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出版书使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D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名字很好记,就是‘浙江人’倒着念。”
  台湾出版业界记住这位大陆美女,就是从这句个性鲜明的“开场白”开始的。
  2002年深秋,江哲首度赴台参加两岸书业界的交流活动,作为《中国图书商报》这一大陆出版业权威报纸的唯一代表,她要准备一场名为《中国大陆图书出版发行业基本情况》的演讲。虽然从事媒体工作多年,但是首次面对海峡两岸数百位业内群贤,多少让她感到有些紧张。时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的杨德炎先生一边为她打气,一边给她支招儿:“没事,你先讲个笑话或者故事暖暖场,这样就不紧张了。”江哲想了想,除了要顺利完成主题演讲,宣传一下自己所在的图书商报也是必须的,宣传自己也是宣传商报,于是有了如下的开场。
  “大家好,我是任江哲,来自《中国图书商报》。我的名字貌似难记其实简单,就是浙江人倒着念。另外,很多未见其人只闻其名的人都以为我是男的,其实我一直都是女的。”话音刚落,哄堂大笑。
  江哲回忆说:“那天在场的前辈高人实在太多,大家之所以能够记住我,除了利用自己的名字做了一下‘营销’外,我相信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站在《中国图书商报》这一重要的媒体舞台上。”
  
  沟通 两岸书香香两岸
  “好记”的名字,让江哲在台湾业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江哲与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那次以后,我差不多成了‘台北驻北京办事处主任’,好多人到了北京一定会来向我‘报到’,好多事情也都向我进行咨询。”说到这,江哲的语气里是满足。她是位不怕“麻烦”的热心人。
  敏思善行的她没有满足于做好一个热心人,江哲想把更多的台湾业者介绍给大陆同仁,进而推进两岸书业的交流与合作。 2003年,在江哲的策划和参与下,《中国图书商报》于9月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做了一期“台湾专刊”,为大陆出版业打开了一扇近距离观察台湾地区出版行业的舷窗。做“台湾专刊”,江哲倾注了很多感情在里面,不仅为这个专刊撰写了“卷首语”,同时还亲自采写了5篇人物报道。江哲常说,最打动她的,是台湾业者的专业、敬业和职业精神。
  除了经常与台湾朋友联络、往来外,在每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江哲及其所在的《中国图书商报》也常以演讲、论坛、培训等形式,请台湾出版人来大陆,与大陆业者进行交流。她也因常促进两岸业者的互动,被商报的同事称为“距离台湾最近的人”。
  说到未来两岸业界的交流,江哲以一名记者的敏锐,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两岸在出版培训上会有商机。大陆出版业现在发展迅速,大家都感到人才的缺乏,而台湾业者的经验可以与我们分享。现在苏公(苏拾平先生)已经在尝试这件事。我觉得这是能够做起来甚至可能做大的事情,但是具体能做成什么样,要先了解好市场需求,设计好培训的产品。”
  “媒体有信息优势,我能做的,就是给大家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和尽可能多的见面机会。生意都是谈出来的,接触多了,了解多了,彼此的信任也就多了,这是另一种加深两岸业者交流的机会。”江哲手足胼胝,以自己绵薄之力,为两岸业界交流做着自己的努力。
  
  工作 此生定向江湖老
  杨绛先生说过,“做女人肯定比做男人苦。一个女人有好几个领域,每个领域我只能拿60分。”先生所言的分数自然是过谦了,可也着实道出了其中的无奈。不过要是给江哲的工作打分的话,所有熟悉她的人一定都会给一个惊人的高分。
