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前勤!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ang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文泉将军在任时戎马倥偬,孜孜不倦于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建设,素以雄才大略、学识深湛、作风严谨、工作细致而赢得广大官兵的赞誉,被外军称为两栖作战专家、难以应付的对手;离任后依然夙夜在公,念念不忘国家安全、军队强大和人民安宁,毅然决然地做起了“研究员”,潜心研究岛屿战争,为深入探索打赢岛屿战争乃至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而殚思不止、苦耕不辍,出版了一百多万字的巨著《岛屿战争论》。
  仔细品读《岛屿战争论》,深感其中不仅浸润着作者七年来枕“书”待旦、日思夜虑的心血和汗水,而且闪现着作者一束束深邃的思想之光、一柄柄犀利的思维之剑、一摞摞丰硕的思谋之果。作者立足岛屿作战,通观战争全景,穿越古今中外,广泛引经据典,让睿智的笔触深耕于历史、植根于现代、放眼于未来,使这部著作对于打赢未来岛屿战争,建设海洋强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作为军队后勤的一位老兵,作为曾在老首长领导下谋划后勤工作的一位部下,我自然更加关注和欣赏《岛屿战争论》关于后勤方面的精湛论述。作者以《第八篇给论 坚强的后盾》为题,用约占全书1/12的篇幅,专门论述了有关岛屿战争的后勤问题。通篇观之,作者以匠心独到的见解、独辟蹊径的思路、剀切详明的论述,对岛屿战争后勤保障作了系统而详尽的论述,其中不乏重大理论创新的闪光之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军事理论专著,通常都是干巴巴的说辞;而说到作战后勤保障,内容无非就是供、救、运、修、防。但作者在论述岛屿战争后勤保障的各种要素时,却锐意创新、不落窠臼,以一个个新颖别致的比喻替代枯燥乏味的说辞,以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名词取代本无生机的概念,让读者得到了诗一般的享受。譬如,把“胎儿的脐带”比作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把“地狱门前的争夺”比作战场救护,用“浴火重生的凤凰”取代装备修理,用“致命处的呵护”替代后勤防卫,等等。这就增强了理论专著的形象性、生动性和通俗性,让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更加容易接受。
  通篇而论,《岛屿战争论》思想深邃、观点新颖,摅论全面、阐述细腻,内容翔实、富有远见,可谓理论创新特点、亮点多多。笔者择其精粹,谈谈其中四个方面后勤理论的重大创新。
  “三前”论,颠覆了传统的军事后勤理论
  自从世界上有了战争,几乎同时就有了后勤;自从军队中有了后勤,后勤也就成了被打击、被关注和被研究的对象。尽管军事先哲早就提出了“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的思想,尽管“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早已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尽管军事家们一直把后勤保障看作是军队制胜的重要环节,但在传统的后勤保障理论中,“作战需要什么,后勤就保障什么”“部队打到哪里,后勤就保障到哪里”,几乎成了后勤保障的全部标准。然而,作者从战争制胜的全局和战略筹谋的高度,提出了“后勤其实不后,而应该是前勤”的思想,一下子把后勤摆到了直接关乎战争胜负的战略主动地位和前沿位置。接着,作者又围绕前勤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前于地”“前于时”“前于识”的理论,并引用大量战例、史实和数据加以论证,把前勤的概念延伸扩展到了空间、时间和认识的3D维度之上。
