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不简单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ou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在一家咖啡店内,无论早上还是中午,点餐台前经常排起长长的队伍。市场数据表明,中国的咖啡消费正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
  除了星巴克和Costa,类似麦当劳和711这样的场所,以及欣欣向荣的例如luckin这样的外卖咖啡品牌,都正让更多的人爱上咖啡这款饮料。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咖啡的功效堪比红牛,它是工作日的救命稻草,能够提神、去水肿。另一方面,咖啡店在人们心中更像是一个休闲、社交和工作的公共空间。在那里,咖啡作为饮料更多只是配角。
  而今,喝咖啡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地的人们享受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咖啡开始慢慢与时尚和现代生活联系在一起。随之而来的“咖啡文化”也浸润了生活的每个时刻。

“牧羊人的传说”


  “咖啡”一词源自希腊语“Kaweh”,意思是“力量与热情”。作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咖啡在欧美国家已风靡500余年。
  关于咖啡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流传最广的是一则关于“牧羊人的传说”。黎巴嫩语言学家法司特·奈洛尼,在其1671年所著之《不知睡眠的修道院》中写道:公元6世纪,在非洲埃塞俄比亚高原的Kaffa地区,有个名叫卡迪(Kaldi)的牧羊人。他在新草原放牧时,发现羊群突然异常兴奋地蹦跳起来,到了晚上仍不停止。卡迪又疑惑又惊怕,求助于当地修道院。
  修道院院长及修士调查了一番,发现山羊是吃了矮树丛上的红色果实,才变得兴奋异常。卡迪于是将红色果实采摘回去,煮成汤汁饮用,果然发现一夜无法入眠。之后,院长把这种汤分派给做晚礼拜打瞌睡的僧侣饮用,效果极佳。
  之后,这种由埃塞俄比亚吹起的风气远征阿拉伯,很快便迷倒众生。
  15世纪以前,咖啡仅在伊斯兰教国家间流传,长期被阿拉伯世界垄断。当时,咖啡主要被使用在医学和宗教上,伊斯兰教医生和教士们认为,咖啡具有提神、醒脑、强身、止血等多种功效。
2018年1月30日,新几内亚,罗布斯塔咖啡豆丰收

  这种由埃塞俄比亚吹起的风气远征阿拉伯,很快便迷倒众生。

  15世纪初开始,有文献记载咖啡的使用方式。咖啡也在此时期融入宗教仪式,并出现在民间作为日常饮品。
  直到16、17世纪,透过威尼斯商人和荷兰人的采购,咖啡辗转来到了欧洲大陆。这种充满神秘色彩、口感馥郁、香气迷魅的黑色饮料,受到贵族士绅阶级的偏爱,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咖啡一度号称“黑色金子”。
  当时的贵族,流行在特殊日子互送咖啡豆,或是送给久未谋面的亲友,有“财入袋、祝贺顺遂”之意。而“黑色金子”借由海运的传播,在接下来风起云涌的大航海时代,将全世界纳入了其生产和消费版图里。
  之后,咖啡因为其既让人感到愉悦,又能为人类创造能量和效率,而被誉为“人类机器的最令人感激的润滑剂”,赢得了世界的喜爱。

世界各地的咖啡情调


  以“入乡随俗”形容咖啡,再适合不过了。现今,更多关于咖啡的文化,捆绑的是一种特定生活方式,或是一种浪漫的情结。
  咖啡在流传过程中,在品饮习惯和冲煮方式上,也展现出了不同的属地文化特性。
  在阿拉伯国家,邀请客人去家里喝杯咖啡,是一种表示主人最诚挚敬意的礼节。在品饮时,他们会很讲究礼仪和程式,这点可以和中国的茶文化相媲美。
  而意大利人的热情和奔放,直接映射到了他们的咖啡文化上。用被研磨得很细的咖啡粉末冲出的Espresso,是意大利人热情奔放的写照。这种口感强烈、又香又浓的Espresso几乎称得上是所有花式咖啡的基础。比起加糖、加奶、加冰、加水的各类咖啡品种,法国人民也钟爱始终是“咖啡之魂”的Espresso。
  法国人去咖啡馆,大多不单单为了喝咖啡。热衷聊天、热衷于享受生活的他们,更多是为了消遣、会友,享受环境氛围带来的舒适和惬意感。
  美国人的咖啡,没有阿拉伯人的庄重或欧洲人的情调。他们喝的是一种无所顾忌、随意率性。咖啡融入了美国人的生活,体现着他们的自由与民主。

