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喂频率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和体组成影响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meng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1次/d、2次/d(周日不投)、2次/d和3次/d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摄食率、饲料利用情况和全鱼及其组织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星斑川鲽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显著升高,2次/d(周日不投)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1次/d组(P〈0.05),但与2次/d和3次/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次/d(周日不投)组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稍高于2次/d和3次/d组,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全鱼水分和粗蛋白含量不受投喂频率的显著影响(P〉0.05
其他文献
8月20日,集团公司在公交调度指挥信息中心召开了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大会。乌鲁木齐公交集团获得服务、安全、利润先进单位。集团所属单位科级以上干部、集团机关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抓住时代变迁的脉搏,既要继承和发扬以往工作中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又要吸收时代潮流赋予的新元素,不断与时俱进,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成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是近年来新开发的名贵淡水养殖鱼类之一,但规模化繁育技术尚未完全解决。为进一步了解斑鳜卵巢成熟发育的规律,利用组织切片技术观察了3月中旬-5月中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舟山近海海域野生亲代和人工繁育子一代(F1)的2个鮸鱼(Miichthysmiiuy)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8对选择性引物在2个群体60个个体中,共扩增出
从异育银鲫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利用RPM I-1640培养基培养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植物凝集素(phytohem agglutin in,PHA)(0μg/mL、80μg/mL、200μg
从患烂尾白浊症的条石鲷肾脏和肝脏等病变组织分离出致病力较强的菌株TP070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株为条石鲷的病原菌。对该细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rRNA分子
通过性激素药物诱导和人工繁育技术对哲罗鲑(Hucho taim en)(HH)(♀)与细鳞鲑(Brachymystaxlenok)(BB)(♂)进行了远缘杂交。研究结果表明:哲罗鲑(♀)×细鳞鲑(♂)杂交种(HB)的人工繁育效果与
正畸片断弓技术是近几年来广泛应用于口腔临床的新技术.我科自1996~2001的间对全脱位恒前牙,采用正畸片断弓技术进行牙再植术后固定,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CC趋化因子是一类能够促进动物体内炎症部位的各种白细胞的补充、激活和黏附的趋化性细胞因子家族,是鱼类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从草鱼肠道cDNA文库中筛选到的C
通过活体解剖和组织切片技术,系统研究了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过程中Y器官的外观和组织学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Y器官为淡黄色、扁平球状,其中分布有血窦和血管,腺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