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故事人的故事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格兰约克郡北部有一个小地方,叫做哈渥斯。一百多年前,谁也没有想到它会举世闻名。有这么多人不远万里而来,只为了看看坐落在一个小坡顶的那座牧师宅,领略一下这一带旷野的气氛。
  从利兹驱车往哈渥斯,沿途起初还是一般的乡间景色,满眼都是透着嫩黄的绿。渐渐地,越走越觉得不一般。只见丘陵起伏,绿色渐深,终于变成一种黯淡的陈旧的绿色。那是一种低矮的植物,在地上好像难于伸直,几乎覆盖了整个旷野。举目远望,视线常被一座座丘陵隔断。越过丘陵,又是长满绿色榛莽的旷野。天空很低,让灰色的云坠着,似乎很重。早春的冷风不时洒下冻雨。这是典型的英国天气!
  车子经过一处废墟,虽是断墙破壁,却还是干干净净,整理得很好。有人说这是《呼啸山庄》中画眉田庄的遗址,有人说是《简·爱》中桑恩费尔得府火灾后的模样,这当然都不必考证。不管它的本来面目究竟如何,这样的废墟倒是英国的特色之一,走到哪里都能看见,信手拈来便是一个。这一个冷冷地矗立在旷野上,给本来就是去寻访故居的我们更添了思古之幽情。
  到了哈渥斯镇上,在小河边下车,循一条石板路上坡,坡相当陡。路边不时有早春的小花,有一种总是直直地站着,好像插在地上。路旁有古色古香的小店和路灯。快到坡顶时,冷风中的雨忽然地变成雪花,飘飘落下。一两个行人撑着伞穿过小街。从坡顶向下望,觉得自己已经回到百年前的历史中去了。
  转过坡顶的小店,很快便到了勃朗特姊妹的故居。
  这座房子是石头造的,上下两层,共八问。一进门就看见勃朗特三姊妹的铜像。艾米莉在中间,右面是显得幼小的安,左面是仰面侧身的夏洛蒂。她们的兄弟布兰威尔有绘画才能,曾画过三姊妹的像。据一位传记作者说,像中三人神情各异。夏洛蒂孤独,艾米莉坚强,安温柔。这画现存国家肖像馆,我没有看到过。三人的铜像是一样沉静——大概在思索自己要写的故事。眼睛不看来访者。其实该看一看的,在她们与世隔绝的一生里,一辈子见的人怕还没有现在一个月见的多。
  三姊妹的父亲帕特里克·勃朗特年轻时全靠自学进入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毕业后曾任副牧师、牧师,后到哈渥斯任教区长。他在八十四岁离开人间。他结婚九年,妻子去世,留下六个孩子,四个长大成人。他们是夏洛蒂、布兰威尔,艾米莉和安。布兰威尔是惟一的儿子,善于言辞,镇上有人请客,常请他陪着说话。只是经常酗酒,三十一岁时去世。
  在孩子们的房间里,陈列着他们小时候的“创作”。连火柴盒大小的本子上也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墙上也留有“手迹”。据说那时纸很贵。他们从小就在编故事。两个大的编一个安格利亚人的故事,两个小的编一个冈达尔人的故事。艾米莉在《呼啸山庄》前写的东西几乎都与冈达尔这想象中的国家有关。可惜“手迹”的字太小,简直认不出来写的什么。
  帕特里克曾对当时的英国女作家、第一部《夏洛蒂·勃朗特传》的作者盖茨凯尔夫人说:孩子们能读和写时就显示出创造的才能。她们常自编自演一些小戏。戏中常是夏洛蒂心目中的英雄,威灵顿公爵最后征服一切。有时为了弄清楚这位公爵和波拿巴、汉尼拔、恺撒究竟谁的功绩大,也会争论得不可开交,他就得出来仲裁。帕特里克曾问过孩子们几个问题,她们的回答让他印象很深。他问最小的安,她最想要什么。答:“年龄和经验。”问艾米莉该怎样对待她的哥哥布兰威尔。答:“和他讲道理,要是不听,就用鞭子抽。”又问夏洛蒂最喜欢什么书。答:“大自然的书。”
  我想大自然的书也是艾米莉喜爱的,也许是最爱的。几十年来,我一直不喜欢《呼啸山庄》这本书,以为它的感情太强烈,结构较松散。经过几十年人事沧桑,又亲眼见到哈渥斯的自然景色后,回来又读一遍,似乎看出一点它的深厚的悲剧力量。那灰色的云,那暗绿色的田野,她们从小到大就在其间漫游。作者把从周围环境中得到的色彩和故事巧妙地调在一起,极浓重又极匀净,很有些哈代威塞克斯故事的味道。这也许是英国小说的一个特色。这种特色在《简·爱》中也有,不过稍淡些。现在看来,《呼啸山庄》的结构在当时也不同一般。它不是从头到尾在叙述,而是从叙述人看到各个人物的动态,逐渐交代出他们之间的关系。过去和现在穿插着,成为分开的一段段,又合成一个整体。
  一八三五年,夏洛蒂在伍列女士办的女子学校任教员,艾米莉随去学习。她因为想家,不得不离开,由安来接替。艾二十岁时到哈利费克斯任家庭教师,半年后又回家。离家最长的时间是和夏一起到布鲁塞尔学习了九个月。她习惯家里隐居式的无拘束的生活。她爱在旷野上徘徊,让想象在脑子里生长、成熟。她和旷野是一体的,离开家乡使她受不了,甚至生病。但她不是游手好闲的人,她协助女仆料理一家人的饮食。据说她擅长烤面包,烤得又松又软。她常常一面做饭一面看书。《呼啸山庄》总有一部分是在厨房里写的罢。夏洛蒂说她比男子坚强,比孩子单纯;对别人满怀同情,对自己毫不怜惜。她在肺病晚期时还坚持做自己的那一份家务。