  很多咖啡館的“当日咖啡”其实就是美式咖啡,这通常也是咖啡馆菜单上最便宜的一种。美咖是小半杯Espresso(意式浓缩咖啡)兑上大半杯白开水,味道淡、颜色浅,微酸微苦,通常咖啡馆会提供奶和糖。它的起源,据说是二战时期美国大兵在欧洲喝不到他们在美国喝的滴滤咖啡,欧洲咖啡师就用Espresso兑了些热水给他们喝,士兵们居然觉得很好喝,美咖由此而来。
  与之不同的是,英国的咖啡消费量较低。英国人之所以喝咖啡,不过是为了让自己更清醒、更精神。咖啡爱好者为了确保自己能喝到好咖啡,通常会以保温杯自备咖啡上班。   咖啡馆更多的是为英国人逛街歇脚、客户会面等场景提供天然的场地。有些英国人甚至能将自己整个下午的时间都奉献在咖啡馆。
  而中国如今形成的咖啡文化,萌芽于当时上海租界洋人与上等华人出没的场所,咖啡馆也渐渐地演变为中国百姓逛街、约见客户,甚至消磨周末午后时光的去处。这与英国咖啡文化有几分相像。

咖啡的“幸福感”


  人们喝咖啡,是因为咖啡会增加他们的幸福感。咖啡之所以如此让人着迷,是因为它含有两种“神奇”的成分—咖啡因和咖啡醇。
  咖啡因是植物黄质的一种,能刺激大脑皮层,促进感觉判断、记忆、感情活动,让心肌机能变得活泼,血液循环增强,放松人的情绪,从而让人产生幸福感。咖啡醇带来的味道和香气透过嗅觉,造就了咖啡的魅力。
  咖啡中还有一种叫作柯卡丹宁酸(cocatanic acid)的物质,它和咖啡醇一起使咖啡产生了独特的口感。
  随着喝咖啡成为人们的一种饮食习惯,这种饮品也慢慢扮演起了自己作为社交需求对象的角色。
  咖啡馆是个开放的空间,任何的信息、任何的阶层都可以进入。咖啡不仅是一种饮料,它让人们发现了交往的需求、商业洽谈的需要,甚至还有很多人在这里获取各式各樣的信息。这让人们学会了建立一种混合式友谊,让人类意识到在社会交往中“人与人有愿意生活在一起的倾向”。
  如今,咖啡馆似乎成为了人们的“第三类空间”。这里可以是科学家的俱乐部、新科学的栖息地;可以是金融人士的会馆,成为交易所的延伸;还可以是哲学家们观察社会缩影的窗口,更是交流思想、辩论哲学的温床。
  似乎咖啡在这里只是一个介质,人们在其中寻找别的东西。欢乐而宽容的气氛中,不同兴趣和不同身份的人之间能够维持交流和对话,能够收获片刻的惬意与幸福。
  有人说,每一杯咖啡,其实只有50%是咖啡豆和糖的混合物,另外50%是一种成分复杂、叫“感觉”的东西。喝咖啡更多的是喝一种氛围,能够调整人的心境;又是一种精神,苦涩中带着甘甜;更是一种态度,人们追求的不仅是它的味道,更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和生活的乐趣。
  如今,喝杯考究的咖啡,享受生命中的悠闲,已潜移默化为一种时尚之风。咖啡陪伴人们度过许多惬意的时光,丰富着日常的生活,也缩短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原来,生活可以这样;原来,咖啡如此不简单。
其他文献
1945年的1月27日,是纳粹德国奥斯威辛集中营被解放的日子,后来,每年的这一天也成为了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从1940年起,这个位于波兰南部的死亡集中营,在5年内屠杀了约110万人,其中九成受害者是犹太人。拉莱与吉塔(小图)的感情最初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里萌芽  然而在这段人类最黑暗的历史中,一段闪耀着人性光芒的恋情,曾悄悄地在集中营充满恐惧和死亡气息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集中营首席刺青师  1942年4
2月14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布劳沃德县一所高中发生枪击案,造成17人死亡,至少14人受伤。案发后,美国总统特朗普指示司法部制定新控枪措施,美国学生及其他社会人士也纷纷采取行动,要求政府将民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这一次呼吁控枪的声浪是空前巨大的,以致有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美国控枪的“拐点”已经出现了。  其实校园枪击案在美国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了。相反,由于美国在校园内禁枪,看似一尘不染的校园反而成了枪
