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式分娩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123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激励式护理干预对促进产妇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按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按激励式心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总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实施激励式心理护理可缩短产程、降低难产率、减少新生儿窒息,对提高产科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心理护理 分娩 激励式
  
  为探讨激励式分娩在临床应用效果,2011年1~5月收治分娩产妇120例,收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5月收治分娩产妇120例,按产妇意愿选取6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激励式心理护理,60例作为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两组产妇在文化程度、产次、孕周、新生儿体重方面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
  方法:观察组产妇从入院开始,即由护士士陪同熟悉产科环境设施、介绍入院须知,消除入院后的陌生感和紧张感,送至产房由助产士监护胎心并讲解分娩经过,正常产与剖腹产的利弊,激励使其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进入产程后,指导帮助产妇在宫缩时如何保持平静和放松,减轻痛苦,并及时告之产妇产程进展程度,大约距离分娩的时间,使产妇觉得胜利在望,自己的努力有所回报,增加信心。对照组由助产士按入院常规接待,进入产程后按常规进行产程观察护理。
  产痛评定标准:按WHO规定的疼痛分级标准,将产痛分4级。
  
  结 果
  两组第一产程对疼痛的反应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第一产程对疼痛的反应比较
  
   注: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分娩方式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
  
   注: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产程时间比较:第一产程平均时间对照组:9.8±2.4小时,观察组5.6±2.1小时;第二产程平均时间,观察组0.43±0.17小时,对照組0.73±0.22小时。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3。
  表3 两组产程时间比较
  
  两组新生儿窒息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新生儿窒息比较
  
   注: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讨 论
  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剖宫产的发生率:目前剖宫产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就是产妇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励教育【sup】[1~4]【/sup】,失去信心,担心不能正常自然分娩,再受剖宫产的二次疼痛【sup】[5]【/sup】。针对产妇心理特征,实施激励式护理干预,产妇情绪稳定,充分认识到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减少了恐惧感,树立了自然分娩的信心和决心,大大减少了剖宫产的发生率。
  缩短产程:激励式护理可以激励产妇围绕我要顺产,一定能够顺产这个信念,产妇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整个身心都投入到自然分娩的过程【sup】[6]【/sup】,大大缩短了产程。
  减少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激励式护理由于增加了自然分娩的机会,产妇的产程大大缩短,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患病率【sup】[7]【/sup】,提高了母婴健康,孕产质量得到较大提升。
  综上所述,激励式护理,增强了产妇的信心,稳定了情绪,缩短产程,降低了难产率,减少胎儿宫内窘迫,从而使新生儿窒息率降低,使产妇顺利接受并积极面对并耐受这一痛苦【sup】[8]【/sup】,顺利度过分娩期,减少了剖宫产率,节约了医疗费用,又有利于母婴的健康发育,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醒华.剖宫产的现状及展望[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5):259-260.
  2 郝天羽,李银环,姚淑芳.应用心理暗示方法缩短产程的临床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0):569.
  3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5.
  4 彭四平,童横庆.激励心理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10.
  5 王淑贤,潘新丽,解俊丽.产科健康教育中要注重自然分娩宣教[J].护理研究,2007,21(10):2765-2766.
  6 王新.对自然分娩后产妇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8,22(5):1185-1186.
  7 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08-311.
  8 李伶,王维华.PCA Ⅱ型无痛分娩仪临床应用观察报告[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4,10(6):361.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润肺治纤汤对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与定量组织学分析。方法:27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9只、模型组9只、治疗组9只,28天做肺系数测定和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检测,肺组织苏木精-依红(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并做肺组织形态学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肺系数和肺组织HYP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肺组织肺纤维化病理变化明显,肺泡间隔厚度较对照组显著增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8.010  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较为多见的危重症。本文对ARDS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生物学标志物与ARDS预后  Von Willebrand因子:Von Willebrand因子(vWF)是由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多聚糖蛋白。稳定性强且具有血管内分泌细胞特异源性,故被认为
摘要目的:了解桡骨茎突切除加植骨术治疗舟状骨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应用桡骨茎突切除加植骨术治疗舟状骨骨不连15例,随访6~23个月。结果:术后随访6~23个月,平均18个月。X线所示:15例全部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5个月。手握力增加,恢复了原来的正常工作,疼痛也消失了。结论:此方法疗效可靠,手术操作相对容易、安全、损伤小,适合在基层单位推广应用。  关键词桡骨茎突切除植骨术舟状骨骨不连  do
目的:观察小剂量瑞芬太尼用于防治颈浅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择期行甲状腺切除术的良性甲状腺瘤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哌氟组),每组25
摘 要 探讨血液透析中肾衰患者血糖的变化及影响。方法: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糖尿病13例,非糖尿病慢性腎功能衰竭32例,均采用标准碳酸氢盐无糖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于餐后立即开始HD治疗,HD期间不进食,分别于透析前空腹及1、2、3、4、5小时检测血糖、血压、血透前后测血肌酐。结果:有16例患者HD期间血糖<3.5mmol/L,17例无任何自觉症状,年龄偏大者、糖尿病者易发生低血糖。性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