  江哲每天的生活肯定不是能用“八小时内外”来划分的。我问她,会不会有累了想休息的时候。江哲颇有感慨,“媒体的工作性质就是如此。再说,这么多年了,舍不得。”就是凭着对工作的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江哲从一个普通的新闻记者一路走来,如今的她,社长助理的职位之外,还兼任着报社的要闻版主编和品牌推广中心总监。这么多的头衔加于一身,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意味着N倍的付出和辛劳。
  超负荷的工作,使她不仅不能守在父母身边尽孝,还要让父母时时挂念,多少个伏案的夜晚,接到父母关切的电话,也常常让她陷入深深的愧疚中,但往往来不及多说几句,MSN上闪动的工作事宜或邮件短信的提示,就让她迅速地把角色切换回工作中来。由于一心扑在工作上,江哲常忘了给家里打电话。工作起来像“铁人”甚至“超人”的她,其实打小就是个药罐子,这一点江哲的母亲比谁都为她担心,总是把各种小药片、药丸配好了装在保鲜盒里,嘱她按时服用。只要她十天半个月没来电话,准是生病了不敢告诉家里。随着江哲工作越来越忙,变成母亲主动给她打电话,一拿起电话,母亲便说,“是不是又生病了?”为了让妈妈放心,江哲总是佯装生气地说,“您怎么也不盼着我好啊。”说到这,我分明感受到江哲的内疚和无奈。
  “既要最好,又要更好”,是《中国图书商报》的追求,也是江哲对自己的要求。江哲身体力行,也希望自己的团队能做到这点。“可能跟我一起工作的人会觉得比较累,也有越来越多的声音说我是个强势的女人。其实我不是的。”在她的团队成员眼里,她更像是一团阳光,柔和温暖,整个团队被她照亮又反射出更多的光亮。
  
  其实 匿我童心二十年
  常常有人问江哲,这么大的工作压力,你怎么受得了呀?其实,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自我解压的“秘诀”。远流的吴兴文先生讲了一个关于江哲的小故事。有一次他们从一个会议出来顺便逛旁边的音像店,江哲一口气买了二十几张光碟,全部都是动画片。说起这件事,江哲不禁开心地笑了起来:“我特别喜欢看动画片,最喜欢《猫和老鼠》,很着迷,很多故事至少看过十遍。”铁杆Fans江哲爱《猫和老鼠》到什么程度,这个细节或能表现一二:一次去外地出差,当地书城的老总边带她参观边跟她讲解,说着说着忽然发现江哲停下了——原来,路过儿童区,电视屏幕正播《猫和老鼠》呢。
  之鳞片甲的闲暇中她喜欢看书,尤其喜欢小说。“吃饭的时候,有时我会顺手带一本《小说月报》。很多人都问过我,连堂弟也不解地说,你怎么还看这个呀?你现在的生活比小说里的精彩多了。但是我就是喜欢。”
  武侠小说也是江哲的最爱。爱读武侠的人,性格中常常带些理想主义,骨子里也有热血和仗义。江哲特别喜欢金庸大师的武侠小说,问起最喜欢小说里哪位女性角色,江哲出乎我意料地说,“以前最喜欢穆念慈,但现在你问我对金庸小说里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我第一时间里想起的不是女性,而是乔峰。他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大豪杰。”
  
  期望过简单的生活,却从事媒体这个最为复杂丰富的行业,我问江哲如何来协调二者,她说,做人一定要简单,但是做事情绝对不能简单。做事情的时候要把各种情况和困难都设想到,等到真正做起来才能有备无患,才能把事情做得漂亮。而做人的话,不论是做朋友、做同事、还是工作上的交往,都是缘分,越简单越好。
  江哲就是这样一个女人,看似大女人,其实女孩心,她在复杂的世界里永远坚持着属于自己的简单。
其他文献
流浪前,我很喜欢做功课。这时候就爱去书店把有关目的地的旅游书一次抱过回家,仔细地阅读,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景点、希望入住的饭店资料和对我来说最重要的餐厅数据记录在我的Moleskine里头。对我来说,这就是旅行的开始。    旅游书,总是占据我书架中最重要的位置。尤其在床边,总会放两三本旅游书,在睡觉前看十分钟,就能安然入睡。每次经过书店,很自然地,也往旅游书那边钻,希望从别人写的书里头看到世界另一个
期刊
吴宇森大片《赤壁》上映以来深受华人世界的喜爱,不少出版商也瞅准时机推出相关图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吴宇森夫人牛春龙的《〈赤壁〉侧写》。  说《〈赤壁〉侧写》最引人注目,是基于以下几个理由:    一.内容与众不同,而且具有权威性    大多数出版商遇到如“赤壁”这样的历史或公共版权的文学作品搬上大屏幕时,一般都会抓住机会,趁势推出相关的出版品,但大部分的做法也仅仅是将公共版权的书籍进行再整理,并
