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探究能力,促进自主学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o02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追求的是学生个性张扬、主动探究。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从网络上找到鸟的精彩画面,然后精心地制作各种鸟的静态动态课件。在导入新课时采用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播放鸟的画面,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学习兴趣被激起。这样教学,学生就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的学习之门。
  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营造宽松、愉快、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会到自主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与学生拉近距离,使学生亲近你,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与他们共同学习、共同探究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的,把你当作他的知心朋友。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到宽松和谐的氛围,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展现自我。其次要让学生多读教材,给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让学生运用不同的读法,了解教材,感知教材,形成一种要进一步探究课文的欲望。最后要创设良好的课文情境,生动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与教材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如在多媒体课件中设计背景、烘托氛围、让学生当演员、分角色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
  二、设疑激趣,培养探究能力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让学生要通过活动获取知识。由此可见,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必定促使学生解决疑问。对于学生学习中的自主探究性活动,教师要注意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学生在自学《白杨》之后提出这样的问题: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对教师是十分简单的问题,而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难能可贵,教师不能简单地否定或把答案交给学生,而要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目的是在“表白自己的内心”。第一次陷入沉思时看树思人,勉励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第二次陷入沉思时从树想到子女,想到未来,希望孩子像白杨那样,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这样学生才理解准确,印象深刻,整堂课教师只是起组织课堂、穿针引线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必须在教学中注意培养,让学生在问题中主动深究,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学以致用,强化探究效果
  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是课堂教学的基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只有他们积极主动地思索、探究,才能更好地获取知识。
  语文教学过程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多鼓励他们动脑、动口、动手,适时地将“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动手抓钥匙,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改变一直以来“被牵着鼻子走”的教学旧思想;以轻松的心情学习知识、获取知识。如引导学生开展合作讨论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让学生通过分组研读教材、探究发现、提出见解。在小组讨论中,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各抒己见,要求同存异,相对来说,存异求异更重要,只有存异求异才能探究才能出新,在合作学习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开展语文社会实践活动,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如倡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动手,多积累,将大量信息和优美的词句摘录下来,形成语言材料库,既可提高阅读能力,又可为写作服务。所以一开学便要求学生准备“三本”,即日记本、摘抄本和心得本,记录一些有意义的事,摘抄一篇佳词佳句,写一篇读好书心得,并用红色笔注明为什么喜欢。为避免流于形式,规定在组里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从而在交流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实践证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仅仅在于课堂,更在于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因此,倡导学生多读多看课外书籍,让学生更多更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很有必要。
  总之,自主探究学习是依据新的课堂标准要求而建构的,它要求教师突破已经形成的教学定式,脱离固定式而产生的教学惯性构建起新的教学理念,给学生以充分的时空,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教师一定要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力,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每一堂课都焕发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该文针对机载雷达65年的发展历程,对21世纪初可能采用的机载雷达技术作了预测。这些技术包括信息获取技术、雷达扩频技术、射频能量的产生、辐射与波控技术、数字与信号处理技术、
论述了机载相控阵雷达视频信号模拟器的设计思想以及模拟目标和杂波的方法。模拟器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由计算机根据雷达工作参数预先设定并计算目标、杂波数据,然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阶段要把握语文课堂丰富的人文内涵,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在阅读理解方面要诵读古代
期刊
该文对空用行波管振动防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途径,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指出了解决空用行波管振动防护问题的最佳办法是把高频振动能量在传
QPSK(四相绝对相移键控)是数字卫星电视系统采用的数字调制技术,它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频谱利用率高、电路实现简易等优势。在HFC网络架构中,从用户线缆调制解调器发往上行通
对于语言的作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这样精彩地表述:“只有语言才能使人成为作为人的生灵。”这一表述的意义不妨理解为:创建富有生命意义的生活世界是从语言开始的。如果说语言是把人、社会和文化连接起来的纽带,那么语感就是把人和语言连起来的纽带。人的成长、发展过程,同时就是他的语感不断深化、美化的过程。在这里,我主要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感情朗读应以熟读、理解做基础。  理解是阅读过
期刊
初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各自为政,教学衔接脱轨的现象,导致部分高一学生成绩不理想。高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原因,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转变观念,提高自身英语素质;改进教法,
我国通讯写作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在本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刻,回顾我国通讯写作的发展道路,我们认为,不少作者,包括记者和通讯员,在运用这种文体时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憾。本文