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一所有未来的学校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创建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宜都创新实验学校时,我们将教室设计成大空间。每间教室有一百平方米以上,设有图书区、办公区、活动区和学习区,学生的桌椅可以随机拼组,墙壁和楼道,张贴的全是孩子们的作品。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随时实现“撞见学习”。某个孩子回教室的路上被其他孩子的作品吸引住了,驻足观察、研究一番,便会产生一种自然的学习。
  我们团队管理的每所学校都有种植基地,每个班级都有一片自留地,由孩子们来种农作物,饲养小动物。孩子们把自己饲养的小宠物寄养在学校,供大伙观察、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按照对学校物理空间的理解,我们做了相应尝试。我们认为:空间是课程:我们努力将物理空间建设成为有意义的学习空间,实现撞见学习;空间是学习方式:教室布局可以根据需求灵活重组,“有怎样的空间,就有怎样的教育,有怎样的教室设计,就有怎样的学习方式”;空间是学生的第三任教师:空间会对孩子的成长施予影响,润物无声但潜移默化,从而影响孩子的活动和行为。
  对学校空间有了这些认识,如何将这些认识落地,在实践中操作出来?我们进一步概括学校空间建设的原则是:灵活、对话、可重组。
  如空间建设一样,教育中的任何观念都需要落实到实践中,“教育的最大目的并非增进知识,而在于增进行动(斯宾赛)。”
  那么,究竟怎样落地呢?
  转化——理论穿透实践
  每位校长都希望教师把学校当作“我的学校”,而不是“别人的学校”来看待。
  集体规划,共同总结。学校的计划和总结,我们一般由全体教师共同参与,采取共同规划和共同总结的方式来进行。每个人对目标的清晰认知,与他掌握的信息多少是密切关联的。当学校的各种规划和工作总结,是由老师们自己集体设计和总结的,他们的认知就会更清晰,认同度会更高,执行力当然就会更强。
  经费开支权下放。即学校的每位老师都有经费开支权,将部分培训经费划拨到个人,由老师们按程序自主开支,自主负责。其目的是为了培养老师的自我认同意识。每个人的自我认同度,与自己能“做多大的主”是紧密关联的。
  让掌握信息最多的层级作决策或者参与决策。因为责任和权利是相互依存的,是对等的关系,你有多大的责任,就应该有多大的权力,或者说你为这个事做决策,事实上也就承担了多大的责任。
  对于未来学校的治理,我们认为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激励每一个人”。我们对未来学校管理原则梳理的核心词是:扁平,协同化,自下而上。
  对于未来学校的校长而言,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将观念转化成众人的行为。具体来讲需要:引领众人树立正确的观念;扎根实践做出来。
  融合——催生生化反应
  办好一所学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课程、教学、德育、管理、文化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将资源进行整合,统筹安排,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程是为育人服务的,我们着手对照学校育人目标来检视课程后对比后发现:很多课程重复了,比如仅培养孩子爱国心这一项课程就开发了十多个。
  课程建设需要走向融合。经过多方论证,我们组建研发团队,尝试着以语文教材内容为蓝本,将国标语文、数学、科学、英语、体育、美术和音乐等学科整合成一个一个的主题来开展教学。拟定了课程开发的纲要,目前已推进到了二年级。这样的课程设计,就将学科教学进行了整合。围绕着一个主题,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经常同台上课,因此教学和教育也走向更为紧密的融合,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也走向深入。
  上述这种整合,也只是内容资源的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分享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应用知识,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对内容和过程主动投入更多的情感,生发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从而使学习走向深刻。
  事实上,上述过程我们是将育人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三者进行了统整。由此也可以得出,未来学校的课程建设的走向应该是:多元化,选择性和跨学科;未来学校的学习走向也应该是:自主,深度和连接世界。未来学校的校长,从整合资源的角度来说是催化剂,应该整合多元资源,催生化学和生物反应,实现“1 1>2”的效果。
  生长——成为“我自己”
  校长所做的“转化”和“融合”,目的都是指向人的成长,都是为了促进每位教师和孩子的发展。
  经常有参访教师好奇的追问:你们老师为什么这么从容啊,每位教师无论年龄大小,都能在大庭广众之下侃侃而谈?为何有这么强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啊?专业自觉度为什么这么高?
  以5月为例,我们有8位教师的文章,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推送之后,被不同省级以上杂志编辑看到,主动与我们联系要刊发。为什么我们教师能快速成长——是因为我们每位老师心中都有自己的目标。学校帮助每位教师寻找和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学校在制度建设和文化引领方面,培育崇尚研究,促进成长的组织环境,引领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学校学生大方、自信、阳光、向上。学校毕业生到初中后,初中教师一般会反馈:你们学校的孩子不惧权威,敢于质疑,对教师的挑战性很大。其实这与我们的教学方式有关。我们提倡班级管理走向民主,我们鼓励课堂让孩子站在中央,采用分享的学习方式相互影响、相互质疑、相互启发。正是因为有了课堂这个主阵地的支撑,孩子们的口头表达、沟通协作能力,以及同理心和理解力才与众不同。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离开了课堂,是不能支撑这些能力成长的。
  未来学校,需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搭建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平台,让老师和学生成为“他自己”。
  責任编辑/周小益
其他文献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进程的不断加快,政府和社会对公安工作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警察与医护人员和教师一样,已经成为高职业压力群体。
现代教学论的研究表明,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师生互动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目的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个性的发展,不仅取决于教学内容本身,还取决于教学过程中师生之
新课改背景下,计算机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其基本框架主要分为六个环节:导入新课,展示目标;设疑激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在湖北的西南部有一座城,她上控巴蜀,下引荆襄,是巴楚文化发展的重望之地.她就是被人们誉为“三峡明珠·世界电都”的宜昌市.而宜昌的教育改革也与这座城一样,在卓越中寻求创
期刊
从目前的小学教学来看,很多教师仍然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课程设计、教学活动的开展除了传授理论知识外,较少涉及到其它素质的培养,以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为核心,开
本刊讯(全媒体记者 李文驰 王慰 王照亮)5月20日开始,为期8天的“监利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活动在监利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举行.rn本次活动由监利县教体局主办
期刊
本刊讯(全媒体记者 鄢志勇 张芸)2018年6月12日,湖北省首届中小学STEM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长江大保护STEM系列》课题发布会在武汉大学第一附属小学举行.rn本次大会由湖
期刊
本刊讯(全媒体记者 张芸 陈殷 陈文斌 李慕绚唐华)5月21日至25日,由洪湖市教师培训中心主办、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长江教师培训研究院承办的“洪湖市小学骨干班主任提升研修
期刊
In the real world,centralized tracking in a large-scal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 may not be feasible due to the possible failure of fusion centre and the l
回眸2001年,张公堤畔,满目荒凉,几幢校舍,学生仅102人。时光荏苒,17年过去了,草创时期的“常青实验小学”,如今变成了涵盖4个校区、学生近6000人的九年一贯制常青树教育集团——一所颇有中国书院风格兼具国际范式的花园集团学校,一颗区域化教育最璀璨的明珠。  办学伊始,学校倡导践行“生命发展教育理念”。立足国情学情、扎根传统文化、融入东方智慧、拓展国际视野、吸纳新鲜思想,“生命发展教育理念”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