期刊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大陆的奥运出版物已经突破1000多种,其中北京图书市场销售品种就接近700种,内容也涵盖方方面面,如奥运百科、竞赛规则、语言学习、中国文化、奥运场地风土人情及旅游等。不过,奥运出版市场虽看似一片繁荣,不少业内人士却表示担忧。    自2001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各行各业就摩拳擦掌,誓要从奥运大市场中抢出一杯羹来。许多出版人也跃跃欲试,要加入到这场奥运大餐中。毋庸置疑,奥运
期刊
长期以来,出版社可免费向新闻出版总署申领一定数量的书号,民营的图书策划公司却无此权利,只好向出版社购买,不少出版社也将多余的书号转卖并以此牟利。这样,双方的供求关系促成了书号买卖市场的形成,虽屡禁而不止。  为解决买卖书号、刊号、版号问题,新闻出版总署决定推行书号实名申领制度。7月16日,京沪渝鄂的56家出版社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可以通过新闻出版总署的“书号实名申领系统”在网上申领书号,一书一号。20
期刊
《域外小说集》为书,词致朴讷,不足方近世名人译本。特收录至审慎,移译亦期弗失文情。异域文术新宗,自此始入华土。使有士卓特,不为常俗所囿,必将犁然有当于心。按邦国时期,籀读其心声,以相度神思之所在。则此虽大涛之微沤与,而性解思惟,实寓于此。中国译界,亦由是无迟暮之感矣。      2007年在中国书店秋季拍卖会上,此本薄薄的小册子从3万元人民币起拍价开始,一路被追涨到27万元落槌,加上手续费和税金,
期刊
并驾齐驱,共享第一大报荣耀   《中国时报》创刊于1950年,原称《征信新闻》,后改称《征信新闻报》。上个世纪60年代台湾经济开始成长,报纸发行与广告同步起飞,《联合报》靠社会新闻崛起,逐渐超越台湾的《中央日报》,取得第一大报地位,《征信新闻报》当时只能算第三大报。1968年《征信新闻报》改名《中国时报》,宣示与《联合报》抢夺第一大报地位的决心。余纪忠董事长的文人背景使《中国时报》报风比较偏向自由
期刊
书书  大家好,我是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的书书。    香香  大家好,我是香香。    书书:“第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就要开幕了,就由我和香香,带大家一起先睹为快哦。第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将于2008年9月20日,上午10时整,在台北市世界贸易中心拉开帷幕。届时,大陆出版界近500多位同业、台湾各大出版社负责人、台湾书业界及各协会负责人,将济济一堂,共襄盛举。        2008年9月
期刊
开放“直航”及大陆人民赴台旅游之后,经济上的互惠互动虽还言之过早,尚看不出成效(就是最简单的省钱省时,目前都达不到,因仍要绕经香港飞航情报区),文化上扩大交流影响之迹象却十分明显。台湾各景区为了迎接大陆游客,已大幅更新简体字的广告牌、招牌、广告、文宣,包括产品的包装和相关说明文书。昔年“反共抗俄”时代遗留下来的口号标语,也尽量拆除,以降低误解、促进沟通。    台湾对简体字亦是早就熟稔  在此之前
期刊
2008年6月13日,从大陆图书市场传出了震撼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出版业界的消息:在中国苦心经营13年的贝塔斯曼集团宣布,其旗下分布于中国18个城市的36家零售门店,将于今年7月31日前全部关闭。停止接受新的订单,网上订购及目录订购都将停止。“别了,书友!”“别了,中国!”这家全球第四大传媒集团终因各种原因,无奈地告别中国市场!“巨鲸”终却“搁浅”!当两岸的关系逐渐明朗,两岸的出版交流合作日益频繁,作
期刊
2008年书业界业绩亦不如往年,特别是十月份以来,零售业开始出现负增长,和其他产业一样,许多书店关门歇业。与书有关的相关产业,如纸张、印刷、出版行业,也出现萧条景况。于是人们都怪罪金融风暴,积极为避免金融风暴出主意、想办法,似乎抵御金融风暴成为书业界2009年工作重中之重。  金融风暴对书业界影响其实不大。因为经济不景气,人们更有闲情雅兴看书,更有时间充电;再者经济不景气,也不至影响人们连买书的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