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o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交叉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7月— 2015年6月收治的65例(72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3例,女2例;年龄18~70岁[(45.7±12.2)岁]。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49侧(Ⅱa型25侧,Ⅱb型17侧,Ⅱc型7侧),Ⅲ型23侧(Ⅲab型12侧,Ⅲac型6侧,Ⅲbc型5侧)。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微创组(30侧)和对照组(42侧)。微创组采用经皮或微创复位交叉中空螺钉内固定,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比较两组住院时间、骨折复位和愈合情况、术后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跟骨形态依据其长、宽、高、Böhler角和Gissane角判断,足部功能依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6~24个月[(15.2±4.7)个月]。骨折均Ⅰ期愈合。微创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0.2±2.3)d ∶(18.6±3.3)d](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比较,微创组跟骨宽、Böhler角的变化小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与对照组中Sanders Ⅱ型骨折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89.3±6.8)分、(90.1±8.1)分(P>0.05);Sanders Ⅲ型评分分别为(83.5±10.8)分、(82.5±7.3)分(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19%(P>0.05)。

结论

与钢板内固定比较,交叉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有助于促进后足功能恢复,可作为非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氨甲环酸对脊柱手术围术期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检索1999年3月— 2017年3月Ovid、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后检索出氨甲环酸在脊柱手术中应用的高质量(Jadad评分≥3分)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文献8篇。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 0软件进行Meta分析,分析氨甲环酸在脊柱手术术中及术后对出血量、输血率、活化部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数字化辅助技术在股前外侧分叶皮瓣修复前中足脱套伤中的初步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3月— 2015年12月收治的8例前中足脱套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18~51岁,平均34.5岁。足部缺损面积18 cm×12 cm~13 cm×10 cm。患者均在数字化技术辅助下应用股前外侧分叶皮瓣完成修复。术前均行下肢CT血管造影(CTA),将CTA数据以DICOM格
目的探讨穿支蒂足背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2月— 2017年1月收治的7例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18~73岁,平均38岁。损伤部位:前足底外侧皮肤缺损3例,第3趾蹼背侧皮肤缺损2例,第4足趾近节背侧皮肤缺损2例。缺损面积2.5 cm×1.5 cm~4.5 cm×2.0 cm。根据术式解剖学基础,在足背外侧设计并
目的探讨中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 2016年10月收治的87例mTB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0例,女37例;年龄14~60岁[(37.8±12.6)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9~12分,其中9~10分36例,11~12分51例。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期刊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时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与肠道微环境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8只)和正常对照组(12只)。实验组采用自制的重力牵引式小型对(侧)撞机模拟交通致伤,44只建模成功,其中颅脑损伤合并肝脾损伤9只;四肢骨折合并脾脏损伤3只;肋骨骨折合并肺脏损伤、胸腔积液12只;硬膜外血肿、脑挫裂伤合并骨盆及四肢骨折11例;多部位骨折9只。损伤严重度评分
期刊
目的比较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MPFLR)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TTO)与单纯TTO治疗伴高位髌骨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7月— 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伴高位髌骨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35例;年龄13~29岁,平均20.6岁。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TTO组(32例)和MPFLR+TTO组(18例)。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髌骨稳定性检查,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