  夏洛蒂最初发现艾米莉写诗,艾米莉很不高兴。她是内向的,本来就有诗人气质。她一八四六年写成《呼啸山庄》,次年出版,距今已一百多年了,读者还是可以感到这本书中喷射出来的滚沸的热情。她像一座火山,也许不太大。
  从她的出版人的信中,我们知道她于一八四八年春在写第二本书,但是没有手稿的片纸只字遗留下来。一位传记作者说,也许她自己毁了,也许夏洛蒂没有保藏好,也许现在还在她们家的哪一个橱柜里。
  一八四八年九月,布兰威尔去世时,艾米莉已经病了,她拒绝就医服药,于十二月十九日逝世。可是勃朗特家的灾难还没有到头,次年五月,安又去世。安写过诗,和两个姐姐合出一本诗集,写过两本小说《艾格尼丝·格雷》和《野岗庄园房客》,俱未流传。她于一八四九年五月二十四日往斯卡勃洛孚疗养,夏洛蒂陪着她。二十八日病逝,就近殡葬。
  牧师宅中只有夏洛蒂和老父相依为命了。
  陈列展品中有夏洛蒂的衣服和鞋,都很纤小,可以想见她小姑娘般的身材。她们三人写的书曾被误认为是出于一人之手,出版人请她们证实自己的身份。夏洛蒂和安不得已去了伦敦。拿出邀请信来时,出版人问她们从哪儿拿来的这信,完全没有想到这两个小女人就是作者。
  三人中只有夏洛蒂生前得到了作家之名。她活得比弟妹们长,但也没有超过四十岁。她在布鲁塞尔黑格学校住过一年多,先學习,后任教。夏洛蒂于一八五四年六月和尼科尔斯副牧师结婚。她看重尼科尔斯的爱,对他也感情日深。勃朗特牧师宅中有一个房间原是女仆住的,后改为尼科尔斯的房间。
  夏洛蒂于一八五五年三月,和她五个姊妹一样,死于肺病。
  楼上较大的一间房原是勃朗特先生用,现在陈列着三姊妹著作的各种文字译本,主要是《简·爱》和《呼啸山庄》。但是没有中文本。这缺陷很容易弥补。要知道我们中国人读这两本书非今日始,上一代已经在读在译了。我们立刻允诺送几部中译本来陈列。
  从窗中望去,可见近处教堂的尖顶,据说墓地也不远。勃朗特全家除安以外都葬在那里。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去凭吊了。离开牧师宅时看见有人在三姊妹像旁拿了一张纸,我也去拿了一张。原来是捐款用的。这里的一切费用都是三姊妹的忠诚读者捐赠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有这样多的人爱她们,关心她们的博物馆,真让人高兴,——当然不只是为她们。
  我们又回到旷野上。风还在吹,雨还在飘。满地深绿色看不出一点摇动的痕迹,仿佛天在动,而地却停着。车子驶过一座又一座丘陵,路一直伸向天边。这不是简·爱万分痛苦地离开桑恩费尔得的路么?这不是凯瑟琳·恩萧和希斯克利夫生前和死后漫游的荒野么?他们的游魂是否还在这里飘荡?勃朗特姊妹在这里永远与她们的人物为伴了。
  听说这一带还有勃朗特瀑布、勃朗特桥,一块大石头是勃朗特的座位,连这个县都以勃朗特命名了。人们说夏洛蒂是写云能手,而艾米莉笔下的风雪也使人过目不忘。或许还该有勃朗特云和勃朗特风雪罢。
其他文献
两点钟,琼站在窗边看雪。她听到了一点声音,转过身来看见麦格跪在妈妈的椅子旁边。一种冰冷的恐惧感传遍琼的全身。“白丝死了,”她想。  她朝床跑过去。痛苦已从白丝脸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安详的表情。琼吻了吻她,轻柔地低语:“再见,白丝,再见!”  海娜醒了过来,看了看白丝。“热退了!”她喊道,“她睡着了,呼吸很顺畅!”  医生不久就来了。“我想她会好的,”他说。“让这房子保持安静,叫她睡觉。”  麦
期刊
自2010年秋季学期,西藏自治区对基础教育开始进行全面的新课程改革。201 8年,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英语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从英语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体现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总目标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
期刊
现阶段的高中英語阅读教学,阅读材料匮乏,学生们又正是求知欲旺盛的时候。教材上收录的文章,很难满足他们的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不少教师都把希望寄托在名著阅读身上。英文名著是很好的阅读材料,可以让学生接触地道的英语文学,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之余还能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可是教师真正在课堂上引入名著,展开阅读教学的时候,又发现困难重重。有时学生读不下去,有时勉强读完却毫无收获。归根结底,还是他们没
期刊