经常在匈牙利报纸和杂志出现的名流中,有一个人的频繁露面可能难以让外人所理解。这是一个一直以诞生很多(从人口比例上来说)诺贝尔奖得主和奥运会奖牌得主而自豪的国家,但这个人出现在该国媒体时,一般都是被冠以一个“奇怪”的前缀——总理的牙医。  牙医贝拉·巴托尔菲(Bela Batorfi)的成名可以追溯到2010年,保守主义的青民盟(Fidesz)在那年的国会选举中大胜,结束了社会党八年的执政。当年41
过了珀斯(Perth)继续向北,漫长的道路沿着印度洋蜿蜒,孤独地朝着远方的未知向前。该如何形容它呢?  它像一根丝带,巧妙地装饰着西边闪闪发光的海面;又像是湛蓝的天空伸了个懒腰,一不小心触碰到了远处的地平线。细碎的阳光洒在灼热的柏油马路上,踩着光影一路向北,灌木丛中点缀着一朵朵橘黄色的小花,整个空气中都弥漫着柑橘的味道。“弗里曼特尔医生”  这个阳光明媚的周六,又是我们在西澳度过的完美一天。唯一让
2019年12月2日,32岁的英国飞行员LeeMumford 在驾驶舱拍摄的夜空。过去五年,Lee 大部分时间都花在飞往全球各地的路上,工作间隙他用镜头捕捉世界各地的风光。德国农民的抗议艺术2019年11月26日,多達5000辆拖拉机抵达德国首都柏林,抗议政府最新的农业政策和环保规定。某些区域交通陷入相对停滞,最终,抗议者聚集到柏林标志性建筑勃兰登堡门。
康斯坦丁·马科夫斯基的油画《喝茶女》  早前读苏俄文学,几乎每一部都会出现茶炊,如“茶炊在桌上扑扑地响着,屋子里漂荡着奶渣煎黑面饼的热哄哄的味道,这逗起了我的食欲”(高尔基《童年》),“聂赫留朵夫刚要走到茶炊旁去斟茶,忽然听见阿格拉芬娜的脚步声……”(托翁《复活》)。此外,茶炊还出现于《安娜·卡列尼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静的顿河》等名著,其家庭地位堪比中国的筷子!  既有茶炊必有茶。今年6月
2017年1月20日,希拉里与丈夫克林顿一起参加了特朗普的总统就职典礼。在希拉里最新推出的《发生了什么》一书中,她回忆道,在典礼现场,她有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其实,换句话说,在那个总统就职典礼现场,希拉里的魂丢了。  对希拉里来说,输给特朗普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在选举结果公布之前,她甚至只准备了胜选演讲,而没有准备败选演讲词。她已经准备好了在2017年1月20日那天成为白宫的新主人,却没想到
《制造杀人犯》海报  2015年12月18日,互联网电视运营商网飞(Netflix)推出了一部历经10年拍摄的纪录片——《制造杀人犯》(Making a Murderer)。这部长达10集的纪录片一经播出,在短短的时间里就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该纪录片围绕着犯罪嫌疑人斯蒂芬·艾弗里(Steven Avery)的故事展开:艾弗里是威斯康星州马尼托瓦克县居民,23岁时因性侵犯罪被关进监狱18年,20
百老汇的经典音乐剧《芝加哥》正在中国巡演,观众的热情很高。这部剧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1975年首次搬上纽约舞台,迄今已经演出了8000余场,是百老汇历史上演出时间最长的音乐剧。而且,今天来看,一点儿也没有过时。  《芝加哥》讲了一个充满黑色幽默的故事。20世纪20年代,外表天真的家庭主妇Roxie谋杀情夫入狱,遇见了偶像Velma。在巧舌如簧的律师Billy Flynn的操纵和包装下,她们逃脱
2018年,哈佛大学毕业典礼  在常春藤名校成员中,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是最著名、最具竞争力的两所高校。尽管它们之间看似有很多共同点,但仍存在一些关键区别。地理与人口  哈佛大学坐落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也叫坎布里奇市),紧邻波士顿北部。那里也是麻省理工学院(MIT)所在地。剑桥市作为大学城,是一个以服务学生为核心的优质社区,有着悠久的研究氛围和学术传统。  剑桥市同时也有着迷人的广场、绿树成荫的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