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杜荧:有兴趣,才有幸福感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oson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荧:1987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现任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新闻夜宴》主持人。在她20多年的主持生涯中,主持过《江苏新闻》、《江苏新时空》、《1860新闻眼》、《人间》等各种类型的节目,并多次获得过国家级、省级新闻专题类奖项。
  蒋卓吾:19岁,现在美国读艺术设计,曾获美国国家艺术奖。
  
  ☆☆ 培养独立性 ☆☆
  
  杜荧1987年分到江苏电视台,四年后她得到一个借调中央电视台的机会,不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她却在一年后放弃了,“那时候儿子刚1岁多。我是个为爱而活的女人,特别容易动感情。”为了家,为了儿子蒋卓吾,她放弃了这个机会。
  那时候台里主持人很少,杜荧生完儿子才两个月就回来上班了。儿子刚满8个月时,就被送去上小托班。“那时候他坐得还不是很稳呢,说起来真是舍不得。”杜荧深有感触地说。
  蒋卓吾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是最后一个离园的,因为杜荧和丈夫都是新闻工作者,常常一忙起来就忘记了时间,总是没法按时去接他。最后,幼儿园老师干脆把小卓吾带回自己家里,等杜荧忙完了工作再去老师家接他时,往往已经很晚了。
  正是幼儿时期的这些经历,让蒋卓吾成长为一个独立性比较强的孩子。
  小学四年级的暑假,杜荧交给儿子300块钱,跟他说:“我和你爸爸要上班,你放假在家,妈妈打算让你来负责买菜、做饭,安排我们家的一日三餐。这是我们家这个月的菜钱,全部交给你了。”蒋卓吾倒是很乐意掌握家里的采购大权,由他来考虑今天的菜怎么搭配,然后去菜市场采购,洗菜、煮饭都由他一手搞定,晚饭的时候会有钟点工阿姨帮他,每顿饭他会准备一荤一素一个汤,他烧菜的手艺也是无师自通,烧得味道很不错。可能有了这样一个统筹安排金钱的机会,蒋卓吾小小年纪就很会精打细算,在菜场里买菜的时候他还会跟菜贩讨价还价,连菜场里的阿姨都认识他,会说:“瞧这个小伙子又来了。”直到现在,蒋卓吾从美国回来休假,还会准备好一桌饭菜等着爸爸妈妈下班回来呢,而且总是抢着洗碗。
  为了培养儿子的独立性,杜荧经常在寒暑假给他安排一些社会实践的机会,并告诉儿子,妈妈这么做就是希望能够锻炼他的意志,要什么事情都能做,什么苦都能吃。
  
  ☆☆ 分享很快乐 ☆☆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儿子回来要杜荧帮他去学校跟老师说调座位。杜荧忙问为什么?儿子说这学期遇到一个新同桌,上课的时候总把脚搁在自己这边,下课的时候还不让自己从她的座位上走过去。杜荧一听,分析出这两个孩子个性都很要强,是互不相让造成的矛盾,虽说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她希望儿子能用更好的办法处理这件事。
  第二天,杜荧给了儿子两张科学宫的票,让他邀请同桌一起去。儿子开始并不愿意,说我才不要求着她呢。于是杜荧跟儿子说,哪怕再难缠的人,面对别人的关怀时也不可能拒绝的。儿子听完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后来果然如杜荧所料,儿子邀请同桌一起去了科学宫,在这之后两个孩子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还成为了很要好的朋友呢。儿子后来对杜荧说:“妈妈,其实我发现她也没有那么讨厌的。”
  学会合作,懂得分享,杜荧在日常的生活点滴中把这些渗透到儿子的内心。当时杜荧每个月会给儿子5元钱的零花钱,但是她有要求,儿子必须拿出其中的十分之一用来给别人买东西。可以给爸爸妈妈买东西,可以给班集体买东西,可以给同学买东西,也可以给陌生人买东西……总之,不能把这钱全部用在自己身上,否则就会削减零花钱的数额。
  想要执行杜荧的这个政策其实挺不容易的,儿子会在每个月的月头向妈妈报账,告诉妈妈这个月零花钱的十分之一是怎么花的,都花在了谁身上。蒋卓吾用这个钱给班级买过纸篓,买过家里的日用品,还会在放学路上给爸爸妈妈捎上点好吃的。
  这种分享的意识逐渐渗入到了他的性格中,杜荧说:“儿子从不吃独食,家里好吃的东西,从来不霸占着自己独享,总会给爸爸妈妈留一份。”蒋卓吾从9岁开始,就会很用心地为妈妈挑选生日礼物,哪怕是一张写满心意的生日卡,而且从未间断过。
  