  作者在有关前勤的论述中,始终突出了“三前”及其辩证关系。他指出,“前于地,通常都要前于时,不前于时,则前于地的工作无法实现;前于时,也不仅仅是时间提前,前于时的工作中许多也是前于地的工作”;“空间上前也好,时间上前也罢,起主导作用的是思想认识上要前”。可见,“三前”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前于地”是核心,只有把后勤装备、设施、物资和保障力量前伸预置到预定战场,才能就近就便、随时随地保障部队作战需要;“前于时”是根本,只有未雨绸缪、谋划在先,在战略上筹划和建设好后勤,才能在战争中从容应对、稳操胜券;“前于识”是关键,只有思想引领、观念先行,充分认清“前于地”“前于时”的极端重要性,才能在行动上把握主动,努力做好前勤这篇大文章。
  前勤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前置”,这是作者反复论述的一个重要思想。现代条件下作战,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快”是制胜的关键;而要快速制胜,后勤必须遂行随时随地的快速保障。这就需要在预知、预测、预定的战场上,前置部署后勤装备、物资和机动保障力量,缩短后勤与前线、储备与补给、保障与作战之间的距离,从而达成快速保障之目的。前置,从时空上看,既包括时间上的提前设置,又包括地点上的前伸配置;地点上的前伸配置,往往需要时间上的提前设置作保证。从内涵上看,不仅包括在预定战场提前配置一定数量的后勤设施和物资,而且包括事前建设和配备好必要的机动保障力量;不仅包括在本国战场上提前预置后勤保障设施和物资,而且包括借用、依托他国基地前置后勤保障设施和物资等。这是前勤的核心和根本,也是制胜的关键和保证。
  随着国际战略利益特别是海洋战略利益的争夺日趋激烈,随着超级大国霸占全球战略资源的野心日益明显,越来越需要我们在维护生存发展利益上做出正确的战略抉择。为了维护我们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拓展战略生存与发展空间,我们需要做更多更大更广的“前于地”的工作,在建设好本国预置战场的同时,在国际法的轨道和框架内,前伸建设必要的国外海外预置战场,变“前沿部署”为“前沿存在”,变“远程投送”为“短程支援”,以保障半径的延伸促成战略空间的拓展。这又告诉我们,“三前”不仅是一个空间时间概念,更是一个战略筹谋概念。只有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高屋建瓴的战略手段去谋取战略上的先机与主动,在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大战略下,搞好军事后勤建设发展的战略规划,在“前于识”的指导下,完成各项“前于地”“前于时”的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军事斗争后勤准备,才能从容应对战争危机、安全威胁和各种突发情况,在快速高效、坚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中立于不败之地。
  “脐带”论,升华了“算计”和“计算”的基本职能
  “后方有、运得走、送到手,才是真正的后勤供应”,这是作者在第二章中开宗明义的一段话。为了论述后勤供应以及如何搞好后勤供应,作者指出,“胎儿的发育成长,需要母体的脐带供应养料和氧气。军队打仗也需要‘脐带’,从而为部队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这既形象生动地论述了后勤运筹谋划的重要性和整体性,又恰到好处地阐释了后勤供应保障的具体性和功能性,从而以新的视角、新的理念升华了后勤保障的基本职能。   众所周知,后勤的基本职能是保障部队作战。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是后勤保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后勤要履行好这个基本职能,需要从战争全局和战略高度上搞好统筹规划,在战役战斗的各个阶段搞好后勤保障的整体运筹和谋划——这就是“算计”;同时,需要在具体的后勤保障行动中,搞好人员、装备、物资投送供应的各种计划和运算——这就是“计算”。因此,“算计”和“计算”构成了后勤职能的两大基本内涵。
