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菌耐药情况看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来源 :医食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up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喹诺酮类药物的细菌耐药情况。 方法 对2008年-2012年阜宁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分离出的菌株及其药敏试验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细菌耐药情况,并提高预防措施。结果 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属对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铜绿假单胞菌和克雷伯菌属对诺氟沙星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呈现下降趋势,肠杆菌属和沙雷菌属对诺氟沙星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变形杆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掌握喹诺酮类药物的细菌耐药机制,了解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现状,采用合理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避免产生耐药菌株。
  关键词:细菌;喹诺酮;耐药;合理使用.
  中图分类号:R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087-01
  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表明喹诺酮类药物可以选择性的抑制细菌体内在NDA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的DNA拓扑异构酶Ⅳ以及促旋酶,干扰细菌 的DNA复制、转录和重组,从而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其具有抗菌力强、抗菌谱广、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以及给药方便等优点[1],但随着临床上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和频繁使用,其耐药菌株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其临床用药[2]。为研究喹诺酮类药物的细菌耐药情况,我院对2008年-2012年检验科分离出的菌株及其药敏试验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细菌耐药情况,并提高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菌株均为我院2008年-2012年检验科分离出的菌株,包括血、尿、痰、引流液以及分泌物等;痰液标本采集标准:低倍视野观察白细胞大于25个,鳞状上皮细胞少于10个;其他标本采集参照《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操作规范》。
  1.2 菌株分离与鉴定
  菌株分离培养方法采用琼脂平皿分区划线法,将特定菌株分离培养形成单个菌落,使用手工法细菌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鉴定采用革兰氏染色法,分别以产酸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质控菌株。
  1.4 药敏试验
  采用K-B法进行细菌药敏试验,革兰阴性杆菌细菌药敏试验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作为质控菌株;革兰阳性球菌药敏试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质控菌株。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分析显示,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属对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铜绿假单胞菌和克雷伯菌属对诺氟沙星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呈现下降趋势,肠杆菌属和沙雷菌属对诺氟沙星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变形杆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呈下降趋势,见表1、表2.
  3 讨论
  目前临床研究发现喹诺酮药物的细菌耐药机制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喹诺酮类药物在细胞内蓄积量的逐渐减少,药物作用靶位点的改变以及质粒介导的细菌对喹诺酮类耐药[3]。李巧芳[4]研究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流行病学发现,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是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最主要危险因素。通过本资料研究显示,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属对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铜绿假单胞菌和克雷伯菌属对诺氟沙星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呈现下降趋势,肠杆菌属和沙雷菌属对诺氟沙星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变形杆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病原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呈现总体的上升趋势,喹诺酮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其产生耐药菌株的重要因素,因此临床上必须予以重视。
  为防止喹诺酮类药物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首先应谨慎预防用药,谨慎使用喹诺酮类前代产品,避免经验用药,以免引发高耐药率。及时分离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用药物,掌握合适的剂量和疗程,若治疗72h无效应适时换药,可合理联合用药[5]。总而言之,掌握喹诺酮类药物的细菌耐药机制,了解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现状,采用合理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避免产生耐药菌株,促进其临床合理使用。[6]
  参考文献:
  [1] 何礼贤. 呼吸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理性思考[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7):671-673.
  [2] 赵泉,王颖琳,刘信宇. 200例应用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的细菌耐药情况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46):4367-4369.
  [3] 李巧芳. 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分析及合理应用[J].中国执业药师,2010,7(5):10-12.
  [4] 荆鹏伟,罗予.大肠埃希菌体外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交叉耐药的研究[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9,20(1):14-16.
  [5] 叶秀娜. 从细菌耐药情况看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使用[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8):129-130.
  [6] 秦继宏. 临床细菌的耐药状况与对策[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4)
其他文献
摘要:羊链球菌是一种由C群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对象主要为绵阳以及寒羊,发病时若不能及时发现并控制病情,将会给牧主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进一步的研究羊链球菌的病原及发病机制,本次研究,笔者就借以往医学上对于羊链球菌的研究对羊链球菌病的预防和控制做一探讨分析。  关键词:羊链球菌;预防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R378.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
期刊
摘要:目的 总结下肢多发开放骨折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选择43例病患,护理人员在术中为其实施系统地护理配合,观察其手术疗效及术中护理配合的结果。结果 本组43例患者短时间解除痛苦、血液循环恢复、肢体保留,未有并发症出现,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7.67%(42/43)。结论 护理人员针对下肢多发开放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工作,为其实施系统的术中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其手术效果,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避
期刊
摘要:消化道胃溃肠出血是内科常见的疾病,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短时间内会出现大量出血或血液循环量减少现象,从而引发呕血、黑便和低血压症状,严重时可能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奥美拉唑能很好的对胃溃肠出血患者症状进行抑制,本文从胃溃肠护理实践出发,对基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肠出血护理观察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以便为今后的胃溃肠出血护理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奥美拉唑;溃疡出血;护理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妇科于2011年4月到2013年4月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59例,其中有40例患者接受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40例患者中,其中1例因阔韧带肌瘤、1例因多发性肌瘤及1例因宫颈肌瘤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患者的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较短,手术造成的损伤较小,疤痕不明显,术后愈合快,住院时间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069-01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目前已成为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顾探索治疗糖尿病的理想药物,已成为当今医学界急于解决的重点课题。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运用自拟健脾平消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48例,疗效显著,现报到如下:  1 临床资料  1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氟离子导入”预防儿童龋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幼儿园140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氟离子导入”法预防儿童龋齿,观察儿童龋齿的发生情况。 结果 经过“氟离子导入”治疗后,2012-2013年份儿童患龋齿发生率降至30.07%,明显低于其他年份,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氟离子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不同剂量美托洛尔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以供临床治疗高血压给予参考和借鉴。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25mg美托洛尔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12.5mg美托洛尔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其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应用开塞露治疗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经验。方法 对171倒患内科急性腹痛的患儿使用开塞露10~20ml注入肛门通便排气治疗,观察腹痛缓解情况。结果165例惠儿排便、排气后腹痛均能迅速缓解,有效率97%。结论 内科急性腹痛患儿可优先选用开塞露通便排气治疗。  关键词:小儿内科 急性腹痛 开塞露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078-01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增多,现已列为全球各类疾病死亡率的第二位,因此,如何治疗肿瘤已经是诸多学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中药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以及其有效成分,以供参考。  关键词:抗肿瘤,中药成分;药理基础  中图分类号:R8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084-01  肿瘤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传统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参芪固冲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中医门诊38例气虚血瘀型崩漏作为观察组采用参芪固冲汤治疗,并又随机抽取38例该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方法。结果 对照组中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73.68%;观察组中显效22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4%。两组相比较具有临床效果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