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我国医学科普的“短板”。  医学科普成“短板”  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自己的健康更加在意。但从各种调查数据看,物质生活水平
自核武器诞生以来,围绕核安全治理问题,国际社会形成了一套机制和规范,如国际原子能机构、《核不扩散条约》、《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等。然而,核安全治理机制并未完全制止核扩散,南亚、中东、东北亚等地区亮起了一系列红灯。特别是在恐怖主义态势日趋严峻的当下,如何防止恐怖分子或恐怖组织制造核恐怖,成为国际社会的重大关切。  国际社会在全球核安全治理方面需要新思路、新动力和新共识。  首先,全球核安全治理机制应
儿童医疗机构和儿科医生短缺已成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国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儿童医疗服务的供需矛盾凸显,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儿科停诊限诊的情况。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今天上午发布,两部委将采取多项措施,比如恢复儿科本科招生,在“十三五”期间将儿科年度招收计划由每年4000人提高至5000人。到2020年,力争儿科医师达到14.04万人以上,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师达0.6人。
美国科学家近日宣布成功探测到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引力理论的最后一项预言,震动世界。中国也正在积极布局引力波探测和研究,中国科学院16日公布了空间引力波研究与探测的“空间太极计划”。按照这一计划,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发射三颗卫星组成的引力波探测星组,用激光干涉方法进行中低频波段引力波的直接探测。
我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居家过日子,他只是微笑,从不表达自己的意见。母亲却特别善说,像莳间的鸡婆,下蛋的时候叫,不下蛋时更叫。  母亲絮叨的时候,父亲自然烦,就去担水,把水缸担满之后,就浇庭院里的丝瓜葫芦,总之是不让自己闲。他觉得劳动才是大事,有足够的理由使他免听母亲的闲言碎语。母亲知道他的用心,很是生气,对我们说,你们的父亲是个十足的大坏蛋,他懂得怎么折磨人。  一如深水无波,树高影多,沉默的父
从全民红包潮,到支付宝、微信与线下众商家狂下“红包雨”,抢红包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新的社交习惯,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开始打起抢红包的歪主意。  年关临近,很多人的微信又开始掀起一波一波的红包潮。已经连续两三年尝过甜头的你我肯定不会轻易错过这“几个亿”。见到抢红包的标识一出现,估计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戳下去抢。然而,就是这不假思索的点击,却成为很多人噩梦的开始。  红包“障眼法”  腾讯公关部相关人士对记者
“快乐永不伟大。”  和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所表达的一样,珠宝设计师任进尝试着用自己的首饰设计给人们传递一种精神:快乐并非难事,快乐是自找的。  在学校,任进是最受同学们喜爱的老师,在采访中他也常常能就一个问题侃侃而谈,信息量很大,但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高兴才是最大的收获”。  中国珠宝设计第一人  53岁的任进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但是20年前便在中国地质大学设立珠宝设计专业的他早
解读习近平新年贺词背后五点新意  2015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发表2016年新年贺词。与往年最大不同的是,2016年的新年贺词很接地气,有五点新意:用新闻事件梳理过去一整年,提到扶贫是“我心中的牵挂”,首次提及具体安全事故,以及“政治上的绿水青山”和“命运共同体”。  2015年铁路建设任务超额完成 新线投产9531公里  据中国铁路总公
今年7月,我国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公布了人工智能(AI)发展三步走路线图,其中一串数字被广泛引用,并被美国CNBC电视台、英国《每日邮报》等部分媒体转述为标题:到2020年,中国AI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到2025年将超过4000亿元;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10000亿元。外媒认为中国将人工智能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释放“寻求人工智能领导力”信号。  AI大国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