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疟疾

来源 :家庭医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lan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疟疾(malaria)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经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周期性、定时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以及贫血和脾大为特点。因原虫株、感染程度、免疫状况和机体反应性等差异,临床症状和发作规律表现不一。疟疾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仍有92个国家和地区处于高度和中度流行,每年发病人数为1.5亿,死于疟疾者约200万人。新中国成立前疟疾连年流行,尤其是南方,由于流行猖獗,病死率很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建立了疟疾防治机构,广泛开展了疟疾的防治和科研工作,疟疾的发病率已显著下降。
  疟疾的自然传播媒介是雌性按蚊。少数病例可因输入带有疟原虫的血液或经母婴传播。按蚊的种类很多,可传播人疟的有60余种。在我国,最重要的是中华按蚊,是平原地区间日疟的主要传播媒介。山区的疟疾传播以微小按蚊为主。在丘陵地区则以嗜人按蚊为重要媒介。在海南省的山林地区,主要的传播媒介是大劣按蚊。此外,我国传播疟疾的媒介尚有多斑按蚊、巴拉巴按蚊和嵌斑按蚊等。
  临床特点
  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称潜伏期。一般间日疟、卵形疟潜伏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感染原虫量、株的不一,人体免疫力的差异,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潜伏期。温带地区有所谓长潜伏期虫株,可长达8~14个月。输血感染潜伏期7~10天。胎传疟疾潜伏期更短。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过预防药的人,潜伏期可延长。
  间日疟
  多急起,复发者犹然。初次感染者常有前驱症状,如乏力、倦怠、打呵欠,头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或腹泻,不规则低热。一般持续2~3天,长者一周。随后转为典型发作。分为三期。
  1.发冷期。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战,有的人盖几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续约10分钟,乃至1小时许,寒战自然停止,体温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2.发热期。冷感消失后,面色转红,发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摄氏度以上。高热患者痛苦难忍,有的辗转不安,呻吟不止;有的谵妄、撮空,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有的剧烈头痛、顽固呕吐。患者面赤、气促,结膜充血,皮灼热而干燥;脉洪而速,尿短而色深。多诉说心悸、口渴,欲冷饮。持续2~6小时,个别达10余小时。发作数次后唇鼻常见疱疹。
  3.出汗期和间歇期。高热后期,颜面手心微汗,随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湿透,约2~3小时体温降低,常至35.5摄氏度。患者感觉舒适,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一觉醒来,精神轻快,食欲恢复,又可照常工作。此刻进入间歇期。
  整个发作过程约6~12小时,典型者间歇48小时又重复上述过程。一般发作5~10次,因体内产生免疫力而自然终止。
  多数病例早期发热不规律,可能系血内有几批先后发育成熟的疟原虫所致。部分病人在几次发作后,由于某些批疟原虫被自然淘汰而变得同步。
  数次发作以后患者常有体弱、贫血,肝脾肿大。发作次数愈多,脾愈大,贫血愈著。由于免疫力的差异或治疗的不彻底,有的病人可转成慢性。
  三日疟
  发作与间日疟相似,但为三日发作一次。发作多在早晨,持续4~6小时。脾大贫血较轻,但复发率高。且常有蛋白尿,尤以儿童感染多见,可形成疟疾肾病。三日疟易混合感染,此时病情重很难自愈。
  卵形疟
  与间日疟相似,我国仅云南及海南有个别报道。
  恶性疟
  起病缓急不一,临床表现多变。①起病后多数仅有冷感而无寒战。②体温高,热型不规则。初起进常呈间歇发热,或不规则,后期持续高热,长达20余小时,甚至一次刚结束,接着另一次又发作,不能完全退热。③退热出汗不明显或不出汗。④脾大、贫血严重。⑤可致凶险发作。⑥前驱期血中即可检出疟原虫;无复发。
  凶险型疟疾
  88.3%~100%由恶性疟疾引起,偶可因间日疟或三日疟发生。在暴发流行时5岁以下的幼儿,外来无免疫力的人群发生率可呈20倍的增长;即便当地人群,治疗不及时也可发生。临床上可以观察患者原虫数量作为监测项目,若厚片每视野达300~500个原虫,就可能发生;如每视野600个以上则极易发生。临床上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