  “算计”是战争的引擎和总阀。大到一场战争,中到一个战役,小到一次战斗,都需要军事家和指挥者们运筹帷幄、精心“算计”,一切战争行动及其结局,无不源于这一引擎的启动和出自这一总阀的控制。因此,“算计”不佳,满盘皆输,搞好战前和战中的运筹与谋划,至关重要。正是基于这个认识,作者用很长篇幅,从“聚源之法”“运送支撑”“效率之门”三个方面,对后勤“算计”作了详明细致的阐述。从军事斗争后勤准备实践看,后勤运筹谋划(“算计”)必须着眼战争全局和战役全程,综合考虑以往战争经验、本国国情军情、作战任务特点等因素,依据战争规模、预计持续时间、可能交战强度、后勤保障标准等情况,进行总体构想、整体规划和一体设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相关军队先后探索建立了岛屿作战后勤保障的多种模式,现代后勤又提出了平战结合、三军一体、军民融合的建设和保障路子,这都是“大算计”的结果。在“大算计”的前提和框架下,作者又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实用性很强的理念和手段,强调要把战略战役物资筹措作为战争准备和作战实施的首要环节,把合理性、完好性、有序性作为物资供应的基本要求,把运得上、送得好、效率高作为后勤保障的重要标准,让各种“养料”“氧气”通过“算计”源源不断地输入战争这个巨婴体内,从而保障战争从胜利走向胜利。
  “计算”是后勤保障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后勤离不开各种“数”,“数”是后勤保障的基本元素。作战物资需要通过“数”的计算进行精确供应,后勤力量需要通过“数”的计算进行精当部署,保障行动需要通过“数”的计算进行精准运作,可以说后勤无数不在、无数不算。作者指出,合理的筹措,首先要明确需求,搞清楚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何时需要等,平时依据相关情况制定战时物资消耗与补充标准,战争机器一旦启动,便以之为参考,结合实际情况适当修正,提出具体的后勤供应需求。接着,作者又强调了“计算”现代战争后勤保障时必须考虑和关注的诸多因素,如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武器弹药消耗速度与强度大幅增加、高技术兵器后勤物资保障压力越来越大等,这就使“计算”更加具有准确度和可操作性。不仅如此,作者还从明确保障需求,到有针对性地展开筹措,包括从战略筹措到战役战斗筹措,从平时筹措到战时筹措,从国内筹措到争取外援,尤其是争取国际社会、友好国家和盟国的援助,直到运用各种运输力量进行不同要求的输送保障等等,不厌其详地提出了有关“计算”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这既是对后勤“计算”的一个升华,又是对后勤保障思想论、方法论的重新定位和双重阐释。
  “管网”论,创新了岛屿作战后勤保障的原则和方法
  后勤是一个比较完整和相对独立的体系,这个体系既是构成整个作战体系的重要部分,又对整个作战体系形成全方位的保障。如何构建岛屿作战后勤保障的科学体系,历来是后勤保障研究和筹划的重点。作者以“血液的流动”作比喻,提出了建立和规划后勤保障“战场血管网”的新观点、新构想,以实现后勤保障顺畅流转,确保军队作战胜利。
  随着高技术武器在岛屿作战中的大量使用,随着非线性作战、非对称作战、非接触作战在未来战争中的广泛运用,构建与作战样式相适应、与作战任务相协调、与作战规模相匹配的后勤保障网络,庶几成为后勤领域必须首先解决的一大课题。岛屿作战“两岸夹一水”的基本环境,决定了后勤供、救、运、修、防都将面临跨海保障的现实,所有保障行动都要围绕陆岸、海上、岛岸三个区域和装载、输送、卸载三个环节来进行。于是,陆海空一体、岸海岛一体、装运卸一体(三个“三位一体”)的后勤保障新网络和新模式应运而生。三个“三位一体”的精髓是,针对不同的作战区域和作战任务,后勤部署和保障方式灵动有序、随机而变——在陆岸,可成集团部署,遂行逐级保障、定点保障;在海上,可成方向部署,遂行越级保障、直达保障;在岛岸,可成分散部署,遂行伴随保障、垂直保障——最终形成星罗棋布、纵横捭阖、既相对稳定又富有弹性、既足额到位又伸缩有余的后勤保障整体格局。
  正是基于对岛屿作战后勤保障特点的认识和把握,作者在借鉴先进保障网络和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战场血管网”新的构想、新的原则和新的方法。在总体构想上,提出了“岸—海—岛”平面三段式、“岸—空—岛”立体三段式或平面立体混合保障式等三种模式,并分析比较了各种模式的长处与不足,进而提出了扬长避短、拾遗补缺的措施和办法。在力量部署上,提出了“三网两区”(即己岸网、跨海网、彼岸网和装载区、卸载区)的基本方式,并对不同网区进行了投棋布子式的规划和架构。在保障实施上,提出了后勤部署要与作战任务相适应,突出主要方向、重点部队;具备应变能力,适应主次方向转换;留有预备力量,遂行机动保障;三军一体、军民融合,综合保障、多法并举等保障原则和方法,并细述了各个原则的具体内容。在后勤指挥上,提出了“后勤流节点控制”这个重点和难点,强调后勤指挥对于后勤保障流调节流动的极端重要性,并对联军作战、联勤保障、联合指挥等作了系统性的阐述。所有这些,都来源于作者对国内外古往今来岛屿作战众多战例的深刻分析和潜心研究,来源于作者多年来在各级指挥员岗位上实施岛战研训的亲历实践和经验总结,来源于作者对各种条件和情况下岛屿作战特点规律的科学把握和艰苦探索,是对以往后勤保障原则和方法的完善、突破与创新。
