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云雾重见天日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l0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而巧妙的点拨,不仅能积极地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及时调控教学进程,更能帮助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束缚,获得新的发展。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教学中拨开学生心头的“云雾”,让学生的思维重见“天日”呢?
  
  (一)巧妙点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杭州上《程门立雪》时,请学生给“尊”字组词,一位学生站起来说:“遵守。”同学们顿时哄堂
  大笑,贾老师微笑地对大家说:“他还没有说完呢,遵守的遵,去掉——”,那位学生意识到了错误,急忙说:“遵守的遵去掉走字底,就是尊敬的尊。”贾老师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没有加以简单的否定,而是采用暗示法,竟然说他没错,只是没把话说完,给学生挽回了面子,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自己幽默、机智的方式和形象生动的语言巧妙点拨学生。如班中有位学生写作文时,不加标点,只在每段话的结尾加个句号。在作文讲评时,我说:“现在老师来读读我们班某位同学的作文。”于是我就一停不停地把作文读完,直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这时同学们都感到纳闷:“老师,你怎么中间不停呀?”“老师,你读得吃力,我们听得也很累啊!”我一本正经地说:“我得尊重作者的原意,他怎么写老师得怎么读。”同学们顿时恍然大悟。那个写作不加标点的学生难为情地低下了头,其他学生也从中受到了教育。可见,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比生硬的批评不知要强多少倍!
  
  (二)巧妙点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比如我校的某老师在教学《詹天佑》这一课时,发现里边关于“人”字形线路的知识抽象极了,一会儿告诉你列车前进方向,一会儿在说两个火车头的不同作用,一会儿又要识别路线。但它既是本文的难点又是重点,必须要解决。事实上很多学生越绞越糊涂,必须给他们提供一条线索,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这时候,老师在黑板上勾一个简笔画,引导学生结合图来理解,通过这样巧妙地点拨,就使学生一目了然了,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让学生建立了形象,清楚明了地突破了难题。
  
  (三)巧妙点拨,拓展学生思维。
  
  我校一位教师在指导一年级的学生用“看”说话时,第一个学生说:“我看书。”第二个学生很自然地说:“我看电视。”这时,教师马上点拨:“下面造句,不能出现‘我’字。”又一学生举手说:“丁丁看报纸。”学生的思路开阔了些,此时,教师又加以点拨:“还可以怎么说,看谁说的跟别人不一样。”“小明看到一个小朋友摔到了,连忙把他扶起来。”……学生的思路顺着老师的点拨,流向了更广阔的空间。正是因为该教师十分注意思维点拨方向,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交给思考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有效拓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够准确完整,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再次创设问题情境,开展课堂讨论,探究正确答案。如一教师在教学《西门豹》一文时,针对学生“西门豹是谁”回答不够完整时,是这样引导的:
  师:西门豹是谁?
  生:西门豹是古时候的一个地方官。
  教师出示课文第一句话: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的邺。
  师:你再来说说西门豹是谁,好吗?
  生:西门豹是战国时候邺的地方官。
  师:当时邺属于哪个国家?
  生:魏国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魏王”这个词告诉我们邺属于魏国。
  师:你还能再说说西门豹是谁吗?
  生:西门豹是战国时候魏国邺的地方官。
  该教师解题时,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不断完善学生的认识。短短的几分钟,却使学生有了更深入的发现。
  