  ☆☆ 兴趣是主导 ☆☆
  
  学钢琴的经历是杜荧和儿子人生中一段很迷茫的时光。出于杜荧的要求,儿子从5岁开始学钢琴,而后风雨无阻地坚持了6年。但蒋卓吾并不喜欢弹琴,他还跟自己的朋友说:“我恨不得拿个锤子把我们家的钢琴砸得碎碎的,从六楼扔下去,我恨死这个钢琴了。”偶然间听到儿子的这句话,杜荧觉得自己这6年的心血全都付诸东流了,看来逼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往往事倍功半。
  学琴是杜荧逼的,而学画画却是蒋卓吾自己的爱好。有一次,杜荧被老师叫到学校,说蒋卓吾上课的时候不好好听讲,偷偷地在下面画画,不过,老师话题一转,说她发现蒋卓吾的汽车画得确实很棒,无论是线条还是结构都很形象逼真,也许你儿子在绘画方面有一定的潜质。
  被老师的话点醒,杜荧想起儿子从小到大确实一直都很喜欢画画。
  回家的路上,杜荧对儿子上课不好好听讲这事压根没提,她明白儿子已经知道错了,儿子此刻更需要的是妈妈对于自己绘画爱好的肯定。杜荧问儿子是不是很喜欢画画,儿子低声地说是。接着,杜荧又问儿子他画的车是哪家的呢?这个话头一提起来,儿子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他得意地告诉妈妈:“我画的不是哪一家的车,这可是我自己设计的车。”
  知道儿子有这个爱好后,杜荧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引导。因为是自己感兴趣的,蒋卓吾非常投入,在中考时,他报考了艺术类志愿,专业课成绩全校第一。
  后来蒋卓吾决定到美国读高中。和国内的艺术教育不同,在美国,老师更乐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独特的爱好,并尽可能地帮助孩子发展它。一次绘画课上,老师又一次让大家随便画画,蒋卓吾一如继往地画起了汽车,老师发现他的汽车画得很生动,说他在绘画上很有天赋。为此,老师特意为他联系了离学校不远的世界著名的哈雷摩托车厂,不仅仅参观,蒋卓吾还去了厂里的设计室,和设计摩托车的设计人员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交流。这次参观更激发了蒋卓吾的画画灵感,他的作品更加成熟,充满激情。
  不久前,蒋卓吾获得了美国的国家艺术奖,他画的油画被就读的美国学校买下来并收藏。
  从小到大,蒋卓吾和杜荧的感情一直很好,现在他们几乎每天都通电话,蒋卓吾会跟杜荧讲讲自己在美国的学习、生活情况,蒋卓吾告诉杜荧,感谢老妈的引导,让他按自己的兴趣发展,这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幸福呢。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朱璐zhulu83@126.com
其他文献
我家儿子3岁多,最近不知道为什么,睡觉时间很不规律。每天下午三四点要睡觉,晚上十一点才睡,早上八九点醒。以前都是到点自己上床睡觉,现在不能提睡觉这两个字,提了他就找各种理由,比如,要玩玩具,要看书,要吃东西,要不就大哭……这些都是这个时期孩子特有的现象吗,还是其他原因?我们应该怎样改善呢?  湖北荆州 廖晓倩  廖晓倩读者,你好!  你孩子的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睡眠障碍,据调查,约四分之一的儿童存在
期刊
2010年10月,我在美国工作的学校———MaST的校务运转走上了正轨,公益活动也逐渐频繁起来。这些公益活动成为了美国孩子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学校里有一个纪念品商店,出售衣服、笔、水壶等带有学校标志的物品,商店的所有收入都会作为学校体育项目的发展基金。每逢周二、周四,小学部的学生都会从家带一两元钱,买一些纪念品商店的小玩意,既是学会独立选择、算账的一部分,也是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相似的
期刊
2011年1月4日,儿子壮壮上小学一年级了,正式加入了“小豆包”(指一年级新生,带着孩子气,背着书包)的行列。其实,如果壮壮在中国的话,去年9月就可以上学了,可新加坡的新学年是从1月开始的。  在新加坡,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都是上半天课。在壮壮的学校,三至六年级是上午上课,从早上7:30到下午1:00,而一年级和二年级是下午上课,从中午12:30到傍晚6:00。在没有上课的半天里,学校安排了各种课外