  1.脑型。最常见。①常在一般寒热发作2~5天后出现,少数突然晕倒起病;②剧烈头痛,恶心呕吐;③意识障碍,可烦躁不安,进而嗜睡、昏迷;④抽搐,半数患者可发生,儿童更多;⑤如治疗不及时,可发展成脑水肿,导致呼吸、循环或。肾功衰竭;⑥查体有脾大,2/3的患者在出现昏迷时肝脾已肿大;贫血、黄疸、皮肤出血点均可见;神经系统检查,脑膜刺激征阳性,可出现病理反射;⑦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涂片可查见疟原虫;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常在50个/微米以下,以淋巴细胞为主;生化检查正常。
  2.胃肠型。除发冷发热外,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泻水样便或血便,可似痢疾伴里急后重。有的仅有剧烈腹痛,而无腹泻,常被误为急腹症。吐泻重者可发生休克、。肾衰而死。
  3.过高热型。疟疾发作时,体温迅速上升达42摄氏度或更高。患者氣迫、谵妄、抽搐、昏迷,常于数小时后死亡。
  4.黑尿热。是一种急性血管溶血,并引起血红蛋白和溶血性黄疸,重者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其原因可能是自身免疫反应,还可能与G-6-P脱氢酶缺乏有关。临床以骤起寒战高热、腰痛、酱油色尿、排尿刺痛感,以及严重贫血、黄疸,蛋白、管型尿为特点。本病地理分布与恶性疟疾一致,国内除西南和沿海个别地区外,其他地区少见。
  疟疾的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
  1.低血糖。是严重疟疾的一个重要和常见并发症,表示预后不佳,特别是在儿童和孕妇中。主要是因为肝脏糖异生功能障碍及糖消耗增加。   2.酸中毒。是严重疟疾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乳酸血症常与低血糖的发生同时存在,若再同时存在。肾损害时,也会加重酸中毒。在严重疟疾中,碳酸氢盐或乳酸的血浆浓度是最好的生化预测因子。严重酸中毒预后差。
  3.非心源性肺水肿。目前发病机制不详,致死率高达80%以上。肺水肿可因过量的液体输入而加重。
  4.急性肾损伤。在严重恶性疟原虫感染中很常见。肾衰竭的具体发病机制不详,可能与红细胞分离和凝集干扰。肾微循环流动及代谢有关。早期透析或血液滤过可大大提高患者生存的可能性,特别是在急性高凝性。肾衰竭中。
  5.血液系统异常。主要是贫血。因为脾脏清除红细胞的速度加快,寄生虫裂殖吸虫破坏红细胞,红细胞生成无效所致。在严重疟疾中,感染和未感染的红细胞均表现出变形能力降低,与贫血的预后及严重程度相关。另外,所有红细胞的脾清除率也会增加。由于反复的疟疾感染,非洲许多地区和新几内亚岛的儿童可能会出现严重贫血,这是由于未感染的红细胞存活率缩短和明显的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贫血是抗疟药物耐药的常见结果,易导致病情反复或持续感染。
  恶性疟原虫感染常见轻微的凝血功能异常,常见轻度血小板减少。在严重疟疾患者中,<5%有明显出血,并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倾向。
  6.肝功能异常。轻度溶血性黄疸在疟疾中很常见。严重的黄疸与恶性疟原虫感染有关,由溶血、肝细胞损伤和胆汁淤积引起。成人比儿童更常见。
  7.其他并发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营养不良易使无免疫个体患上更严重的疟疾。肺部感染和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在昏迷3日以上的患者中很常见。
  慢性并发症
  1.热带巨脾综合征(高反应性疟痰巨脾综合征)。慢性或反复的疟疾感染会导致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正常色素性、正常细胞性贫血;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导致脾大。热带非洲和亚洲疟疾流行区的一些居民对反复感染表现出异常的免疫反应,表现为脾大、肝大、IgM和疟疾抗体的血清滴度显著升高,肝窦性淋巴细胞增多和(非洲)外周B细胞增多;呼吸道和皮肤感染的脆弱性增加;许多患者死于严重的败血症。生活在流行地区的高反应性脾大患者应接受抗疟化学预防,结果通常良好。在非流行地区,建议进行抗疟疾治疗。在某些不易治疗的情况下,克隆性淋巴增生可能发展,然后可演变为恶性淋巴增生性疾病。
  2.三日疟相关肾病。慢性或反复感染疟原虫可导致。肾小球可溶性免疫復合物损伤,导致。肾病综合征。三日疟肾病通常对抗疟药物或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反应不佳。
  3.伯基特淋巴瘤和皿病毒感染。疟疾相关的免疫失调可能会引起淋巴瘤病毒的感染。伯基特淋巴瘤与EB病毒密切相关。这种儿童肿瘤的流行率在非洲的贫困地区很高。
其他文献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一种嗜神经病毒所致、经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起病急,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病患者往往留下后遗症。西医根据病情轻重,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暴发型4种,以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治疗为主。  中医认为,本病是受暑热之气而发的温病。暑热与湿邪易于熏灼为患,因此本病的流行季节常见于雨水较多的夏秋季节(7~9月)。其潜伏期可长可短,感受