  (四)巧妙点拨,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释疑。
  
  例如教学《花潮》一文时,一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老师,无风花怎么会动呢?”我初听这个问题,感觉没有多少意义,但略微思索心中便有了底。本着“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又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说:“有风时,花在动,后来风虽然没有了,可花还在动,说明花海的花多。”有的学生说:“由于树枝底下都是游人,游人碰到花,所以花在动。”……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从这句话中说明花多、人多。我肯定了他们的回答:“同学们真会动脑,想象力真丰富。”学生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笑容。
  教师的课堂点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直接的,教师只有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用饱满的情绪、聪颖的智慧进行巧妙的点拨,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责任编辑王波
其他文献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试着采用“自读自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具体是这样做的:    一、民主开放,愉快入诗    以低年级学生为例,我经常选择故事导入法,如教学古诗《小儿垂钓》片断:  1、情趣导入:小朋友,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你们想听吗?(孩子的眼睛放出光彩)   师边讲故事,边做钓鱼状,学生很快
期刊
计算教学中,新课程倡导“算法多样化”。在实践中,教师已经普遍能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运算方法,并自我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但又带来了两种倾向:一是盲目求“异”,为“多样化”而“多样化”;二是鼓励“自由化”,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究竟算法多样化的初衷和归宿是什么呢?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要不要算法的优化呢?    一、倡导计算方法多样化,形成计算技能    1.掌握计算的一般策略  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答
期刊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反映政治课很难上,教师教起来费劲,学生学起来兴趣也不大,课堂始终缺乏活力。那么如何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创设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政治课堂,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我认为:    首先,内容要“实”,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政治课不是“讲讲道理,吹吹牛皮”的简单说教,而需要教师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实
期刊
元代管道升的《我侬词》写夫妻爱情时说“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形象地表达了夫妻生死相依,不可分离的深厚情感。其实,除了夫妻关系,这世间也还有其他的一些事物之间,同样也水乳交融,相依相生,不可割裂,文学和艺术就是这样。如果把文学和艺术比做是一对姊妹花,倒毋宁说它们是“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的这种关系
期刊
澄城中学位于关中平原东部,建校于1924年,是关中地区建校历史悠久的学校之一,陕西省标准化中学,经过八十多年风雨洗礼,不断发展,日益壮大。如今,澄城中学已发展为拥有70个教学班,师生5500余人的基础教育类超大规模学校。    一、加大投资,带动学校教育大发展    近年,澄城中学先后投资268万元建成了3#教师宿办楼,解决了80名教师的住宿问题;投资180万元,改造了实验大楼和校园广场;投资11
期刊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仅有善良的心和默默地埋头苦干是不够的,要让孩子真正喜欢你,必须具有亲和力,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和蔼、亲切、热情、温暖。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表达情感的人,就不能做教师。”这说明有亲和力的教师在工作中能很快地与幼儿拉近心理上的距离,容易赢得幼儿的喜欢。    一、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    长时间和幼儿在一起,教师有时会不自觉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
期刊
教材依据:  中图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我来试试看》。  设计思想:  教学本课主要是设计三个活动:(一)我想试一试(“摘红环”游戏);(二)我能试一试(叠衣服、剪窗花、钉纽扣、跳绳);(三)展示与交流(展示课件,交流认识),让学生通过游戏、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等不同方法与同伴合作、交流,通过交流,分享感受和活动成果,提升生活经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只有
期刊
案例一:《十里长街送总理》片段  (课前学生未查找任何资料)  课将结束时:  师:总理的灵车慢慢远去,可赶来送行的人们却久久不愿离去,他们多么希望能再看总理一眼,多么希望总理能来到身边……(眼含泪水深情地诉说着)  (有的学生已与老师一起沉浸在文本之中,而有的学生看着老师的泪水在窃窃私语、在发呆、甚至在偷笑。)  案例二:《一夜的工作》片段  (课前请学生们查找与总理有关的资料,对总理的生平有一
期刊
(教师执教《麻雀》,正与同学们一起赏析课文)  师:(读课文)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师:同学们,刚才听老师读这段课文时,是否感受到了一种伟大的爱呢?  生:感受到了,是伟大的母爱。  师:我也深深地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我在读这段课文时,内心总会因为这种爱而激烈地颤
期刊
当80后的韩寒写文章抨击教育时,当80后涉嫌抄袭的郭敬明凭着性子不道歉时,当90后的超女变成了明星后,当90后的学生弃学回家读新私塾后,80后与90后的问题真正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尤其是当新走上讲台的80后教师越来越多,面对的是90后学生的时候,一些尖锐的教育现象也成为迫在眉睫、亟需解决的问题。    步满荆棘的坦途--80后教师的叛逆与勇敢    所谓的“80后”,主要指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