  “A8S”论,提出了后勤精确保障的新概念
  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作战时间大大缩短,作战节奏大大加快。美军成功空袭利比亚仅用了12分钟,以色列有效轰炸伊拉克核反应堆只用了2分钟,“沙漠之狐”行动从开始到结束只有52小时。如此迅猛快捷的作战行动,对后勤的必然要求就是“以快保快”;而后勤要达成快速保障,必先做到精确保障。
  精确保障,是依托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手段,高效而准确地筹划和使用各种后勤保障资源,在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为部队提供准确的物资、卫勤、运输等各种保障,以最少保障资源满足最大保障需求,以最强保障信息掌控最大保障物流,以最小保障时差实现最优保障时效,以最低保障成本达成最佳保障效益。只有精确筹备保障物资、精确配置保障资源、精确使用保障力量,避免因“概略保障”造成供需误差而延误保障时间,才能在作战需求“瞬间”迅即释放保障能量,快速准确保障到位。作者提出了“A8S”这一后勤精确保障的革命性新概念,即“八个精确”——A8(A是英文精确accuracy的缩写)、“一个留有余地”——S(英文留有余地spare的缩写),并详细阐述了精确时间、精确地点、精确数量、精确质量与精确信息、精确指挥、精确配送、精确管理的具体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指出后“四个精确”是前“四个精确”的基础和前提,前“四个精确”是后“四个精确”的末端和目标,“在精确的同时,必须留有余地或备份,确保一定的弹性”。作者还强调,精确保障必须有先进的后勤理论、科学的保障体制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支撑,建立后勤指挥与保障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后勤保障全系统、全要素、全过程高度融合,覆盖三军、军地相连、前后方对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和全资产可视,做到精确控制与运用、后勤与作战同时获取信息、同时展开作业;广泛引进和应用新技术(如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实现后勤保障模块小型化、轻型化、便利化、隐性化;大量采用光能、热能、核能、氢能(如太阳能飞机、太阳能船、太阳能车等),以推动后勤保障的革命性转变。这些思想和论述,是对精确保障理论的补充、创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岛屿战争论》后勤篇的主要思想和观点,构成了岛屿战争后勤保障理论的基点,也形成了作者以“后勤应是前勤”为标志的军事后勤创新理论的亮点。我们相信,这些创新的军事后勤理论,将对军事斗争后勤准备产生积极的影响。
  (责任编辑 王浩钟)
其他文献
反帝反封建思想的萌芽  1903年6月18日,王崇典出生在安徽省涡阳县城华祖庙街一个贫寒的市民家庭。幼年时,其母不幸病逝,父亲在外续娶。他和弟弟与祖母相依为命,在饥寒交迫的岁月里,度过了他天真无邪的童年。10岁时他有机会进入公立学堂接受教育。  1919年,16岁的王崇典失去相依为命的祖母。在芜湖市警界供职的父亲,把他转入芜湖芜关中学读书。从此,他接触到马列主义思想,受到了五四运动的感召和影响。他
期刊
我是新四军的后代。70年前的那一场战争,以血与火的历史,铭刻在我们父辈的记忆中,也铭刻在我们后代人的心上,铭刻在我们民族的心上,永远不会忘却。回顾历史,是为了走向未来。我觉得,总结这场民族正义之战,仅有胜利者的光荣感、自豪感是不够的,更需要实事求是地总结我们民族抗战的经验教训,从中找到反映我们民族特点和品质的最有价值的遗产,为走好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凝聚共识,提供精神支持。这是我们抗战后人的责任。 
