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婚姻退潮背后的多重因素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lzw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7年以来,有近40万个、涉及人数超过百万的两岸家庭,成为推动两岸关系不可忽视的力量。但从2003年达到顶峰后,两岸婚姻数量逐年下降,15年间骤降八成,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两岸间经济发展差距缩小及台当局对陆配的不公正待遇等因素有关。如何减少两岸婚姻中的一些人为因素、让两岸婚姻恢复正常,是值得台当局深思的重要问题之一 。

两岸通婚走过四个阶段


  两岸通婚大致走过了四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大陆实行改革开放,一些大陆留学生与台湾留学生在海外接触,逐渐生发感情,迈入婚姻殿堂,这形成了最初阶段的两岸婚姻。当时两岸处于隔绝状态,这些两岸当事人的婚姻要顶住巨大压力,克服重重困难。比如,鲁迅之孙周令飞在日本与台湾学生张纯华结识,二人结婚的消息轰动一时,几乎酿成“政治事件”。
  第二阶段的两岸婚姻,台方当事人以台湾老兵为主,俗称“老兵婚姻”。1987年两岸恢复民间交往后,很多台湾老兵有机会返乡探亲。经亲友介绍,其中一些台湾的单身老兵与大陆女性结为夫妻。
  第三阶段的两岸婚姻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上世纪结束这段时间。上世纪9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台商台企跨过海峡、扎根大陆,很多台商、台干与大陆女性结婚,形成了这一阶段的两岸婚姻。
  第四阶段指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两岸民间交往持续深入,两岸青年相识、相知的机会愈来愈多,自由恋爱成为这一阶段两岸婚姻的主流。
  两岸通婚开展以来,婚姻数量在2003年达到高峰,结婚人数达到34109对,占该年全台总结婚数近两成。然而,同年台湾建立了两岸通婚“面谈机制”,以过滤“假结婚”等事件,使得结婚难度变高。2004年,两岸婚姻数量急剧下降至11886对。在此后长达近十年的时间,两岸婚姻对数维持在1万多对,呈稳定趋势。直到2014年,两岸婚姻对数跌破1万对,仅为9944对,之后几年逐年下降,2018年结婚对数仅6944对,创下统计以来最少纪录。而岛内来自东南亚的配偶自2016年起却明显增加,2017年达8569人,超越陆配人数。统计显示,岛内增加的东南亚配偶主要来自越南,其次是印度尼西亚。

近年来两岸婚姻呈现新变化


  除结婚人数下降外,两岸婚姻近几年来也显露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新变化。
  一是“台湾郎”不再吃香。早期的两岸婚姻以“陆女嫁台男”为主导。以2004年为例,“陆女”比例高达98.2%,“陆男”仅占1.8%;而到了2018年,“陆女”比例下降到87.5%,“陆男”增加到12.5%,创历史新高。据台“内政部”统计,台湾男性办理结婚登记的配偶为大陆女性者,已从2007年的14350人降到2017年的6811人,十年减少一半;但台湾女性结婚登记配偶为大陆男性者,则从2007年的371人增加到2017年的823人,“十年来呈现倍数增长”。台湾媒体报道,包括大S(徐熙媛)、刘若英、孟广美、伊能静和陈妍希等台湾女星都嫁到了大陆。
  二是定居大陆逐渐成为两岸婚姻家庭的主流选择。伴随两岸交流的深入,两岸新人对于居住地的选择、事业生活的规划更加理性,他们沟通两岸、建设两岸的形式也更加多元。无论台湾这边是嫁是娶,越来越多的两岸婚姻家庭会选择在大陆落地生根。更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台湾部分涉两岸婚姻的家庭甚至还出现向“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等询问“如何放弃台湾户籍,想举家搬回大陆”的情况。因为这些居住在台湾的两岸婚姻的当事人希望返回大陆后,双方能拥有相同的权益,身份平等;而在台湾夫妻双方一个拿“台湾(身份证)”,另一个只能先拿“居留证”,一出问题陆配动辄被台当局要求“强制出境”,缺乏安全感。此外,相比起当前台湾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年轻人面临低薪困境,愈发蓬勃开放的大陆成为不少台湾青年的“筑梦宝地”,不少年轻的两岸新人更愿意选择在大陆定居和发展。

