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x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目标为培养学生热爱学习,优秀自信的态度,善于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攻克问题的能力。其基本的学习载体为学生从日常学习与社会生活中得来的一系列问题或要求以及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其基本内容为从一系列发现问题、攻克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广阔的科学文化知识、各种真实而深刻的体验以及科学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其基本的学习形式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其自觉使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自主创新;交流辩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性学习的理念
  一般的教学形式为老师讲课,学生机械,被动甚至消极地听取,往往缺乏较高的学习热情,听课效率不高,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研究性学习方法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让其死记硬背、被动学习的现象,发挥其自主、积极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习方式产生转变,进而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们的自主能力
  开展积极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使学习方式产生转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以便使学生能夠在轻松的心理暗示中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在实践中学习,在自然而然中实现观念、能力的发展和形成。
  (二)给学生提供更为开放的学习空间
  交流探究的地点既可以是课内与室外,也可以是网上或者图书馆。其内容也是相对开放的,需要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查阅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书籍。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范畴,更加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渠道,使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知识的积累。
  (三)师生共同探究和寻求新知
  这要求教师和学生建立一种新型学习关系,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权威,不再将已形成的知识系统机械的传授给学生,而是成为学生的伙伴和帮手,运用自己已形成的知识、能力和思想,帮助他们去寻求科学的探究方法,鼓励他们去自主探索发现,帮助他们发现各自的闪光点,以共同完成学习目标,使学生的能力、价值观等得到发展。
  (四)具有践行性
  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为提出课题或问题,让学生自主地去进行解决。课题和问题可以由老师布置,也可以是课本问题的延伸,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去寻找和确定。研究性学习不再将学生限制在单纯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而是会加入体验实践。“问题”是学生在探究时的主要依据,在不断解决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知识,这些知识的取舍、积累和使用都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二、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方法
  (一)开展专题研究
  语文课的学习中不时会穿插其他科目的学习,在学习其他科目的同时自然也会接触到语文知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寻找研究的课题,再帮助学生利用各种资源使之课内外知识相互结合,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共同研究的行为,以便于培养他们团结友爱,乐于探究的精神。
  1.课堂中渗透研究性学习。课堂是教与学的主要阵地,所以在课堂中实行研究性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正如教材的内容是多种的,因此相对的进行研究性学习也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2.角色研究。该研究方法适用于低年级学生。由于低年级的课堂充满趣味,非常活泼和形象,并且具有天真的心性,所以非常适合开展角色研究。教师可以积极引导低年级小朋友进入课文情境,带领其琢磨角色,进入角色,从而实现充满感情的朗读和表演,可以同课文中的人物进行情感的交流。如一篇小学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可以将小朋友们对母亲的深爱带入文中,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研究小蝌蚪是如何寻找妈妈的,途中遇到哪些帮助它的朋友,带领小朋友们体会小蝌蚪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最终找到妈妈的喜悦之情。
  (二)类比研究
  课本中有许多内容和表现形式相同的类型作品。比如一个作者写的不同文章,可能具有相同的思想格调和内容,同样,运用类比的方法也可以研究异同点,加深对作者思想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学习中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来引导学生对该类作品作出概括,引导学生产生类似的联想,建立类似的体系概括,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让学生通过比较研究获取知识。如学习童话类的课文,可以看出《一千零一夜》中很多故事都是表达的人间温暖的故事;再比如学习了《山行》这首诗后,再比较张继的《枫桥夜泊》,引导学生在对比中理解,即使同样是写景,但却可以表达出截然不同的意境。
  (三)专题研讨会
  有时我们会学到一些人物介绍的文章,如《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类文章我们可以找具体的史实作为依据进行参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找邓小平先生更多的生平资料,开展《我知道的邓爷爷》这类的报告会,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多方面的认识人物。
  (四)开展辩论会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事情都有正反两面,人不应该单方面地看问题,在小学教材中有许多人物、事件都是具有双面性的,在这种时候辩论就能够培养小学生全面看事情的能力。比如有一篇文章叫做《圆明园的毁灭》,有很多人对圆明园的重建持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作为文化遗产,应该恢复圆明园的美丽,而有人更加偏重于历史层面,认为为了警醒中华儿女应该保持烧毁的原样。这种问题,作为教师,是没办法作出孰是孰非的评价的,更不应该引导学生去说对错,应该作为旁观者,对于学生的评价不作任何评价。通过“唇枪舌剑”,既锻炼学生的口才,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小结
  不能否认,研究性学习确实对于提高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意识为核心,是非常具有光明的发展前途的。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实现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向更加优秀的方向前进。
  (编辑:刘婷婷)
其他文献
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
本文针对精细砂体进行了研究,从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能够看出数字检波器可以准确地刻画砂体的边界图谱.
排尿障碍是肛门病术后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我们采用哈乐治疗肛门病术后尿潴留患者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摘要】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马远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上,一个渔翁坐在船上垂钓,四周除了寥寥几笔微波外,几乎全是空白,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远的意境。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理解读者,更相信读者,所以特意设下空白,让读者去思考,去补充发挥,让读者和自己共同完成作品美学价值的创造。  【关键词】语文课堂;课堂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否
【摘要】语文学科一直以来都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因此,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学习效果状况。近年来,多种教育教学方式日益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提问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式,它一方面可以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及时把握学生课堂心理过程以及活动的进行情况,另一方面又能够充分将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进行必要的协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通常将提出问题直到解决问题的整个
海上平台生产过程产生的含油污水量日益增长,正确处理采出水确保回注水的质量,实现水中石油类物质在线监测,对加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工作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水中石油类污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们语文教学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永恒话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广大教师要契合小学生的特点,巧妙融入古诗教学,从而不断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目的对急性阑尾炎脓性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860例急性阑尾炎的脓液标本进行常规需氧菌的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
口语交际教学是现代语文教学中新兴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口头语言的连贯表述能力与情感表达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倾听与适时记忆能力。这几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
在传统湿蒸汽发生器基础上,通过工艺流程和控制系统的改造升级,使其成为过热蒸汽发生器,达到生产过热蒸汽的目的。改造成过热蒸汽发生器后,锅炉出口蒸汽过热度达13.4℃,有效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