期刊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八路军与新四军分赴敌后战场,抗击日本侵略者。全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亦空前高涨,同仇敌忾,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以不同方式投入了抗日救国斗争。  他们的选择,是抗战  在这股浩浩荡荡的洪流中,中国的知识分子也是最醒目、
期刊
戴大喜今年44岁,高邮市龙虬镇人,是市阳光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也是高邮市老区经济促进会、扶贫开发协会的理事。近20年来,他本着“吃再多的苦不怕,流再多的汗不怕,一定要干出名堂来”的决心,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目前,合作社已拥有交易市场、冷冻加工厂、罗氏沼虾产业服务平台等配套企业,先后被评为“全国合作社示范社”、“省20佳农民专业合作社”、“扬州市十佳农民合作社”,他也
期刊
安徽省淮南市新四军研究会13年如一日坚持造林育人的事迹,让慕名而来的百多万铁军精神追随者为之感动,许多久经沙场的将军也热泪盈眶。4月12日,在淮南新四军纪念林的制高点上,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第一副会长徐承云将军动情地说,淮南市新四军研究会这个老典型很有教育意义,《铁军》杂志要进一步宣传好,不然对不起铁军前辈和他们的传人!  A篇:喜悦,由衷喜悦!望着习总书记走来的那一刻,会长魏耀民感觉这分明是30万铁
期刊
作者简介  李蕾,国家一级美术师,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江苏省油画学会理事。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并师从著名油画大师全山石深造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大学)。许多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各类重大展览,被海内外诸多艺术院馆及收藏家珍藏。曾获第七届、第十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美术作品展铜奖等重要奖项。代表作品有《古老的暗示》《南下列车》《与黎明同行》《淞沪战
期刊
本刊讯 魏冉、乔南村报道 “中国的上将军朱文泉先生写的《岛屿战争论》值得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各国的元首阅读。因为《岛屿战争论》一书的本质就是‘推进世界和平,实现美好的世界未来。’”联合国69届大会主席库泰萨专门致信祝贺《岛屿战争论》主题发布会在南京举行,并就朱将军写的这部书对于指导世界和平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由亚洲文化艺术家联合会主办、联合国支持的这次主题发布会,
期刊
现住江苏省大丰市育红路育红小区的古稀老人单广保,是一名海军部队转业干部,忙了一辈子的他本来可以选择待在家中安享晚年,但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令他选择了退休后迈上以关心下一代事业为工作内容的新征程。  角色的转换  单广保今年75岁,出生在苏北革命老区大丰市万盈镇万盈村,从小对共产党、新四军有着深厚的革命感情。1958年底,他报名来到海军舟山某部当了一名水兵。由于为人坦诚厚道,工作踏实苦干,参军
期刊
遵照中国新四军研究会要求,灵璧县新研会在摸清底数,核准登记的基础上,从2014年11月16日起,由会长王德兴同志带队,与县委党史办、县委老干部局、县电视台配合,携带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器材,深入到全县19位健在的新四军老战士家中,抢救征集老兵史料。为了使工作顺利开展,他们提前一个月发出“致新四军老战士一封信”,明确史料抢救征集范围、内容、重点和要求。老兵接信后积极配合,大多数同志做了认真准备。
期刊
乔南村友读《岛屿战争论》并赋诗记略,令我感动,遂吟哦一首,聊表心志。  老夫伏案斗城东,  肝胆少年五郡雄。  不慕空名留汗竹,  但图白羽射天龙。  三编武学传寰宇,  百国书评赞大同。  八极和平天下唱,  九州共享慰苍穹。  注:  老夫两句:我在华东饭店东楼,怀着青少年时的豪情壮志,用七年时间,撰写《岛屿战争论》。目的是为国家未来打赢岛屿战争,建设海洋强国,使之雄居五洲强国之列。老夫:作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