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iPad引入中小学弊大于利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7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在数字化的今天,人们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数字化产品。近年来,一些中小学陆续将iPad引入教学,开展数字化教育,甚至有学校要求学生集体购买iPad。尽管有教师认为,与传统课堂相比,“电子课堂”添加了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方式和网络平台系统等,展示方便、形象,能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但是笔者认为,将iPad引入中小学弊大于利,并不可取。
  首先,有损身心发育。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的黄金阶段,尤其是眼睛,长期使用iPad,必定对学生眼睛造成负担。而且,小孩子的感情相对敏感,同学们都买iPad,难免不会产生攀比心理,让孩子从小就养成爱慕虚荣的习惯,也易造成孩子性格孤僻,沉迷游戏,影响其情商发展,对家境稍差的孩子也是一种伤害。
  其二,形成学习惰性。现如今的人们,因为过度依赖电脑等产品,提笔忘字,遇到什么问题就“百度”一下的不在少数。中小学正是学习汉字,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的时期,使用iPad,难免让学生遇到问题时就求助机器和网络,这只会抑制孩子的探索精神,让其产生依赖心理。中国汉字不像英文等拼音文字,拼音文字对拼更注重,而汉字则更注重写,只有写才能让学生更理解汉字,并记忆深刻。
  其三,偏离素质教育。使用iPad看起来好像确实能为孩子们减“负”,让孩子们不必再背负动辄几斤甚至十几斤的书包,只需要手拿一“本”就可以上学了。但是此“负”非彼“负”,书包轻了不代表课业就少了。归根到底,还是要归到作业上来。使用iPad,不如多带孩子们去科技馆看天文,制作机械模型,做一些小的化学试验等,这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提高其动手能力。只有开展素质教育,才有望让下一个“乔布斯”出现在中国。
  正如教育专家所言,无论未来科技如何发展,教育投入更多的不是在技术,而是在人与人的沟通互动,“学生与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接触,是任何技术也取代不了的。”与iPad资源收集的便捷性,探索和共享的即时性相比,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分享,既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友情,也能交换思维,集思广益,岂不比iPad强多了?更何况,中小学生年龄小,防范意识差,携带iPad上学,难免会招来一些不法分子的觊觎,那就要呜呼哀哉了。
其他文献
通过潍坊地区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潍坊地区规模化养殖场和散养户猪链球菌病的发生普遍存在,且规模化养殖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通过对分离的猪链球菌的血清学鉴
仔猪出生后即注射猪瘟兔化弱毒苗,经0.5h后再令其吸吮初乳,饲养至155d行中和抗体测定,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经攻击猪瘟强毒,完全获得保护。试验表明,新生仔猪乳前猪瘟免疫接种是一种
仔猪补饲胡萝卜茎叶粉100d.头,饲喂60d.,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日增重提高15.64%,增重差异显著(P〈0.05).每千克增重耗料少15.52%(P〈0.05).头均盈利多145.44元,提高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