两岸婚姻退潮背后的人为因素


  两岸婚姻在近几年明显退潮,背后有多重因素的影响,除了客观环境的变化外,人为因素也是重要原因。
  首先是台湾经济停滞不前,大陆经济水平提升迅速。近年来,台湾经济发展停滞、政党恶斗严重,实质薪资连续20多年不升反降。而近年来,大陆经济和建设水平都逐年提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快速增长。对比两岸近20年人均GDP数据,2018年大陆人均GDP约9732美元(约合新台币30万),虽仍低于台湾,但相比2000年的873美元,增长非常迅速。大陆不少一线城市的人均GDP已逼近台湾,各项软硬件建设突飞猛进,社会福利保障制度逐步到位,对于大陆同胞来说台湾已无太大吸引力。上世纪90年代嫁娶至台湾的大陆配偶,对照居住了20多年的台湾,大部分认为台湾没有变化,而远在大陆的家乡却日新月异。新一代的两岸婚姻从过去的陆配到台湾定居发展向台湾同胞赴大陆定居发展转变,不少台湾青年将大陆视为人生发展的机遇,选择在大陆落地生根。
2015年2月12日,来自海峡两岸的九对新人在海南举行集体婚礼。

  其次是台湾长期实施对陆配的歧视政策。台当局长期以来在政策上歧视大陆配偶,这两年民进党上台后,更是大力破坏两岸关系,对陆配更为不友善。以取得台湾“身份证”为例,大陆配偶需住满六年才可申请,而外籍配偶仅需四年。且大陆配偶就算取得“身份证”后,又得在十年后才能取得参与“公职人员”考试和“被选举权”的资格。据台湾“移民署”截至2019年6月的统计,大陆配偶取得“身份证”的比率仅38%,遠低于外籍配偶的67%。加上绿营政客为了捞取选票和意识形态作祟,三不五时就对在台湾的大陆配偶发表歧视性言论,陆配权益经常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由于歧视性政策的存在,“求职难”成为大陆配偶在台湾普遍遇到的阻碍之一。此外,陆配还面临两岸社会差异大、社会适应难度高、个人维权能力弱、社会支持网络少以及台当局的排斥限制多等多重问题的困扰。
  第三是蔡当局硬推“新南向”政策,轻视陆配权益。蔡英文上台后,力推“新南向”政策,对新住民的照顾和资源分配,更多倾向于东南亚人,排除陆配。再加上这三年来台当局大开两岸关系倒车,部分民进党政客常在一些重大议题上抹黑大陆,把“欲加之罪”的帽子扣在大陆配偶群体身上。不少台湾民众对陆配的印象也还停留在“老兵婚姻”阶段,台湾坊间都习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大陆配偶。蔡当局还在岛内极力塑造“仇陆”的氛围,陆配成为岛内“反中”情绪宣泄的对象,在台湾的生存环境氛围越来越差。
  最后是结婚率普遍下降的大趋势的影响。现在的年轻人对于结婚没有过去一代人热衷,不管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结婚率都在不断下降。现在有许多两岸情侣,维持着长时间的恋爱关系,却并不急于马上登记结婚,以前两岸婚姻中的“台湾热”,是因为大陆配偶觉得台湾经济发达、人民收入高,想通过婚姻改善生活环境,而随着大陆与台湾经济差距的缩小,两岸婚姻逐步回归正常理性。两岸婚姻登记数量逐渐下降是顺应两岸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
  总而言之,早年的两岸婚姻具有一定“盲目性”,且大陆配偶绝大多数为女性。如今在大陆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两岸婚姻逐渐恢复理性,而台当局对陆配的歧视性政策及煽动“仇陆”氛围等人为因素,为两岸婚姻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可以肯定的是,只有两岸关系保持和平发展与两岸局势保持稳定,才能让两岸婚姻中的障碍逐渐消除。
其他文献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任何时代变迁都有迹可循。  3月15日,新西兰遭遇血腥的一天。在人们眼里,这恐怕比几乎每天都在叙利亚、阿富汗发生的暴力事件更令人震惊,因为发生在克赖斯特彻奇市的严重枪击事件之头号嫌犯是一名澳大利亚籍白人,受害者则是那天聚集在该市两座清真寺内外的穆斯林。凶手训练有素的枪法、冷酷无情的点射,以及利用穿戴设备在网上进行的第一视角直播,不仅实现了“让人死”的目的,还达到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8月17日表示,本周他可能会在白宫为其已故的弟弟罗伯特举行葬礼仪式。特朗普说,这对罗伯特来说“将是一个莫大的荣誉”。特朗普在动身前往两个大选“摇摆州”参加活动前表示:“我们考虑8月21日,可能会在白宫为我弟弟举办一个小型仪式。”  罗伯特·特朗普于2020年8月15日去世,享年71岁。尽管白宫没有透露他的死因,但《纽约时报》报道称,他在最近一次摔倒后,出现脑溢
【秘鲁】《假面》杂志 2016年12月22日  2016年12月15日,秘鲁反对党“人民力量”党控制的國会通过了对教育部长萨维德拉的弹劾案——虽然此前总统库琴斯基多次表态,希望国会放弃弹劾。  “人民力量”党由秘鲁前总统藤森之女藤森庆子领导,在130席的国会中占有73席,完全掌控立法权力。其指控教育部门存在腐败行为,萨维德拉部长负有领导责任。但此前有媒体爆出,弹劾的真正原因是政府力推的教育改革计划