期刊
对于心脏支架植入患者,良好的饮食模式可以部分阻断和灭活神经体液激素,限制炎性进展,延缓心脏重塑,促进心脏康复,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降低远期死亡率。药膳既是美味佳肴,更是一种能够防病强身,甚至治病祛疾的疗法,具有养生延寿的功效,而且简便易行,行之有效。下面是推荐给心脏支架植入患者的药膳食疗方案,患者可以一试。气虚血瘀型  药膳食疗调养方案  人参三七鸡汤生晒参3克或党参15克,三七5克,鸡肉100克
期刊
夏天到了,一类生物特别招人烦,它们就是“嗡嗡嗡”的蚊子大军。不论你使出何种招数,它们总是会萦绕在你身边,伺机吸食你的鲜血。而且蚊子的危害绝不仅仅是吸血那么简单,它还可能传播致命疾病。在动物界中,蚊子是威胁人类的“头号杀手”,经过蚊虫叮咬传播的疾病高达80多种,比如按蚊主要传播疟疾;埃及伊蚊主要传播登革热和寨卡病毒;尖音库蚊主要传播西尼罗病毒。蚊子叮咬平均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72.5万人,位列“生
期刊
飞蚊症,又名玻璃体混沌、玻璃体浮物,是由玻璃体变性引起的一种自然老化现象。随着年龄增长,眼睛玻璃体会“液化”,从而产生一些混浊物。临床表现为眼前黑点飞舞,犹如飞蚊,故名“飞蚊症”。飞蚊症是玻璃体内的不透明物体投影在视网膜上产生的,在光线明亮或白色背景衬托下尤为明显,临床上没有多大重要性,不必顾虑。有些老年人眼前突然出现一二个黑影而不伴其他症状,往往是玻璃体后界膜脱离,一般也没有多大危害。但如眼前突
期刊
这个夏天顶级赛事频繁,刚入夏的世界杯预选赛,接下来的奥运会、世界大运会、我国的全运会……缤纷多彩,让你目不暇接。天热难以早眠,晚上一边看着赛事转播,一边饕餮海鲜烧烤,喝着冰镇的啤酒,简直太爽了!  然而很多甲状腺病患者对自己是否能吃海鲜并不确定。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固定的答案,应根据不同的甲状腺疾病、不同的海鲜含碘量来回答。不同甲状腺疾病对碘需求量不同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动力,海鲜中的“碘含量
期刊
蜜膏疗法是指选用具有良好补益作用或治疗功效的食药材料,制成鲜果汁、鲜药汁或将其水煎液经过煎熬浓缩.再调入蜂蜜制成稠膏,是我国民间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因其具有一定的滋补功效.所以俗称“膏滋”。下面介绍几款.供读者朋友参考服用。【长寿蜜膏】  配方苦参、黄连、生地、车前子、地骨皮、石菖蒲各30克,蜂蜜适量。  用法将上述六味药切碎,3次水煎过滤取汁。合并3次煎汁,用文火浓缩至稠汁,调入等量蜂
期刊
以下10项运动,如果你能每日堅持做,会大大有利于你的身心健康,亦会延年益寿。大家快快行动起来吧1  1.手掌对搓1分钟。手掌快速对搓300次,刺激手掌的经络穴位,可通六经、强化内脏,调和阴阳之气。  2.轻揉耳轮1分钟。双手指轻揉左右耳轮至热,舒适为止。有通经散热、保健听力的作用,尤其对耳鸣、目眩、健忘有防治功效。  3.手指摩头1分钟。手指由前额按摩至脑后,以每秒2~4次的速度,促进脑部血液回流
期刊
网站读者活到老学到老留言说:为什么医生常劝阻高血压患者饮酒?酒对血压有怎样影响?少喝一点行不行?饮料对血压有影响吗?rn答活到老学到老:rn现代观点认为,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远大于利.高血压患者长期大量饮烈酒,会损伤动脉璧,加速动脉硬化,使血压难以控制.过量饮酒还会增加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同时可增加人体对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故高血压患者应戒酒.rn饮料对血压也有一定影响.浓度高的茶水含茶碱量多,可引起大脑兴奋、不安、失眠、心悸等症状,从而使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忌浓茶,尤其是浓红茶.
期刊
中医文献中对疟疾防治的记载rn祖国传统医学对于疟疾的诊治历史悠久.殷商时代,甲骨文就有疟、疥、蛊、龋、蛔、疫等疾病的记载.《周礼·疾医》说“秋时有疟寒疾”,可见当时已经认识到疟疾在秋季流行.中国南方湿热的气候更适于蚊虫的滋生,疟疾发病率尤高.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记载“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中老翁自残也是因为瘴气:“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
期刊
延年益寿是人类共同的愿望,乔生更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我们的祖先总结了许多养生的法门,食粥养生就是其中之一。古人认为食粥的好处很多,如养胃气、生津液。多食粥是我国古代老年人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食粥写诗致神仙  陆游根据宋人张耒的《粥记》,作《食粥》诗一首:“世人个个学长年,不信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张耒是宛丘(即今淮阳)人,人称宛丘先生,宛丘平易法就是指张耒的食粥之法。陆游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