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皮)瓣转移修复臀骶部褥疮的临床疗效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u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皮瓣转移修复臀骶部褥疮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褥疮患者20例26处,年龄32~ 88岁.创面范围5cm×3 cm~22cm×13cm.根据患者年龄、褥疮部位、范围及深度等选择皮瓣类型,应用臀大肌上部皮瓣旋转修复骶尾部褥疮8处,臀大肌下部皮瓣旋转修复坐骨结节部褥疮1处,全臀大肌皮瓣旋转修复骶尾部、大粗隆部褥疮10处,双侧臀大肌V-Y推进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5处,股薄肌肌(皮)瓣旋转修复坐骨结节部褥疮2处. 结果 术后皮瓣均成活良好,20处Ⅰ期愈合,4处肌皮瓣皮缘部分坏死,2处肌皮瓣局部感染裂开,经换药及再次缝合后Ⅱ期愈合.随访6 ~ 36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原手术部位无褥疮复发. 结论 应用皮瓣转移修复臀骶部褥疮的临床疗效满意,充分的术前准备、适当的皮瓣设计、精细的手术操作、精心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输精管附睾吻合治疗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采用显微外科输精管附睾吻合治疗附睾梗阻性无精子症25例,分析术后复通情况及精子活力情况. 结果 患者术后1、3、6、9、12个月作精液常规检查,首次发现精子时的精子密度(82.6 ±22.8)×106/ml、活动率为(35.1±8.5)%,精子活动力a级比例为16.0%,b级比例32.0%,c
目的 探讨各种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患者共244例,统计游离组织瓣的应用类型、成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并发症等,并对可能影响皮瓣成活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249块游离组织瓣中,243块组织瓣成活,6块失败,成功率为97.6%.共有13例出现术后血管危象,血管危象发生率为5.2%;其中动脉危象2
目的 探讨采用指神经背侧支局部转移修复指神经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9年7月至2011年10月,采用指神经背侧支局部转移修复指神经缺损19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5例,女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29岁.神经缺损涉及19指19侧指神经,包括示指5指,中指8指,环指4指,小指2指.平均缺损长度为2.5(1.4~3.5)cm.术中选择同指健侧指神经的背侧支或邻指的指神经背侧支作为供体神经转移修复指
目的 观察雌二醇对大鼠腹部轴型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取12 ~ 14周龄雄性健康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缺血再灌注组(Ⅱ组)、生理盐水组(Ⅲ组)、雌二醇组(Ⅳ组),每组12只.于左下腹形成大小为3 cm×6 cm的腹壁浅动脉轴型皮瓣.通过无损伤显微血管夹夹闭腹壁浅动、静脉建立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3、5、7d观察各组皮瓣一般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业意外大大增加,手创伤的患者占工伤的比例也不少.中国显微外科手术自20世纪60年代起发展,现在已相当成熟,不少手术都是世界首创的.很多严重手创伤导致的组织损伤都可被修复,且手术近乎完美,单从《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3年报道的就有数十篇[1-14].但完整详细介绍术后皮瓣康复和促进功能恢复的典型文献不多.其实单是手术的成功,而没有康复的配合,结果还是失败,因为患者的手功能未能恢
期刊
骶尾部褥疮的临床治疗较为棘手,以通常的植皮、换药方法难以治愈.目前多采用扩创和皮瓣转移术,但术后皮瓣下感染和创口裂开发生率均较高.自1997年5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骶尾部褥疮患者25例,术后13例出现皮瓣下感染和创口裂开,经扩创处理后愈合.资料与方法本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25~65岁,平均42.4岁,均为腰以下截瘫患者.褥疮形成时间4个月~7年,平均1.4年.褥疮部位均位于
期刊
目的 探讨应用VSD联合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在修复腕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应用VSD联合带蒂皮瓣(包括骨间后逆行岛状皮瓣、鼻烟窝逆行岛状皮瓣、尺动脉腕上支皮瓣)和游离皮瓣(包括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和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对85例腕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进行修复,对其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游离皮瓣出现动脉栓塞危象,经再次血管探查后,皮瓣成活良
2011年5月至2012年9月,我科对手指中、末节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改良掌背动脉筋膜蒂皮瓣修复15例,并行3~9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共15例15指,男11例,女4例;年龄19 ~ 53岁.碾压伤10例,切割伤2例,组织块再植坏死1例,热压伤2例;手指缺损面积为5.0cm×2.0cm~6.0m×3.0cm,创面均伴有指骨、肌腱外露,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皮瓣旋转轴点为近节指
期刊
目的 总结应用指背链型血供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以手指桡背侧缘或尺背侧缘为轴线设计皮瓣,皮瓣的旋转点在轴线上离创面1.0~1.3 cm处,蒂长度不超过1.3 cm,选择皮瓣切取面积1.0 cm×1.0 cm~2.0 cm ×3.0 cm,蒂部带少许水滴状皮肤,经明道转移至创面进行修复25例.结果 25例皮瓣术后24例顺利成活,1例远端皮缘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3个
目的 探讨X-tube与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8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X-tube行髓核摘除手术46例,经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切除40人.按Nakai评分标准评价临床效果,同时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并发症、住院天数及术后恢复情况.记录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OS-W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