从美国中西部金色的田野,到巴勒斯坦嫩绿色的古老疆土,那些留心观察的人共享着同一个快乐真理。近来这一真理被阐述为:四月的雨带来五月的花。这一真理预示光明会从黑暗中進发;刚强生自软弱;如果你敢确信,生命会从死亡中萌发!  全世界的农民们都明白季节的重要性和永恒性。他们知道在哪个季节播种,哪个季节收获,每件事都必须应时而做!虽然暴雨无情地倾盆而下,迫使所有的户外劳作停止,但土地的主人会仰天微笑。尽管有诸
期刊
高考英语的改革使得高考作文的考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新课改背景下英语写作中融入了一些新的形式,比如,近年来兴起了读后续写的考查方式。在平时的课堂上,老师经常会让大家进行读写结合的相关训练。本文将以《A Vacation with My Mother》这篇文章为范例,分析如何结合这篇文章有效进行读后续写,让大家掌握就这种作文形式的基本应对策略。  一、通读原文。理清文意  在进行读后续写时同学们首先需
期刊
《小妇人》是由美国女作家露易莎·梅·奥尔科特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68年。  该作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以19世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四个姐妹之间的生活琐事为蓝本的带有自传色彩的家庭伦理小说。小说受到当时的大思想家爱默生的影响,强调了个人尊严与自立自律的观念;内容平实却细腻,结构单纯而寓意深远,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小妇人》是一本以女性角色为主,强调女权意识的半自传体小说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与互联网迅速融合。在教学领域,基于网络技术的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慕课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之一,为英语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支撑。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英语课堂教学应该积极与互联网相结合,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创建一个多元化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其学习效率。同时,慕课的诞生也为教学的公平性创造了可能,方便学生更好地利用
期刊
不确定性原理事实上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定理,而是一组定理的统称,凡是刻划一个信号不能在时空域和频域上同时过于集中的命题都可以称为不确定性原理,“集中”这一性质可以有不同的数学描述,也就对应了不同的数学定理,但是在所有冠以“不确定性原理”之名的定理中,最著名的当然是由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主要创始人海森堡(W,Heisenberg)在1927年提出的、影响了物理学发展的那个版本,它的精确描述是:  假
期刊
我们公司里的袁老板自从春间到了越州,三个月的工夫,越州的名胜几乎都被他游尽了。但是还有一处凡到越州来的人都要去一次的地方,他却还没有到过,就是那有名的会稽山中的香炉峰,他几次想去,但没有机会。曾经去游览过的华先生故意对他说山峰怎样奇峭,风景怎样美丽。吃饭的时候他就问人家肯不肯伴他去游一次,那位华先生便插嘴说:“香炉峰的风景真好,真真好,非去游一次不可!”袁老板想去游览的心情自然更加强烈,可是总没有
期刊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应该只是单纯地模仿或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该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与探究,这样才能快速地将知识内化,做到融会贯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当留白,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动手操作和自主思考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探究能力。  一、在新课导入环节适当留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新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在短时间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