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初探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n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程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客观要求。做好这项工作就要明确: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前提;创设问题情境是关键;引导创新是根本。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生 创新思维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究竟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前提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创新意识,首先要求教师对数学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第一,就数学自身而言,它是思维的体操和思维创造的产物,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表现着人类的智能本质与特征。数学活动是智力体操与创造发明的活动,它对人的科学思维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不仅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也不仅有很强的工具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创新意识、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学习数学的过程完全可以成为再发现、再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数学观念,充分认识到数学对培养人的科学思维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到数学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包括创新教育)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地位。
  二、创设问题情境是关键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最显著的特点是连续性、相关性。初中数学的学习也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拓展、不断延续的过程,可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通过联想、类比、化归等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因此问题情境也可借助这一特点来创设。
  1.用新旧知识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教学义务教育八年级《不等式性质》时,可抓住其与《等式性质》的相似点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学生回忆等式性质,唤醒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后,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识。可先让学生比较下列各式大小:
  3 5,3+2 5+2,3-2 5-2;7 4,7+(-2) 4+(-2);
  若a>b,那么a+c b+c,a-c b-c。
  接着让学生自己归纳这些式子的规律,从而得到不等式的性质,同时学生也会探索出不等式的性质与等式性质的联系与区别。这样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学生的探索下不断拓展完善,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掌握了新的知识,这时学生就会认为数学学习原来这么简单。有这样成功的体验,并体会到学习无尽的乐趣,就会使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2.通过迷惑性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后,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牛牛家离公园15公里,丽丽家离牛牛家8公里,问:丽丽家离公园几公里?大多数学生马上得出结论:23公里或7公里。显然学生受到初一行程问题的思维定势的影响,认为牛牛家、公园、丽丽家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也些学生,不置可否,磨磨蹭蹭,笔者偏偏让他们发表意见。一个略为胆大的学生才小心翼翼地说:假设牛牛家、公园、丽丽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结果还会是这样吗?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一个小小的提示,让众多学生走出了误区。
  3.用故事、典故等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讲解坐标系平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先讲解数学家迪卡尔发明坐标系的过程,当他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过去把它捉住。迪卡尔恍然大悟:“啊,可以像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兴致己经调动起来了。
  三、引导创新是根本
  引导创新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和批判精神,这四者都属于创新意识的动力系统。但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了对这这四者的激发与培养。就客体来说,数学本身就是人类创造的奇迹,但数学的魅力、数学的奇异性、数学的美要靠教师去挖掘、去展现。
  例如,在教完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后,出示这样一道题让学生思考:“A、B两村分别位于河的两岸(河的宽度一样,且A、B两村连线不乘直于河岸),要在河上垂直于河岸建一座桥,桥应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A村经过这座桥到B村的路程最短?”学生们认识到这是一个两点间最短路径的问题,一定要用线段性质公理(连结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来解决。但是由于线段AB不垂直于河岸,从A村经过桥到B村的路线不能是线段,而只能是折线,所以不能直接使用线性段质公理。正是由于这是一个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解决它不是一点思路没有,但确实还有困难,这就引起了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其他文献
大家都知道,苹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水果,它味道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就在我的英语课堂中,怎么也没有想到由于苹果的颜色会发生一个教学故事;更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由此也改变了我的教育观念!  记得那次,在讲“颜色”一课中,当我讲到红色的时候,想要从实际出发,举个例子引出这个颜色,便问:“What color is the apple?”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Red”。就在这时,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发展,教师不能把信息技术课堂单纯看成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的过程,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讲授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应当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精神在学习中的作用和发展,将人文精神融入信息技术的课堂中去,让学生带着情感去学习和探索,让健康美好的情感伴随在课堂的始终,让学生不断得到精神上的充实,用人文精神去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是新课程背景条件下教师新
期刊
“以校为本”的管理,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一线教育的呼唤。新形势下,作为管理者的校长能否立足本校,从学校的实际、从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解决本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路径进行提升活力,于是“校本管理”便在21世纪初应运而生。“校本管理”立足学校自己的办学思想和目标自主规划,以学校管理为核心,紧密结合本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办学活力。近年来,我校经过前身伊山中学的异地搬迁重组,创
期刊
摘 要:有效实施教师管理,促进学校教育工作,成为学校管理者不断探索的课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围绕充分激发和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的目标,以人为本,实施民主管理,以人为本,创设和谐氛围,学校在积极实践和探索着。  关键词:教师管理 以人为本 民主管理 创设和谐氛围    一句话说得好: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策略,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知识经济的产物,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研究性学习要求赋予素质教育崭新的、更深刻的涵义和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笔者尝试着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运用到音乐教
期刊
学前教育是针对学龄前儿童而进行的教育,是儿童正式接受小学教育前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是指从3周岁到6~7周岁儿童,被称为学龄前儿童。在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后,我不断反思着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  一、让儿童在劳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由于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和心理不断发展,他们已经基本具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加之这一时期的儿童好奇心极强,所以,他们开始渴望参与实践活动,并且
期刊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在人类文明中一直是一种主要的文化力量,数学教育具有精神领域的功效,它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笔者以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为依据,就在教学中如何实施数学文化教育进行了思考,并对在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精神、体现数学的美学价值、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了探索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急需大量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经营者与开发人员以及具备一定职业技能的工人,所以迫切需要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职业教育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北、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支柱。本文根据我国目前农村经济与教育发展观状,就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 针对性 实效性    20
期刊
摘 要: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相结合并实践于课堂中,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更有利于实现高效性的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实践 高效性     这个时代被称作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也被应用于各个领域,所以初中语文教学要符合这个时代的特征,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一、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