期刊
我和丈夫带着5岁的儿子沿着漓江徒步,遇到的游客都称赞儿子勇敢、有毅力。我很欣慰,唯一不如意的是,他经常停下来玩水,捡拾石子,要催促半天才继续前行。我很担心,在天黑前赶不到上游的镇子坐车,打乱我们的计划。这不,他又指着一头小牛喊道:“这匹马好漂亮。”我哭笑不得:“这是小牛。”怪不得他,他从图书上认识了马,可是在现实中还从未见过呢。  我们穿过一个村子。儿子拿着棍子驱赶水塘里的鸭子,玩得不亦乐乎。我担
期刊
2011年寒假前,武汉大学特聘心理教授尹邓安和他的咨询团队对200名学生进行了一项心理调查,其中一个题目为“过年时,你最怕听到哪些话”,同学们的回答令咨询师忍俊不禁,之后却是阵阵叹息。  “期末考试多少分”  此次调查回收了200名中小学生的问卷,其中132人最害怕听到这样的问题:期末考试考了多少分?第几名?占到总人数的66%。另外,“什么时候开始上课”“作业做完了吗”“学习是不是应该抓紧点”之类
期刊
《丰子恺儿童漫画选》  丰子恺 著 北京海豚出版社  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丰子恺先生去世已经35年了,值此纪念,北京海豚出版社隆重推出一套《丰子恺儿童漫画选》,以飨读者。  该系列图书从丰子恺先生毕生的漫画作品中精选出约1500幅漫画,以儿童、诗词、学生、自然、世态分类,旨在为当今普遍读卡通和看动画片长大的青少年提供优秀的经典读物,使读者
期刊
“请蹲下来,从心里真正地蹲下来,把自己变成小孩子,带着这些单纯和感动再走向孩子,我们一定会听到生命快乐拔节的动人声响。”这是《莫愁家教与成才》2010年10期《来,给字减减肥》一文的结语,好像滴滴春雨洒落在我的心田。我把这句话工工整整地摘抄在教育笔记本上,反复品读,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来,给字减减肥》一文中,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三位妈妈指导孩子写字的三个常态场景。场景一中的妈妈运用家
期刊
婴儿背带的使用,让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双手从抱孩子的状况中解救出来。但美国联邦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却发出警告,婴儿背带、背巾可能导致婴儿窒息,需谨慎选择使用。  一般认为,4个月以下的宝宝,由于骨骼太软,最好不要用背带,否则会影响宝宝的骨骼发育。可以使用抱巾,采用前背式,让宝宝“躺”在抱巾上,父母用双手托住即可。这不仅能让宝宝更舒服,还能帮父母省力。  4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选择婴儿背带。但4-6个月的
期刊
我的父亲是一个身经战火,大起大落的人,但对孩子很温情,直到他去世的时候还说,他最难割舍的是和我母亲共同抚育我们的日子。在我小的时候,曾经一度认为父亲是个软弱的人。但其实他非常慈爱,很民主,教育孩子有自己独特的方式。  刚进小学时,我曾很抗拒学校教育,喜欢无拘无束的自在生活,所以常常从学校偷跑出来,在屋子后面的花园里鼓捣一些别的事,比如舀一勺蜂蜜洒在地上,聚集起几百上千只蚂蚁,然后全部圈起来。父亲劝
期刊
或许是由于书名《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对我有着别样的吸引,于是我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一次心灵的旅程。打开扉页,便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李跃儿。早有耳闻,该书作者李跃儿是国内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曾做客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七巧板》、12频道《心理访谈》等知名节目。然而,这些亮丽的光环并不是吸引我的主要原因,一句朴实的话“本书是被誉为‘上天送给孩子和家长的福音’的李跃儿所著”便在瞬间把我彻底征服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