一架美军空中加油机在冲绳嘉手纳美军基地准备起飞。  2020年秋季,日美关于2021年度起的五年间驻日美军驻留经费日方负担额的谈判将正式开始。前不久,原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在回忆录中披露,特朗普要求日方每年承担80亿美元驻日美军费用,这相当于目前日方负担额预算的四倍以上。实际上,特朗普政府对韩国与德国也提出了类似要求,甚至不惜以大幅撤出驻留美军相要挟(驻德美军已经计划要撤出1.2万人)。
面对百年未遇大变局和中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大背景,中国国家建设和安全环境出现很多严竣挑战和前所未遇的困难,方方面面提出的应对方案都强调中国首先应该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这几乎成为一种共识,但如何做好国家建设却仍是值得研讨的问题。  就发展道路而言,中国不走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進行军备竞争的发展老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中国的战略选择。戴秉国在论述苏联解体的教训时说,苏联为争夺世界霸权,输出革命,把过多
10月9~1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中国云南省分别同印尼总统特使及菲律宾外长举行会谈,10月11~15日又前往柬埔寨、马来西亚、老挝、泰国及新加坡进行访问。这次访问是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国外长的首次东南亚之行,王毅再次重申坚持多边主义道路,坚持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架构。意涵丰富,目标清晰  近年来,东盟在不同场合不断强调“东盟中心地位”。早在2007年第12届东盟峰会上,东盟就提出了“东盟
【英】《经济学人》2017年4月29日~5月5日  不必琢磨温度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含义,北极气候变化的过程已从冰盖的缩减中展现的一清二楚。在過去30年中,北冰洋夏季冰盖最低值已降低50%,其体积减少了75%。按此趋势,2040年夏季的北冰洋将很可能成为不冻水域。  气候变化怀疑论者或许不屑一顾,有人甚至还会感到高兴:不被冰封的北冰洋意味着亚洲太平洋沿岸与欧洲和美洲大西洋沿岸间的航运距离将大为缩短
【美】《科学美国人》2017年10月  近期,环绕月球飞行的日本航天器“月亮女神”号在月球发现了来自地球的氧气。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地球的地质活动逐渐抹除了早期地球大气层、地表及同一时间形成的陨石存留的研究线索。同时,月球一直被太阳发出的高电荷粒子气流(即太阳风)轰击,但每月都有约五天,月球会被地球磁场遮挡,来自地球的氧离子缓慢流到月球。科学家们认为,“月亮女神”号航天器发现的月球氧离子来自早
8月3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長王毅在新加坡出席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期间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举行双边会见。王毅表示,当前中美关系处于一个关键节点。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中美关系的走向关系到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我们始终认为,合作是中美唯一正确选择,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对抗必然导致双输,也会损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双方应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对话磋商,管控分歧
张蕴岭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两国关系可以追溯到很远。据记载,早在中国的汉、唐时代双方就有了较多的交往。但自17世纪初印尼被荷兰占领、先后成为多个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后,与中国的官方关系就疏远了。不过,规模很大且在当地拥有很大影响力的华人族群是连接两国关系的重要人文引线,难以割断。  1950年初,被占领数百年的印尼终于获得独立。独立后的印尼立即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建交后两国曾有过一段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